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 我們最近為哈佛與台大舉辦的國際會議 所拍攝的2分半宣傳片
http://vimeo.com/9988150
從劇本,拍攝剪接到配樂 由我們三個台大學生合力完成
各國學生與郝市長 在平溪天燈,夜市,龍山寺,元宵燈節等台北景點拍攝
使用的器材為5D2與移軸鏡 音樂則用Reason創作
麻煩請各位前輩給點建議 謝謝:)
非常值得嘉許
看得出來花了不少時間與心思
首先我喜歡你們影片的構想與顏色, 選角也不錯
最後天燈的畫面很有氣氛
幾個小地方與意見
1. 一開始的第一個畫面常常是一部影片或是宣傳片的主要靈魂, 使用小女生玩積木汽車的畫面稍微有點怪
2. 知後的兩個畫面有加入了製作單位的文字,看得出來有設計, 但是因為只有兩個畫面使用這種效果, 就會覺得有點怪
3. 在27秒左右音樂改變很明顯, 其實主要的原因也是你畫面改變得太明顯, 從很高的大場景馬上就變化到人物拜拜的特寫畫面, 這在影像語言以及音樂的使用上都算是比較大的跳躍
4. 影片中讓不少人寫東西(應該是寫在天燈上面), 但是到最後的畫面卻沒有顯是到底寫在哪裡,寫了甚麼, 這一點我個人覺得最可惜
5. 幾個畫面對焦不準與手震動都算明顯, 不過這可以多練習與多拍來改進
由於數位相機能拍攝高品質的影片
讓影片製作的門檻又大幅降低
很樂見有更多令人感到驚奇的影片出現
再次為你們感到高興
小弟在澳洲念書 前陣子台北放天燈 這邊都有報導
也在這邊的國際新聞中的 歐洲新聞 (忘記哪個國家) 也報導台灣和大陸有放天燈
但是影片只是台灣的天燈 很怪
所以其實只有要關心國際新聞的外國朋友 其實會知道天燈是啥東西
至於其他 台灣跟泰國分不清楚 或是台灣跟中國 分不清楚的外國人
其實我也不想管她知不知道天燈
再來是國外新聞報天燈時 也是用台灣台北來報
可能是大台北地區 對國外的人比較容易記
不然你說礁溪 或是啥地方的 只是更容易混淆吧
至於住在台灣的外國人 他們當然就會自己去問哪裡可以放天燈啦
再來關於影片的部分
好奇為何除了郝事長外 其他都是外國人
是要代表台大的國際學生很多 還是台灣的外國人很多
如果影片的目的是要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灣念書 或是吸引外國人來台觀光
可能這樣有道理
不然不懂為何都是找外國人 好像一付台北都是外國人的樣子
-------------------------------------
再來是與題目無關的聯想
突然想到台灣很悲慘的是
很多先進國家 是靠國際學生來賺錢
發展中國家 喜歡國際學生來增加與台生的互動
但是好像都沒有像台灣的國合會 拼命送錢給其他國家的學生
然後跪著求他們來念
如果真的台灣的資源和教育水準不錯 應該要有信心可以吸引國外的學生
用納稅人的錢 去養一堆學生 也看不出來對台灣的國際角色有啥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