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底片機時代,由於照片通常不會洗很大,所以輕微的移焦,通常不是很顯著可以看得出來,對於畫質的要求也不高。甚至我也不知道有移焦這檔事,總以為對焦系統沒故障,可以聽到嗶嗶聲,就覺得應該正確合焦了,然後照片的銳利度不足,或是焦點不準確時,總是歸因於自己對焦(一次對焦)後移動構圖所致,而拍人像時光圈又喜歡開大,所以焦點落在錯誤的地方,兩眼無神的情況常發生。但是資訊不夠發達,總不會想到有鏡頭或是機身移焦的問題。
邁入DSLR後,由於放大檢視圖片的方便性,讓自己常常喜歡以100%來檢視圖片,除了欣賞照片的構圖或光影之外,開始注重畫質的呈現,對於焦點的精確度以及畫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慢慢有玩器材重於玩攝影的傾向,不可諱言,玩器材也挺有樂趣的。
於是乎下載測焦板,開始測對焦精準度,手邊幾顆老鏡頭以及借友人來玩的,以及新購入的鏡頭,似乎對焦精準度不全然理想,自己算是木眼了,但手邊的鏡頭似乎略有焦點後移的問題,由於以前對於自動對焦充分信任,加上使用底片機不太會放大圖,而消費型單眼都是小光圈景深深,所以幾乎沒有移焦的問題,或是說問題不明顯,但買了DSLR,也買了所謂的大光圈變焦鏡皇,似乎對焦精準度不足的問題出現了,或許對焦精準度問題早就存在,只是現在這個問題被突顯,照片都被放大檢視,也懂得歸因給移焦,所以現在只要焦點不合期望,幾乎都怪給移焦。後來因為40D各點對焦點都是十字對焦,對焦後不必再重新構圖,個人也很注意對焦點的掌握,以及手震的避免,拍攝時盡量發揮”托底握貼瞄停扣報”的心法(個人當兵時打靶六中五六常是十之八九),以100%圖來看,在光圈全開下幾乎移焦的狀況頗輕微(非故意使用測焦尺測焦),也因為畫質變軟了似乎不是很明顯,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木眼。
但總以為身為世界光學領導廠商之一的佳能,難道連自動對焦系統對於精確度掌握的技術還不成熟嗎?尚且不論光線不足或是特殊環境的對焦問題,難道中階DSLR以上的機身對焦精確度還是不足?甚至連所謂的當家變焦鏡皇的移焦變成常態?這實在非常奇特的,也非常奇怪的問題。
由於個人非專業攝影人,也沒有很多器材可以玩測試,但日前瀏覽網路,似乎發現原本所謂移焦嚴重的變焦鏡皇裝上了無敵兔,竟然準焦了,那麼移焦的問題似乎一下子變成了機身和鏡頭都可能是嫌疑犯,要對焦精準的問題複雜到變成要機身與鏡頭配合得宜才能精確,同時出問題的可能不是鏡頭,而是機身,由其大光圈的淺景深,以及L鏡的解析度高,更使問題明朗化,似乎中階機以下的對焦精確度都不足或妥善率不高。另外除了機身有問題外,鏡頭本身的問題,也可以印證亦即可以透過實驗設計的方式來測試,可以得出控制機身對焦系統的問題後,鏡頭竟然也還是有移焦的問題,這就表示鏡頭和機身都有問題,可能都是罪魁禍首。或許也因為這樣才會有移焦問題的災情頻傳,因為鏡頭和機身兩者都有妥善率的問題,要剛好配到沒問題的機率當然低。
現在我想調查一下,各位同時使用5D2與24-70的大大們,你們準焦的情況是如何?依舊是望眼端準,廣角端後移,還是兩端準焦?另外也請問使用40D搭配24-70的大大們,你們是否有一端準一端不準的問題,請大家發表一下個人的使用經驗吧,相信對於對於想昇級5D2或24-70的同好,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因未果真24-70的光學素質加上5D2的全面幅,並且對焦精準,那麼就很有勸敗的說服力了。對於變焦鏡來說50D具備的對焦微調系統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定焦鏡移焦或許也用,但具有不同焦段對焦精準問題的鏡頭來說,只能說是挖東牆補西牆。請各位大大分享囉~
想請教40D+24-70移焦的情況,各位有此組合的大大經驗是否類似呢?
另外依據大大的經驗24-70似乎到了5D2的機身幾乎都準了?難道有問題的是機身的對焦系統不是鏡頭?
打算挖出陳年底片機eos30出來測,不過又要洗底片又要放大,不是專業測試相機的,這樣義益似乎不大
不知道佳能在出廠前對於移焦的工程容許誤差是多少?
個人沒有5D2無法測試,但是如果24-70的焦段與光圈還有光學素質將上5D2的全片幅,火力真是驚人!
所以結論是佳能兩位數的機身對焦精準度不足嗎?不過對焦速度還蠻快的,據說還比5D2快,但是40D號稱全數十字對焦點,似乎應該也算對焦強機身了...
40D繼續撐,暫時沒經費購入5D2了,下個目標是閃燈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