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Canon EF 135 F2L + Kenko近攝環之近攝測試

135F2L的人像在網路上相信已經毒害過許多人了,拿來當近攝鏡,好像還不多。包括我自己相信很多人都曾在135F2L和百微之間很難作抉擇,而後來考慮到「近攝」(macro)其實還有許多其他的「替代方案」,但135F2L人像的感覺還真的不是其他鏡頭容易取代的,所以最後我還是選擇135F2L。至於近攝我是選擇加近攝環,以下的測試影像便是用135F2L + Kenko近攝環,沒有用腳架,打閃燈,影像有經過裁切,135F2L沒加近攝環最近拍攝距離約90公分左右,加上近攝環可拉近到20~30公分,感覺上不太影響成像品質,AI Focus也很滿意,圖中螞蟻跑來跑去,AI自動追焦也沒跑焦,以下影像給還在兩支鏡頭間徘徊的影友一個參考!
5D2+135L+Kenko近攝環

1


2


3.這隻蜘蛛其實還不到1cm


4


5


6


7


8
2010-07-26 14:51 發佈
可否 pm 告知型號!! 會購買方式...小弟相當有興趣
Canon5DII EF24-70F2.8 II,35MM F1.4,Sigma 85MM F1.4,EF70-200 F4 IS L
哇塞,太棒了,我也是5D2+135L,當初也是為了無敵散景的人像鏡放棄了100L,一點都沒有後悔,135L是我現在的鏡頭蓋

大大您用的Kenko近攝環是3個加在一起用的嗎?
http://www.flickr.com/photos/jianheshome/
ecyber2k wrote:
135F2L的人像在...(恕刪)


135L加近攝環後畫質還是好棒
LEICAQT & XT-10 & X70
加近攝環拍微距,對於畫質的影響幾乎可以不計,實在是太輕微了,除了因進光量減少所帶來CMOS感光量少而多出來的噪訊之外,如果是底片,那麼對畫質的影響就更少了.

雖然微距鏡是拍生態微距的最佳利器,但很少拍微距的人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偶爾的機會去特別買一顆微距鏡頭備用.

自標準鏡頭到長鏡頭,無論定焦鏡或變焦鏡,加上3個一組的近攝環或蛇腹,就能輕易變成有近攝功能的微距鏡頭了,優點除了價格便宜,輕便易攜帶之外,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額外帶笨重的微距鏡頭出門,只要現有的鏡頭都能搖身一變,成為拍昆蟲,花卉的微距鏡,最大的缺點是對焦範圍縮小在一段範圍之內,想對焦遠一些,就得拆掉它.

因此,我背包裏永遠放著一組近攝環備用,因為沒有玻璃,回家後也無需取出來放防潮箱裏.

像我買來70-200mm和70-300mm中長焦變焦鏡,4年來幾乎沒用過,不過偶爾需要拍微距時,它就派上用場了.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魯獅 wrote:
加近攝環拍微距,對於...(恕刪)


請問大大,加上近攝環後,鏡頭原來的焦段是不是變化了,變長了?比如135L+36mm的近攝環是不是變成135+36=171mm?那F2的光圈有變化嗎?變大或變小?

問題有點多,爬文到現在,好像近攝環對我挺有用的,應該會入手,偶爾拍拍微距
http://www.flickr.com/photos/jianheshome/
拍微距的設備:首選為微距鏡頭(Makro、Macro、Micro)。

Micro鏡頭一般大約分為60mm(50、55mm)、100mm(105mm)、200mm(180mm)三種,都是能達到1:1的比率。以60mm價格最低,而200mm價錢最高。

而105mm比60mm能夠在較遠距離達到1:1;同理,200mm可在比105mm更遠距離得到您要求的影像大小,這對於拍會受驚嚇的如小蝴蝶,蚱蜢……..之類的小昆蟲特別好用。

