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實驗] 直方圖、格線與曝光值的關係 (13F新增回答)



[前言]

關於直方圖,大家都知道橫軸表示亮度等級(左方較暗,右方較高),緃軸表示每個亮度等級上的像素分佈數量。左方分佈的像素越多,則影像越暗。右方分佈的像素越多,則影像越亮。

玩單眼以來,每次看到直方圖太右邊或太左邊;總是不知道要加多少檔(Stop)或減多少檔,反正只記得不要讓拍攝主體過曝或過暗。但這種EV值的調整方式實在是很不科學......

直到了這一陣子才發現

Canon直方圖中的四條線五等分是大有學問在裡面

(1)|(2)|(3)|(4)|(5)

為了說明直方圖格線和曝光值的關係,也為了減化直方圖的複雜性

我用一面米白色的衣櫥來做說明


[實驗]

相關拍攝設定

相機:Canon EOS 7D

鏡頭:Canon 17-55 F2.8

曝光模式: 光圈先決,固定光圈值5.6

測光模式:權衡式

ISO: 1600

於腳架上拍攝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除了手動曝光是由拍攝者決定曝光量之外,其於的方式都是由相機自行決定

但都逃離不了18%灰的概念(這邊不多序述,有興趣的人自己查吧

當EV值為0時即表示相機認定一組曝光組合(光圈、快門)可以將被攝畫面用中間調性程現



由上圖可知,相機決定使用 1/40 f5.6 這組曝光組合來程現中間調

眼尖的人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像素是分佈在(2)和(3)的位置

但由於相機無法辨斷真正的米白色,故需加EV來修正



第二張圖是加了一檔(+1EV)修正後的圖 1/20 f5.6 (1/40 ->1/20為一個檔差)

大家可以發現其散佈圖往前移動了一個格線的距離

我們再加一個EV(+2EV)1/10 f.5.6 (1/40->1/10為兩個檔差)來看看接下圖形的變化



由上圖可以發現,散佈圖大約又往前移動了一個格線的距離


從減一個和兩個EV的直方圖也可以發現這樣的關係

-1EV



-2EV



所以由上我們可以推論

”每增減一個EV,散佈圖會以一個格線的距離來移動”

知道直方圖、格線與曝光值的關係後

我們就可以從直方圖於格線的位置來決定曝光值的增減量,而不是毫無概念的轉轉盤

以上就是我所做的實驗與推論

希望能給大家有些幫助

如果大家本來就知道這樣的關係的話,那就笑笑就好囉

[後記]

因為我也才進入單眼兩年多

所知的關念和用字可能不是那麼的正確

如果有錯誤

也煩請版上高人們予以指點囉

謝謝大家

米迦勒
2010-09-24 22:36 發佈
感謝樓主詳細解說分享!
增長知識了, 待會也來實驗看看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thenelin/ 歡迎參觀指教
原來如此~~ 又學到了一個知識

以後依照直方圖來調整時就更有概念了~ 感謝大大分享
看直方圖的水平位置判斷曝光,是基本的直方圖知識,關於動態範圍呈現或者是其他方面,印象也可以由直方圖看出差異(垂直部份)。
有內容的文
15151515151515
消失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種比喻


無論如何,都要感謝這樣的好文, 對我這樣的攝影新手,助益頗大
加五分先!!
雖然說是個簡單試, 但覺得最近的01就需要這種分享文。
若是能註明加多少EV比較接近原色, 我想會更好。
謝謝分享。
H530325 wrote:
加五分先!!雖然說是...(恕刪)


感覺EV是增減曝光值
要接近原色,應該是要調整白平衡or色溫吧...
如有答錯還請專家修正...

Thx.
我更正好了!!
那張照片看起來才像當時你眼睛看起來的感覺?
相當精彩又實用的好文章,感謝樓主分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