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選擇鏡頭時, 鏡頭的發色會是你考慮的因素之一嗎?

常常聽到, 某某鏡頭的發色很飽合、銳利度不錯,
可是, 目前 C 家、N 家, 都已經可以自訂機身的風格檔、調控檔,
換句話說, 如果該鏡頭在標準模式下的發色偏淡,
只須找個發色較飽合的風格檔套入, 問題不是就解決了嗎?

解像力的優劣, 反而才是小弟選擇鏡頭時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因為即使套入再強悍的風格檔, 解像力也不會因為特製風格檔而提升.
2009-10-28 4:01 發佈
root3721 wrote:
常常聽到, 某某鏡頭...(恕刪)


哈,我剛好跟版主相反,蠻在意發色的,反而沒有很在意解像力

雖然現在是數位時代,但鏡頭的發色也不是對所有人都失去意義
這要看對於顏色的感覺和在意的程度吧

有些人覺得套用風格就能讓兩顆原本發色不太相同的鏡頭幾乎一樣
他們可以享受到那種後製照片時隨心所欲、變化無窮的樂趣
有些人則是對於每顆鏡頭的調性很敏感,比較在意鏡頭出來的顏色調性
他們則是能享受到玩鏡頭本身發色和個性的趣味

我個人是比較屬於後者吧
雖然用現在強大的後製軟體能夠調出很多效果
但我很享受上傳照片後,看到無後製下的照片原本調性的喜悅
所以我幾乎很少會去修圖

用過17-85和35L、24L II後,覺得即使17-85的顏色再怎麼調,也無法達到C家幾顆定焦L銘鏡的感覺
(18-55那顆kit,也應該很難調出85L II那種天生很恰當的暖調濃郁吧?)



至於解像力,我其實有點不太清楚在這兒所指的是什麼
好像有些人將解像力詮釋為銳利度,那我當然也會希望我的鏡頭很銳利
但好像也有人將解像力解釋為鏡頭在高畫素相機下所能夠表現的細節
在這個情況下,我就蠻不在意我的鏡頭解像力有多好
我平常照片大多是網路分享,除了團體照外,根本沒有印刷過大張的照片
所以即使我的40D有一千萬畫素,我都還是調成五百、三百萬畫素在照
鏡頭的解像力對我來說也因此沒那麼重要



新手爸爸
root3721 wrote:
常常聽到, 某某鏡頭...(恕刪)


我知道是不是叫做發色
但是我覺得鏡頭對色彩的詮釋是重要的
有些鏡頭對於反差還有顏色的全是就是比較豐富
這意味對於顏色所解析出的元素其實是比基礎型的鏡頭還要多的
這點我不認為可以用後製來弭平

至於解像力
新時代的鏡頭解像力通常都已經在水準之上
但這還仍須考慮到相機的解像力好壞
在相機畫素提升的同時
解像力也同時提高
我覺得這點倒是還好


"Shawn Liu Studio" shawnliustudio.com
root3721 wrote:
可是, 目前 C 家、N 家, 都已經可以自訂機身的風格檔、調控檔,
換句話說, 如果該鏡頭在標準模式下的發色偏淡,
只須找個發色較飽合的風格檔套入, 問題不是就解決了嗎?...(恕刪)



一道菜煮完才發現味道淡...加點鹽攪一攪再上桌就行了
這就跟套曲線一樣

若要青菜淡一點 肉絲鹹一點
就得挑出來分開處理
不可能一次搞定
如果不想這麼麻煩
何不在下鍋前搞定一切呢?

此外
光線透過鏡頭打在CMOS上
這階段就不存在的東西
靠曲線是拉不出來的.......

如果真要說哪裏有問題
我覺得C家CMOS對紅色太敏感
尤其是場景有一定的亮度
鏡頭發色再優
色階也會受這部分影響...

喜歡清淡又銳利
百微滿適合你~
如果發色本身不佳 後製再怎麼調整也沒有辦法讓人滿意, 除非套成黑白
就像一道菜如果食材OK,單純煮湯或清炒即可,不用再加一堆調味料掩蓋味道
提供作為參考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root3721 wrote:
常常聽到, 某某鏡頭...(恕刪)



下面兩種組合:


500d+EFS 17-55

7d+ 18-55mm is(500d的kit)


哪個拍出來比較漂亮?


小弟淺見===>拼命存錢 買7D+17-55 或5D2+2470L
我只能說,用過L之後,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貴是貴了很多,但保值性很高,進出之間損失不會很大,好運一點還會小賺。
鏡頭只會漲價..機身剛好相反...
先把預算放在想要的鏡頭是比較明智的作法...
除非50D的機身不夠你專業使用..
我的PSN就是我的ID/歡迎01網友加入
某小說有提到
沒有才能的人靠努力想要成功,必須祈禱有才能的人都不努力才行(原文不是這樣,我只是簡述)

同樣的意思,普通鏡頭拍出的照片或許經過高手後製可以跟高階鏡頭未調整過的照片一拼
但經過同樣的高手後製汪汪頭還是只能閃邊站
低級的食材給大師料理後或許會變得不錯吃,但是高級食材給大師料理後會讓人感動到流鼻血

而且通常解像力優異的鏡頭也大多是發色讓人讚賞的鏡頭
好像沒什麼衝突吧

解像力除非出大圖,或格放....不然通常也只能在螢幕上100%檢視自High
其實我覺得散景才是後製也難解的問題
purin0000 wrote:
其實我覺得散景才是後製也難解的問題...(恕刪)


其實連散景也有解...只是要手工挖兩三層遮罩...很煩=_="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