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DPP關於銳利度的一點心得分享

大家好
身為C家的使用者
不玩玩RAW檔的話....真的會少了不少樂趣
今天就分享一下
小弟的一點小心得....

首先....對於銳利度大家一定會想起N家的銳
網上也有不少討論為什麼N家比較銳
大部分的說法是如此....

事實上並非C家細節不夠...或者鏡頭解像力不好
而是在色彩演繹上
N家採的是高反差的調性....C家相對的反差較小
同一張照片....
我們往往看到N家的中間調的成分會比較少一點
C家的中間調多了些
尤其低反差的地方,C家的細部對比做得很低...
這也就造就了...為什麼拍人臉時C家的臉粉嫩嫩
N家的就顯得比較不討喜
然而在風景部分N家的看起來清楚明亮不少....

接下來是一些小弟在DPP調整上的一些心得
首先來看一張原圖...標準模式其餘設定無更改(銳利度3),進DPP後只加了1/3ev 後轉JPG

DPP關於銳利度的一點心得分享

出現了.....C家的濛濛的感覺
照片似乎不是那麼得清楚銳利....也就是人家常常在講的C家不夠銳

因此很多人進DPP後,會直接把銳利度加高
來看看銳利度加到8後的圖

DPP關於銳利度的一點心得分享

的確,在邊緣輪廓上, 比原圖清楚,髮絲也變得一根一根的
但是否覺得相片怎麼還是有點濛濛不清楚銳利???
而且銳化過頭,仔細看還有點距齒狀....有些地方有顆粒狀~~雜訊也變得明顯(這請自行實驗)
事實上,加銳利度並不能完全改善這種濛的感覺
小弟認為這種濛的感覺也就是反差小所產生~~中間色調較多.....

因此.....再來看下一張
我把銳利度再調回3 , 但把對比加1

DPP關於銳利度的一點心得分享

這張看起來是不是就利多了?就有點N家的感覺了...
也因此對比加大的確可以讓相片看起來比較利...犧牲掉一些些細節不說
整張照片變的比較硬....變得比較不柔和....失去了C家低反差粉嫩的感覺...
由其是臉上的亮處跟暗處反差太大造成生硬....

因此,小弟最推薦的方式是
用DPP 暗部調整-1 ,犧牲點暗處的細節,讓整張照片看起來銳利點
請看圖
DPP關於銳利度的一點心得分享

可以發現到頭髮眼睛黑的地方更黑~~但整張照片變銳利了,也有點N家的感覺出來了
但膚色還是依然保持粉嫩
一般暗處細節我們也比較不會去注意到....

以上所有圖DPP 縮圖 1200x800,DPI300 影像品質5
可能上傳後已經沒那麼清楚,但大家不仿自己試試

一般來講.....小弟的感覺
對人像而言~~機身預設銳利度4就很夠了...
銳利再高鋸齒狀會越來越明顯..結果就是會出現網路上不少銳過頭很不自然的照片
然後將暗處-1 or 重口味-2 ,整張照片會看起來又清楚又但膚色依然保持粉嫩..
不建議加對比..因為對比會將亮處拉更亮,亮處容易爆掉..臉不容易生硬

風景的話DPP銳利頂多用到6,這時鋸齒狀已經快看得出來了
一樣用暗處調整,通常我喜歡-1就很夠 重口味-2
對比的話視情況....通常小弟還是比較偏向以暗處調整和亮處調整分開調


以上如果有指教的話
歡迎大家討論!!
同步發表於小弟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joperci/15932046


==========================================================

10/24 更新

不少前輩提出看法讓小弟收穫不少
不過這篇的意思其實不是在探討縮圖還有後制處理的流程
這偏想表達的是...我們常常第一眼看到C會覺得比較糊
會有這種視覺上C家比較糊,N家比較銳的原因
其實問題並不完全是我們所調整的"銳利度"上面

細部的明暗差異 才是主要因素
但在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DPP轉檔時就把銳利度調到7~8甚至更高
實際上隊於邊緣處有幫助但並不大...
這樣調雖然整張照片線條會比較清楚,實際上依然改不掉那種比較濛的感覺..

若要達到"視覺上看起來銳利", 除了邊緣也是有影響外(這就是縮圖最後一步銳利化的影響)
反差影響也很大...
間單講就是犧牲一點中間調..讓照片的反差大一點....
不過反差大看起來就比較硬調...這是一定的
拉暗部這是最簡單且實用的...當然不是每張都適用
效果小弟覺得也比只拉對比好不少

最後希望大家別誤會了
這邊不是要探討後製處理的問題
只是分享一下...要照片看起來銳利度高
反差是很好的方式

至於直出JPG~~小弟就沒去觀察
因為我都只拍RAW檔..這也是另外的話題了

最後...多謝大家指教囉!
2009-10-23 16: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DPP 銳利度
我銳利都調8,對比加1
可能習慣了吧。也沒看過鋸齒狀,
100%觀看時顆粒感到是比較重點

你說的暗部減1,這......有些照片可能反差有些大了或不夠亮
再減1話不就更黑.......
倒是沒試過這樣做說。
為避免顆粒雜訊,我銳度都只設 0~4 (高iso 都只設0) ,

原圖轉出後,用 PI 或 PS 縮完圖再去銳化。
其實dpp銳利度開到4就已經開始有顆粒不過很輕微(高ISO除外,高iso開高銳利都噪音增加蠻多的),個人覺得開到5及以上是重口味了,現在一般開3及以下再到PS后制
allenff wrote:
我銳利都調8,對比加...(恕刪)


哇~~看起來應該是重口味的
小弟有實際比較過
對比加一 vs 暗處減1 和亮處加1
這兩個結果後者強度上會比較弱些~~但也比較自然點
高反差的話~~如果暗處很多那就沒辦法囉~
畢竟細部的調性我們無法去改變

至於....銳利度八的話.....
我想這就見仁見智囉..
joperci wrote:
大家好身為C家的使用...(恕刪)


"銳化"..對影像是一種很嚴重的破壞
影像的銳化也不可能有一定的模式.....
影像的處理通常是各方面處理到一定程度之後...最後才會進行銳化的作業....

如果相機先進行銳化處理...縮圖勢必也要再一次...
如果上傳網路...搞不好系統會再作一次...
風輕揚 wrote:
"銳化"..對影像是...(恕刪)


哦~~原來是這樣阿.....
那小弟可能在某些地方還有待改進
多謝!!
縱使你在機身設定銳利度多少,經過轉檔後,還是要再銳化一次!

自動隨手弄一張試試看,感受會更多。
450D+10-22+17-55+18-55+55-250+430EXII
請問一下
轉成JPG檔後
我都沒有再做銳化

如果要做可以一樣用DPP做嗎?
做完直接存檔就行了.
還是需要再把銳化後的JPG再做一次批次轉檔嗎?
台北/ Steve Lee
joperci wrote:
大家好身為C家的使用...(恕刪)
很棒的分享
長知識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