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階APSC使用電子觀景窗EVF的可行性

自從G1/GF1使用電子觀景窗後,可說是觀景窗的一大革命
因先天片幅限制,4/3系統一直以來都處於觀景窗較小的弱勢族群
可是G1/GF1帶動的革命可說是相當恐怖,一舉讓最高階的E3也自嘆不如
G1/GF1的可視總面積為E3的1.5倍左右,更是E520的2.5倍大...
DPreview也有示意圖,可視高已經相當於FF中最大的1Ds3左右,已經超越D300s/7D的光學觀景窗表現

大之外,讓人比較在乎的我想會是覆蓋範圍的表現,光學觀景窗受限設計關係,達到100%通常得中高階機種才有
低階只能自己有個觀景窗被裁切的心理準備...
電子觀景窗好在容易達到100%的覆蓋範圍,取景也方便許多

最後我則期待LV與EVF的完整結合,畢竟在太陽下LCD其實沒想像的好用,倒是EVF有蠻高的期待性,拍攝影片也可以用觀景窗取景了
如果APSC能使用電子觀景窗,G1/GF1同規格的1.4x放大率套入(想太多)
除了100%覆蓋範圍外,總面積可是大幅超越原本光學觀景窗許多

不過廠商除了技術問題外,成本就不知道要多少了? 不知道G1/GH1無反光鏡系統的成本有無高過光學五稜鏡系統?
2010-01-18 17:36 發佈
R6.2 wrote:
自從G1/GF1使用...(恕刪)


EVF做很久了,只是都是在消費型DC作!

在無反光鏡系統的光學觀景窗,只能用RF類似方式,無法所見即所得!

這部份技術主要難在,如何快速用感光元件進行高速對焦,將影像傳達給EVF,在廣角部分問題不大,主要是越望遠端,這裡時間延遲會越大!

應該在後續會有其他使用APS-C作無反光鏡系統!
其實幾年內應該就會開始出現了,雖然小弟認為有相當多的問題必須解決

1.長時間通電的感光元件是否能夠保持DSLR應有的畫質跟低雜訊
2.如果是晨昏攝影愛好者,長時間讓感光元件直接面對太陽會燒毀感光元件
3.觀景窗大小的上限,小弟用FM2就覺得那觀景窗大到靠杯,眼睛還必須左右掃視一下才能看到整個觀景窗的資訊,因此常常拍入一些在邊邊沒打算入鏡的東西,在此上限下,EVF的強處是否有足夠發展空間?
4.EVF受限於感光元件的感光寬容度問題,面對高反差的環境會有高光死白或是低光死黑的問題

最後的當然就是對焦速度跟資料傳輸速度跟成本問題,五面鏡+反射鏡的售價是否真的比取消反射鏡後的EVF貴?
另外,其實我覺得也可以搞個熱靴座的EVF套件,甚至直接搞個光學觀景窗口直接設置外接EVF的電子接點(類似放大目鏡),這樣子要光學有光學,要電子有電子,不是更威XD?

Samsung NX10
APS-C 搭配 EVF..
2010 CES 發表

diffusionless wrote:
EVF做很久了,只是...(恕刪)

這我有想過,所以低階機是可行的,畢竟要求較低,性能也不會讓使用者使用在過於嚴苛的條件下
如果真的做了,搞不好D4000/550D這種等級的觀景窗就有100%可視範圍與超過7D/D300s的可視大小了

乙烯 wrote:
其實幾年內應該就會開...(恕刪)

觀景窗大小我想是沒有上限的,畢竟我們眼睛看過去還是個框框在...
之前用過S2,才知道原來觀景窗可以這麼大又漂亮,遠大於135的觀景窗大小真的很過癮
晨昏燒毀的問題應該不致於啦,烈日下燒毀可能性比較高
高反差問題我也想過,在想說肉眼其實光學觀景窗內也常見對比過強的問題,電子觀景窗搞不好還能克服它,自動調整暗部亮度,與降低亮部的狀況

rexdon6568 wrote:
Samsung NX...(恕刪)

嗯,這個大家都知道囉
不過這個觀景窗不知道做得如何,規格來看只有50D的大小,且沒有特別註明使用的LCD等,廠商自己都不想說了我想也不用討論了
等看看CNS動作吧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6.2 wrote:
觀景窗大小我想是沒有上限的,畢竟我們眼睛看過去還是個框框在...
之前用過S2,才知道原來觀景窗可以這麼大又漂亮,遠大於135的觀景窗大小真的很過癮
晨昏燒毀的問題應該不致於啦,烈日下燒毀可能性比較高 XD
高反差問題我也想過,在想說肉眼其實光學觀景窗內也常見對比過強的問題,電子觀景窗搞不好還能克服它,自動調整暗部亮度,與降低亮部的狀況


觀景窗大小小弟認為真的是有上限的東西,試著想像你拍一張照片需要眼睛從左到右掃描90度的視角的景象...絕對是很不方便的

電子觀景窗的優勢在於數位化之後,可以加入各式各樣的改進,但是在實際拍攝上應該還是以目前的光學觀景窗的使用上差不多,以局部放大這功能為例子,即使有此功能我也預測實際上極少會用到此功能,真要用此功能的話多半會配合腳架等,那此時用LCD做LV應該會更實用

反差過大的問題,我想在幾年之內光學觀景窗的寬容度應該都遠大於EVF吧,說到這不知道人眼的寬容度有沒有20格....


最後我提一個反向的議題:
以實際操作面來說,以目前的觀景窗的位置不變的話,由光學改為電子,實際操作上有多少可能的進步?
目前流行的LV是完全可以彌補光學觀景窗的不足(如超高角度或是超低角度拍攝),但是電子觀景窗呢?我是想不太出太多他的實用性,從耗電,影像品質,雜訊來說都輸,也不能像LV可以超高或是超低角度,反差又高,又不能長時間打太陽,想要學LV的局部放大的話,在沒有腳架固定下似乎也不太可能,怎麼看我都覺得在實際操作上電子觀景窗對於相機的使用並不會有太大的革命

我想到的大概就是長遠看來的對焦的發展性吧,畢竟目前的相位對焦的極限開始出來了,改成影像對比對焦的話,即使在很暗很暗的地方依然能夠對焦,速度上可能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且全畫面皆可對焦,不會像相位對焦單是對焦點多寡還可以搞出一大堆分級制度....

真的要說的話,連拍似乎也是一個賣點,目前光學觀景窗系統的反光鏡組速度有極限,但是用電子快門的話一秒要拍一百張都沒問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