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Nikon&Canon 錯誤的決策


waterbluesin wrote:

但我覺得sony的RX1是錯誤策略
為了賣RX1所以不出35 1.8連蔡司要出都跳過這焦段變成40 2,根本來鬧的
35 1.8幾乎是最汎用的定焦,不出真的很有事


當研發技術到一個程度的時候,量產試行就是必要的

沒量產會遇到什麼問題,只有做了才知道,RX1當年就是磨刀跟宣示意味濃厚的產品。

也才有後來的A7,A9無反系列,RX1這產品在內部技術的整合上提供更大的生產價值。

所以,當A7,A9上線後,RX1...當然就晾下來了.....

Jiayou wrote:
其實關於這點,確實...(恕刪)

不過那都是55mm出來後的事,事前沒有類似的討論,就算有也極少
假議題+1
1.法蘭距越短卡口直徑對光學設計影響越小
從E環目前12-24的廣角鏡表現
看不出卡口直徑的影響
甚至於可說索尼開始摸索出短法蘭距的設計竅門了

2.大口徑優勢是在直射光假設下成立的
而目前感光原件已經有接近底片的斜射光接受能力
可以把開口直徑的光學限制天花板更拉高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yu.sheng wrote:
Sony 全幅無反A7...(恕刪)


今年初忍痛把手上的Canon 5D III及幾顆大光圈L鏡都出清
主要是因為體積太大
出門攜帶不便
隨身攜帶的反而都是Fujifilm的APS-C無反系統
但討厭$ony那複雜的介面及貴的要命的原廠鏡
在今年看到泥坑出了Z6,Z7全面幅的無反機
想換回全片幅的想法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
現在又看到Canon也要出R系列
看來再觀望一年二年
又可以重新入手了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老實講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如果C N可以藉由
較大的接環口徑體現同焦段同規格鏡頭畫質或
重量的優勢,到時候大家的看法自然會變的
EPICVIS wrote:
老實講沒有比較沒有傷...(恕刪)


怕是雖然卡口大對鏡頭素質有利,但體積怕不容易小,但目前sensor 技術提升的比鏡頭可是快很多,如果sensor進步到可以忽略這個優勢,但這邊體積還是被卡口卡住,好不好就很難說了,消費者當然是偏向輕巧的啊

EPICVIS wrote:
老實講沒有比較沒有...(恕刪)

加大卡口在重量方面只有劣勢吧......
我沒聽說一樣的材質,體積變大結果變輕的
yu.sheng wrote:
Sony 全幅無反A7...(恕刪)

以後只會剩下FF跟手機
APS-C、M4/3都會淘汰
手機拍照靠演算法,自動幫你修圖
除了專業人士外,手機即可滿足大部分需求

那個可以讓相機公司
年年成長的動能已經消失

yu.sheng wrote:
Sony 全幅無反A7...(恕刪)

您杞人憂天了.....
我手上的650D這麼久都不換,就是為了等C家出一台全幅無反,
以前不想進入單反全幅,純粹是重量先覺所導致,
現在C家準備出全幅無反,到時候只要重量許可,
小朋友立馬棄我的荷包而去。

喉嚨癢 wrote:
當研發技術到一個程...(恕刪)

該認賠殺出還是得殺出阿
用a7系列的人比用rx1的人多太多了
結果為了絕對少數犧牲多數人,這根本是中邪阿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