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不錯,但我個人是認為他提出了問題(如 L 鏡的畫質很好),卻沒說明答案
爾後我也回了一篇,針對他文中所談有關畫質有多好的部分再多做討論
如他說,L 鏡的發色好,不像某些鏡呈現死白,L 鏡有種 "濃郁般的奶油白"
貼了兩張圖,我以為是呈現兩顆鏡頭用同樣條件下的對照
(不然身為讀者,怎麼會知道,何謂死白? 何謂奶油白?)
點開後只是兩張用同顆L鏡拍的照片,我看不懂什麼是他所謂的 "奶油白"
接著他說,L鏡呈現出細膩的層次,但貼的兩張圖,我也看不出來 "你說的層次細膩是如何細呢?"
我覺得,既然提出了一個問題 「L鏡有多好」,就該提出解答(如照片)
但提出的解答實在讓我看不出來有多好(至少也要有對照組)
然後另一方面他貼的圖也太小張,也看不出到底哪裡好
------------
以賣電視來說,真的要做到比較客觀的比較,是接的訊源、線材完全一樣,都盡可能的調整出最好的設定值,來比較動、靜態圍與色彩呈現,以小弟我之前做過電視通路來說,幾年前SONY電視真的沒話說,倒不是他的面板好,而是日本人自製的顯示晶片,在顯示人皮膚色澤上的確有他獨到之處,反之,國產的電視,用同一訊線下,怎麼調都無法調到如SONY那台所呈現的色澤。(如為追求兩台一致的皮膚色澤,其他的顏色就會顯的不自然...,或是調高亮度,對比相對變低,好處是暗處會較能可見....)
------------
我想問的是,L鏡賣的貴,當然有他好的地方,但 "好在哪" ,似乎坊間、網路許多資料,我個人認為幾乎沒有回答一個答案,也就是 :
"既然你聲稱有多好,至少也該告訴我如何好,而不是貼張照片告訴我他就是這麼好"
有些效果是比較容易看的出來,如抑止耀光、鬼影,或是廣角有多廣,望遠能拉多近,這些比較明顯的 "物質性條件" ,是比較容易呈現出的效果,但是如 "色澤、發色",這東西卻很難說明,如果是用雜誌輸出,單就一張照片來說(還沒用到對照法),還能比較能要求當時看到的人的感觸是差不多的,但一但是使用電腦上觀看,每個人瑩幕千百種不同的設定,就很難去調查出每個人觀看的觀感。
既然有這麼困難,但是否 L 鏡的好處在哪裡? 說真的就 "那篇心得文" 來說,我真看不出來差別在哪裡..
能否有些板友,能提供類似實驗、對照的方式,來讓大家一同討論呢
(如,同用一台相機,設定值完全一樣,差別不同的鏡頭,而焦段、光圈也力求一樣)
--
好吧,我承認玩攝影這多年,一顆L鏡拍出照片都沒有,身邊沒一個人玩DSLR,更別談可借得到L鏡來體驗體驗....

我相信真的有它的好處,但沒深刻體會出,一點敗家的動機也沒有(也許這也是種無知的幸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