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 5D2 了,為什麼要再買一台 550D 呢?
我曾經在 M4/3 的 GF1 跟 500D 之間猶豫了很久,我想要有台輕便的機身,平常不想揹重重的裝備出門時可以用,或是拿來搭配 5D2 一台接長焦,一台接廣角當雙機流。
很可惜的,M4/3 目前的鏡頭沒有我想要的規格,再加上不能使用我現有的 Canon 鏡頭群(透過轉接不算,因為也無法自動對焦了),所以遲遲敗不下手,而 550D 的出現,則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入門機身來說,550D 幾乎是沒什麼好挑剔的了,更補強了 500D 的錄影功能,除了支援全手動模式外,也新增了裁切模式,再加上又有高畫素及可用的高ISO,支援 SDXC、Eye-Fi Card 等,也為未來保留更大的擴充空間。
特性重點
* Canon 1,800萬像素 CMOS 影像感應器
* DIGIC 4數碼影像處理器
* 63區雙層感應器 iFCL 測光系統
* ISO 100 至 6400 廣闊感光度
* 3吋 3:2 長寬比高解像 Clear View LCD 螢幕 (104萬畫素是目前最好的一塊 LCD)
* EOS Movie 全高清短片拍攝
* 9點高速自動對焦及每秒 3.7 張連拍
* 創意自動拍攝模式及快速操控畫面
* EOS 綜合除塵系統 抑制微塵塑造更完美影像
* 支援SD/SDHC/SDXC記憶卡,提供靈活的儲存容量
外觀設計
跟 500D 等三位數的機身類似,雖然塑膠感重了點,但整體的感覺還不算差,按鍵配置上,多了幾個獨立的按鍵,各個主要功能也都有按鍵,操作上還算簡單、容易上手,雖然跟中階機身相比,缺少了機頂 LCD,不過,有即時操作選單,在使用上很直覺,也沒什麼不方便的。
自定功能
支援高光優先、自動亮度優化、週邊亮度校正等功能,不過,在高光優先開啟的情況下,自動亮度優化功能將會自動被關閉,這跟我的 5D2 比較不一樣,5D2 可以在開啟高光優先的情況下,仍然開啟自動亮度優化的功能。
在 P、Av、Tv、M 等曝光模式下,都支援 Auto ISO 的功能(這功能從 7D 之後才開始支援),同時也首度支援設定 Auto ISO 上限的功能。
實機操作
LiveView 功能大躍進,除了可以半按快門對焦外,整體的對焦速度(即時模式)比起之前的 500D、5D2 等機身,更是有明顯的進步,操作直覺,跟使用一般的 DC 很像,對於初入門者來說,是更好上手的。
錄影功能部份更是大解禁,全手動功能下放,7D 有的錄影功能,550D 也都繼承了下來,而且還新增了裁切模式(只取 CMOS 中央的部份),這樣相當於有七倍望遠功能。
優點
經過了這一個星期以來使用的經驗,550D 幾個讓我比較喜歡的地方:(當然也希望這些功能也能加到 5D2 中…XD)
* 加大手握的面積,我的手掌算是大的了,但是在握 550D 時,四指(連同小指)都可以握住而不會懸空,握感算是不會很差(至少我可以接受)。
* 重量真的很輕,體積也比較小(跟 5D2 比起來),當然,若要跟 E-P1、GF1 等相比,還是比較大台些。
* LV 功能真的很棒,即時模式對焦速度快又準,半按快門對焦,操作很直覺,跟你在用一般的 DC 時很像,對於新手來說,很容易上手,而且對焦框可以移動,LCD 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是對焦點 (相較於相位對焦時只有固定的九點),要是鏡頭有移焦(相位對焦移焦),那改用 LV 對比對焦方式反而沒有移焦的問題。
* 錄影功能全面升級,反正 7D 該有的,它也都有了,全手動功能都有,也支援 Full HD 1080P,更重要的是新增了裁切模式,經我測試,真的很棒,說明書上寫相當於焦段要 x 7,一開始我是接 85L II,結果馬上爆框 (85mm x 1.6 x 7 = 952mm) 只能看到貓的眼睛,後來改接 24L II (24mm x 1.6 x 7 = 268.8mm) 差不多是我在室內拿 5D2 + 300mm 的視角,這對在戶外要拍鳥來說,真的是很棒的功能,不過,視角突然變得很窄,一開始要尋找目標對焦變得比較困難一點(我都是先用拍照模式先對好焦後,再切換到裁切錄影模式再錄影,不然,光找到目標可能就要找好久),另外,因為我用的鏡頭都是沒有 IS 防手震的,所以,光一點點小小的震動,看起來都會很明顯,所以,手持拍攝會比較困難一點,大概得上腳架才會比較好。
