上周末在一堆攝影網站間閒逛時,發現有人用我那支廣角變焦鏡(Tokina AT-X Pro 12-24mm F4 DX)接在底片機上拍,讓我記起來馬虛好像有跟我提過這支鏡是少數可以接到全幅機身的 APS-C*1 專用鏡之一,不用怕鏡頭屁屁被反光鏡打到。反正假日閒著也是閒著,且防潮箱裏還有一捲放了好久的負片,就拿出來試驗看看囉。
*1 就我有限的攝影知識所了解(意指聽聽就好),APS 全名為『Advanced Photo System』的縮寫,APS 片幅又分為 APS-H(x1.3)及 APS-C (x1.6)兩種,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分,有興趣的人請問 google 大叔去。
※
這次出動的機身依舊是我的 EOS 30(我也只有這一台傳統單眼啦 :p),配上的鏡頭為 Tokina AT-X Pro 12-24mm F4 DX,這支鏡最廣端在 20D 上的等長焦距 = 12 x 1.6 = 19.2mm,在 EOS 30 上最廣可用到 18mm(現賺 1.2mm…-___-)。
拍攝時並不是全程都使用 18mm 以後的焦段,所以有幾張會出現黑色圈圈在四周。
※
一樣,不廢話,來看看拍出來的效果吧!
底片:FUJI X-TRA 400(過期好一陣子的彩色負片 :p)
沖掃:公館五色鳥
後製:縮圖銳化 + 上框加字
※
據網路上的說法,T 牌這顆鏡只要把焦段拉到 18mm 以後(Canon 相機上),就可以避掉鏡身裏頭的組件,不會拍出有黑圈的照片。為了試驗我當然不會只用 18mm 之後的焦段拍囉。在沙發上蹺腳那篇就是轉到 12mm 端拍的,四周的黑圈十分明顯,那應該是鏡頭後端組件。
這次試驗的結果,有幾個感想:
- 差 1.2mm 還是有看得出來有廣了那麼一些些,另外本以為接在全幅上周邊畫質會下降很多,但實際試驗結果也沒想像中那麼糟。
- 底片種類果然有差,光是色彩就和我用 E100VS 拍的差了一大截,不夠飽和就算了,拍出來的顏色還有點怪怪的(不知道和過期有沒有關係 :p),還是去進一些正片回來充實我的彈藥庫好了。
- 鏡頭的影響也不小,最後兩張是用 35/1.4L 拍的,成像的銳利度與發色就是優於 T 牌這支(不過價錢也差很多就是了 :p)。
- EOS 30 的內建閃燈位置太低了,在逆光下想補光,打出去全是鏡頭的陰影,真是 !*#$%^&。害我拍金旺趴在女兒牆上和藍天合照那張得不到明亮的前景,金旺都黑鴉鴉的…殘念。看來近期內得去搞支外閃來玩玩才行。
- 買 35/1.4L 到現在,第一次見識到這麼完美的圓形光圈(倒數第二張),在 20D 上是拍不出這種成像的(沒記錯的話,下緣的圓形光點會有被裁斷一小截的現象)。
以上是道聽塗說後的不專業 + 不負責任自行驗證講座,看看就好,不用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