因微距為近距離拍攝,為求得長景深必需使用小光圈,此時快門速度將很慢,故必需配合三腳架應用。如果拍會動的昆蟲,則需要用到閃光燈(或環閃),以提高快門速度。

但偶爾拍拍小昆蟲或花朵,要花一大筆錢買Macro鏡,實在有點兒不夠經濟。於是乎,就以延伸管來將就用用囉!但裝卸較費時,對焦距離受限制是其缺點。

接寫環=近寫環=近攝環=近攝用延伸管-顧名思義,即是拍攝近物用,但一般鏡頭(非micro)的最近對焦距離通常達20cm以上,則拍攝物將僅佔整張底片之一小部份,為使被拍攝物體盡量放大,延伸管讓鏡片與軟片距離拉長,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縮短,使得微距放大率提高。它不會改變光圈值,但因為延長了鏡頭,光線會減弱,但TTL測光系統不受影響,因此不必作曝光補償。延伸管中一般並無鏡片,對畫質影響有限。一般為3片一組,尺寸為長中短各一,依需要作1或2或3之組合,三個近攝環通通裝上的話,測光結果大約是差兩格;另有可依長短需要任意伸縮之蛇腹,功能一樣。

近攝環雖可縮短對焦距離,但對焦距離卻只局限於一小範圍內。而Micro鏡頭卻可對焦於近距離到無限遠,也就是說, Micro鏡頭是將近攝環直接裝於鏡頭裡面,當需要拍近物時,以增加底片與鏡片間的距離來達到微距功能。

當變焦長鏡頭加裝了接寫環後(3個1組,可單1或任2或3個全用),整個焦段都可以用來拍微距。

變焦環變成對焦環,原本的對焦環變成了細調(微調)對焦環,因此自動對焦功能只能施行微調對焦而已。

人的位置就變成變焦環了。

也就是說想改變相機照片裏被攝物體的大小,就靠您移動與被攝物的距離來決定了。

雖然裝了有電子接點的接寫環有自動對焦功能,但往往對焦位置不是我們想要的,而且也只有微調對焦功能,因此我還是習慣使用手動對焦。

如果手動對焦好了,但被攝物體卻在附近移動而已,這時就可以使用相機鏡頭的自動對焦功能了。

近攝鏡片,是一外型像濾色片的放大鏡片,可以很方便的鎖在鏡頭前面作近接攝影,它的優點是便宜,輕巧,方便,而且不像二倍鏡那樣,因光圈變小而損失太多光線,但最大的缺點是,因它是凸透鏡(您可試試拿放大鏡或老花眼鏡看東西一般),致使畫面四周的影像會模糊,但聽說目前Conon250D,Conon500D和Nikon3T,4T,5T,6T的近攝鏡片品質已相當不錯,價錢和實用如何,還待用過的網友報告一下。

倒接環,與近攝環有點兒相似,也是加裝在機身與鏡頭之間,是將鏡頭反過來接,即是將接機身端反過來對著拍攝物,此時卻"無法轉動對焦環來對焦",如果使用變焦鏡,僅能以前後推拉式的變焦環來對焦。此時因無法裝保護鏡,很容易讓靠機身接口那片鏡片刮傷,還是用近寫環來得安全些。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很多人都會推薦買100mm的微距鏡頭,個人卻推薦55~60mm的.

55-60mm是翻拍利器,因其為靜物,可不考慮距離太近的問題,當翻拍牆上的照片時,想拿100mm翻拍,就很難達成任務了。

當拍攝小昆蟲或青蛙時,因容易受驚嚇,必需保持一段牠們認為的安全間距,使用閃燈也較佳,看起來好像100mm會比較適合,但我錯了,當移到這麼一個安全距離時,100mm根本無法達到1:1的倍率了,於是我拿100-300mm加上3個組合的近寫環來得到我想要的。

微距鏡頭的設計,本來就有如一般鏡頭加上延伸管/近寫環;100mm買來多時,幾乎用不到,於是就賣了它,背包也減輕了不少。100-300mm是外拍必帶,加上一個輕輕的近寫環,我就等於帶了一顆100-300的變焦微距鏡了。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babii wrote:
請問大大,加上近攝環後,鏡頭原來的焦段是不是變化了,變長了?比如135L+36mm的近攝環是不是變成135+36=171mm?那F2的光圈有變化嗎?變大或變小?
(恕刪)


鏡頭裝上近攝環後,焦距是不會變長的,原來135mm,裝上近攝環後,依舊是135mm.

光圈也是不變的,只是因為加長了鏡身長度,使得進光量減少了,原本光圈f2若測得1/600秒,裝上近攝環後,可能變成1/400秒或1/200秒而已.

拍微距因距離近,景深淺,為了儘量求得較長的景深,通常得儘量縮小光圈.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