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有先天市場限制, 如果賣的太貴, 大家寧願去玩FF不過M43變焦鏡頭都可以賣三萬了... 很多人買賣四~五萬多, 恐怕寧願去玩FF只賣兩萬多, 恐怕必然人手一鏡, 產量不足, 利潤不高猜測賣三萬多最合理, 在搭配SD1M整套折價會到三萬暗光下, 要拍快速移動照片, 如果不能開閃燈只有高ISO與大光圈才能應付各家APSC DSLR ISO差不多就那樣, 定焦又難快速構圖這顆18-35顯然會殺出一片市場看18-35這顆初步評測, 表現非常出色, 顯然會成為新皇鏡再等與SD1M測看看, 以及與兩萬元的定焦比較
不實用現在FF機身也不是很貴了, APS鏡頭應該要以輕便跟長焦段為主18-35這種2倍變焦實用性不高, 在Canon系統等效FF裝29-56 F2.9就經驗來講這樣的焦段與光圈, 淺景身其實還好而已而光圈較大可以提升快門速度這一點, 在FF上可以用提高ISO來補足譬如APS開ISO3200, FF可以開ISO8000達到相同快門速度而且我覺得Canon的FF開到ISO8000畫質還比APS ISO3200好不過以它的重量跟用料, 我覺得至少會賣三四萬吧, CP值也不高有錢買這顆還不如覽趴捏著直上FF了, 至少需要超淺景深的時候, 定焦鏡就派上用場了
ayler wrote:APSC有先天市場限制, 如果賣的太貴, 大家寧願去玩FF不過M43變焦鏡頭都可以賣三萬了... 很多人買賣四~五萬多, 恐怕寧願去玩FF只賣兩萬多, 恐怕必然人手一鏡, 產量不足, 利潤不高 第一點說得沒錯,但還要加上重量這個因素。若APSC鏡頭又貴又重,那為何不直接考慮FF就好了呢?M43那顆12-35mm F2.8,畫質不錯又輕巧,除了光圈僅F2.8以外,其他部份都比Sigma這管好。包括焦段等效24-70mm,更廣也更望遠,體積小巧,重量只有305克,最近對焦25cm,同時又兼具防手震,還有防塵防滴與奈米鍍膜設計。sigma這顆如果夠輕巧的話,賣貴一點,APSC用戶還是會接受的。如果12-35 F2.8也是大顆又重又貴,那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買了。只是要說明不能提M43賣三萬多來比較這管應該賣多少。如同我前面說的,這顆真的只有F1.8是亮點,可能還包括畫質是不錯的,但除此之外的部份看起來甚至比18-55KIT還不如了。
kanako0605 wrote:第一點說得沒錯,但還...(恕刪) 既然要玩DSLR APSC, 應當是預算不夠, 而不是受到重量限制如果因為重量限制, 隨便一棵好一點的APSC變焦鏡頭要500g左右, 與這顆18-35差異約是300g把APSC DSLR機身換成EVIL, 差不多會省到300g, 加上鏡頭的差異更大, 換句話說 這麼在乎重量, 就該換成EVIL...玩DSLR很在乎重量, 效益並不大如果有要這麼大F1.8光圈的需求, 在縮頭後看不出畫質差異的前提下帶3顆夠好的APSC F1.8定焦, 加起來要800g以上了, 3顆價格肯定會超過18-35算起來, 似乎買一棵18-35 F1.8較好...所以可以問那些買多顆F1.8定焦的網友(或有意願買的), 心態上是怎麼接受多顆F1.8鏡頭的重量, 以及對這顆18-35是否有興趣?如果沒有, 當然用17-50mm F2.8那種才輕鬆划算
個人資歷甚淺, 不懂買高價位DSLR APSC定焦鏡的意義在哪?如果用DSLR APSC高檔定焦鏡的目的, 是為了追求高畫質, 淺景大光圈,那直上FF不更乾脆?如果是為了比變焦鏡更小體積, 上EVIL不更好...簡言之, 是夾在中間, 不上不下,帶上多顆高檔定焦鏡, 攜帶的體積重量並沒有比較少, 換用更麻煩至於DSLR變焦鏡, 就是能接受那體積重量,在價格, 變焦方便使用, DSLR夠強的性能之間取得平衡換句話說, 個人猜測, 18-35 F1.8這顆主要的對手應該不是其他款變焦, 而是那些大光圈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