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 wrote:一、內閃打得能看嗎?可以接受內閃打出來的光澤的人,不會浪費錢去買高階機。當然,錢太多的還是有。二、高iso再發展下去,連手機可能都能夜拍了,機頂閃燈以後說不定要到博物館才看得到。 閃光燈是用來平衡主體亮度,不是用來當電燈泡照亮會場,這跟大小沒太大關係,要善用光圈/快門速度,最後才是閃光出力。內閃有其限制,但是外閃也有限制,要想高度控制拍攝環境,要不就棚拍,不然雞絲一堆,一支外閃也不夠看。另外iso再高也沒用,如果反差過大沒閃燈補光,拍不出像樣的照片,除非刻意拍剪影。Canon進階以上不加內閃是它的傳統,就跟canon以前堅持單眼數位不能錄影一樣,如果消費者不買帳,它最後就一定會改。堅持"高階"相機的說法其實很怪,現在的相機都是傻瓜化,有幾個人拿全幅當手動機操作?就算手動取向,仍然有相當多時間有便利的需求,而不是另外背一台傻瓜級單眼,這一點nikon做得就比canon好。等到canon面對中階和消費級產品競爭壓力時,或許就會考慮跟進了。目前canon似乎不認為是個問題。內閃其實非常方便,用來做反差過大的構圖補光例如陰影下,或主體顏色太暗時加強用,不然當引閃也很實用。它的最大限制,除了不能跳燈之外,真正的問題是不支援高速閃光,每家都一樣,這樣限縮了用途。所以有沒有內閃是便利性的問題,但不會是不買外閃的理由,尤其是一支高速同步閃光燈俱備的價值無可取代,否則有些照片硬是拍不出來的(就算iso再高也沒用)。
sweet_hut wrote:1992年 Canon 的 EOS 5 就有內閃 ZOOM 了 (28-80mm, GN 13-17)..(恕刪) 1989年 Minolta Dynax 5000i 世界首款內置變焦閃光燈(14~17GN @ 35~70mm)1992年 Minolta Dynax 5xi 內置變焦閃光燈(14~17GN @ 28~80mm)
所羅門的惡夢666 wrote:1989年 Minolta...(恕刪) 只是想說 Canon 是做得到的,Minolta 的相機我也有,底片年代是不錯的.我有 EOS 5,它的內閃比現代任何一部數碼單反都要好,我也有 Nikon D700, 內閃不常用, 多是作離機引閃, 真的很方便.現在常用是 5D3 及 EOS M, 都沒有內閃,出外會帶 90EX, 作簡單的補光還是夠用.我覺得有內閃總比沒有內閃好,但 Canon 不給你又能怎樣,乖乖買外閃就是了.
Beron wrote:終於有比較專業的評...(恕刪) 兩個人都沒講錯呀,無所謂專業不專業。看你要拿內閃來做什麼,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而已。erc 兄講的是內閃的出力,能表現的有限(與外閃相比),做上去是浪費(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轉嫁給買家)。BigMac4Diet 兄講的是他覺得內閃的作用可以用在哪裡、哪種情境。
用了5D II,1DX,7DII,真的感覺1DX的威力,但是也感覺有時需輕微閃光的需求不足!有時帶個Speedlite 270EX II,但是就是緊要關頭還要裝!(另外,可惜也不能用他上面的自拍遙控來控制1DX)專業的外閃,輕微補光的內閃,有時真的同時存在很幸福的!我用7DII,就是如此感覺!
唬爛至尊 wrote:聽說是為了一體化機體...(恕刪) 贊成你的說法 7d 拿去洗刷刷 結果就掛了快門簾故障 拿螺絲起子打開 7d機體下方 沒有任何防水膠條電子東西 一但有地方故障 也會影響其它電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