* 更進步的 Auto ISO 功能,在自定功能裡可以設定 Auto ISO 的上限 (這是第一台,連 7D 都還不支援這個功能),且曝光 M Mode 下也可以使用 Auto ISO 的功能 (這功能從 7D 才開始支援),而使用 Auto ISO 時,為了更符合實際的曝光值,ISO 的變動實際上是 1/3 級的,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會看到有 ISO 640、ISO 1000 等數值,但手動調整 ISO 時,就只能一次調整一級而非 1/3 級了。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都用 M mode 了,還在用什麼 Auto ISO,但事實上,因為機身太笨了,很多時候,不得不這樣用的。
舉個例子來說:
當我機身接 24L II or 16-35L II 時,因為是廣角鏡頭,機身會很白癡的把快門設定在 1/30,然後 Auto ISO 笨笨的設定成 100,最後再決定光圈 (明明我可以接受開到 ISO 400 or 800 的)。
但是,我若把 ISO 改成手動設定,但拍來拍去,有時侯剛好換個方向,曝光值不同、變暗了,那原本設定的 ISO 值就會不夠用,快門就會降低,那就很有可能會低於安全快門而手震了,因為有時為了搶拍,實在是沒有時間在那手動把 ISO 值調來調去的。
再說,我常拍會動來動去的貓,而 1/30 的快門速度真的不夠快,無法凝結貓的動作(我至少都要 1/125 以上)。
好的,到這裡,有人又會說,那你為什麼不用 Tv Mode 就好,很可惜的,還是機身太笨的問題,我用 Tv Mode 時,機身通常都會光圈全開,最後再決定 ISO 值,但我想要縮光圈有景深啊,而現在有了 M Mode 的 Auto ISO,這就等於是變相的固定快門的光圈先決模式了,我先把快門設定在 1/125,然後再根據我要的景深來決定光圈 (如 F4、F8 等),剩下不足的曝光部份,就交給 Auto ISO 去補足,這樣就方便多了,不過,這種方式也是有個缺點,就是 M mode 下無法使用加減 EV 的功能。(當遇到需要加減EV的狀況時,我就會改成手動設定 ISO 再去調整 EV 了)
但至少,我不必再擔心快門不夠快,拍出來每張都手震(或人震)的問題了,當然,如果 Av 及 P Mode 能夠再加個設定最慢快門速度的選項,那就更好了。
缺點
* 只能拍 RAW,不支援 sRAW,檔案有夠肥的,快跟 5D2 的 RAW 檔差不多大。
* 切換對焦點比較麻煩,要多按一個鍵 (這個是我目前使用上最不習慣的地方,其他的缺點我都還可以接受),不像中階機身有八方向鍵,要切換到任一個對焦點時,都很方便,只要按一下方向即可,對於常搶拍的人來說,有時可能會來不及切換對焦點。(我目前還在熟悉中…XD)
* 不支援調焦功能
我原本最擔心的事,就是怕我的鏡頭在 550D 上會有移焦的狀況,而 550D 本身沒有機身調焦的功能,要是真的遇到移焦的狀況,就會很麻煩。
還好,我把我的鏡頭一一拿出來測試後,原本在 5D2 上移很大的 85L II、24L II、50/1.4 等大光圈定焦鏡頭,在 550D 上竟然都完全準焦,真是太神奇了傑克,而 100L、135L、300/4L IS 及變焦鏡頭也都沒有發現移焦的狀況。
我開始有點懷疑是我的 5D2 機身的問題,使用久了,反光鏡有點異位,造成移焦的問題,不過,至少鏡頭沒問題就好。
* 不支援自定轉盤功能
在 5D2 上,我最常用的就是 C1、C2、C3 的功能,例如我把要使用外閃時的設定設在 C1(如白平衡會固定、光圈、快門也會固定、閃燈 EV 固定會加 2/3 格等),把要追焦的狀況設定在 C2(如設成 AI SERVO 及連拍狀況),把低光環境下應付高ISO的狀況設定在 C3,但 550D 入門機種則無這些自訂功能,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 調整 EV 值及 M 模式下調整光圈需要按複合鍵來完成,跟中階機身可以直接使用大轉盤來調整相比,還是比較不方便的。
* 電池跟記憶卡跟我的 5D2 都不能共用,這是比較麻煩的一點。
結語
做為一台入門機種,550D 幾乎把大部份的功能都給你了,在價格上也算是便宜,對於想要入門單眼的使用者,或是想要有台輕便的機身的使用者來說,550D 都是很棒的選擇。
實拍
底下的照片幾乎都是手持拍攝(我不喜歡用腳架跟閃燈)
拍 RAW 由 DPP 轉檔
台大杜鵑花開





朱槿



夜鷺

台北賓館






我家院子裡的花
茶花

鳳仙花

日日春

國父紀念館台北燈節





食物


我家的貓
打架

肥貓



ISO 6400 (在桌子底下)

ISO 12800

金吉拉



黑貓


550D 錄的影片,只是測試,有些都沒對到焦…XD (影片都放在 YouTube 上)
貓
台北燈節
紅冠水雞 (550D 裁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