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SNR 的計量值能夠來表示影像的「清澈」「通透」要素之一的話,SNR 值越高(物理特性就是信號較高,雜訊較低)表示影像的雜質越低,同時 Color Sensitivity 越佳的感光元件,越能捕捉到物體的色彩變化(也意味著紋理,材質細節更多)。同樣的從 DxO Mark 網站取得 1Ds Mark III,1Ds Mark II 與 1D Mark II N 的數據來看:
SNR 18%(擷取 Screen 目標) Color Sensitivity(擷取 Screen 目標)
從以上的圖表取得各機身在 ISO 100 設定下的計量值為:
SNR 18%: 1D Mark II N (39.4dB) > 1Ds Mark III (38.5dB) > 1Ds Mark II (38dB)
Color Sensitivity: 1D Mark II N (22.2 bits) > 1Ds Mark III (21.9 bits) > 1Ds Mark II (21.7 bits)
所以如果「通透感」符合感光元件所捕捉的影像低雜質,高色彩還原的物理特性,是否 1D Mark II N > 1Ds Mark III > 1Ds Mark II 符合使用經驗結果?若不符合,那「通透感」之於感光元件特性又該如何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