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搞不懂的鏡頭「放大率」?


Psychofox wrote:
如果完全沒有鏡頭焦段...(恕刪)


我沒要辯這些,下交流道,扯到太遠了

拉回很前面某位網友的一個說法(也是小弟的問題)

在焦距上有"等效焦長" 或 "視角"來幫助理解實焦在不同感光元件上構圖的換算
感光元件大小不會改變實焦

那在"放大"這件事上面呢? 感光元件大小不會改變鏡頭放大率,那整體的放大效果,有沒類似"等效焦長"的概念

好比100mm實焦在APS是150mm or 160mm等效焦長 (就是150mm在FF的同樣構圖)

那鏡頭的 1:0.66 放大率在APS會不會在FF要用1:1微距的等效 ? (就是APS用1:0.66放大率的鏡頭相當1:1在FF上同樣的構圖)

設法寫周延一點,以免誤解...小弟也不知誰一直在說感光元件size不一樣,鏡頭本身放大率就會變,如果是小弟,那一定是筆誤@@

小弟是覺得,您提出問題時,變數太多,以致於高手覺得根本沒有討論或者深入探討的可能性。
這種事情常常發生,運氣好時會遇到特殊高手願意幫你撥絲抽繭去掉他猜想你不是很在乎的因素後,再告訴你,答案應該會長的怎樣。
老實講,我玩網路15年有了,把那些半桶水亂指教亂去因素的人都踢掉後,這種高手絕對五根手指數得出來...
剩下超過這個數字又懂的人,會因為T兄您這種學習不夠積極也不太正確的態度,而懶得費口舌給您指教。
覺得您應該聽得進去,說直了點,請參考。
tracer1000 wrote:
那在"放大"這件事上面呢? 感光元件大小不會改變鏡頭放大率,那整體的放大效果,有沒類似"等效焦長"的概念

好比100mm實焦在APS是150mm or 160mm等效焦長 (就是150mm在FF的同樣構圖)

那鏡頭的 1:0.66 放大率在APS會不會在FF要用1:1微距的等效 ? (就是APS用1:0.66放大率的鏡頭相當1:1在FF上同樣的構圖)


我不太懂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標示與定義你(們)要講到別的地方去呢?
在鏡頭的放大率標示上在本討論的第一頁就說明得非常清楚
1cm 拍成1cm的"成像"就是1:1, 1cm 拍成0.5cm的"成像" 就標成1:2
也就是說鏡頭其實根本沒有"放大"的效果, 最多最多拍成一模一樣的比率
(是有拍放大的辦法--鏡頭反接, 但是不在正規鏡頭使用範圍內)
跟片幅大小, 畫素多少, 解析度多少, 構圖, 焦段通通沒有關係,
怎麼你(們)就要把他說成另一套呢?
tracer1000 wrote:
我沒要辯這些,下交流...(恕刪)

那在"放大"這件事上面呢? 感光元件大小不會改變鏡頭放大率,那整體的放大效果,有沒類似"等效焦長"的概念
沒有!曾經有也被用戶們大力炮轟過,讓廠商不敢再用力宣傳了.
因為"放大率"就是如此堅硬,沒人會去改動它的物理定義名詞.

您想提出的"等效放大率"若有廠商拿出來講,它就跟"等效焦長"或是"類單眼"這類名詞一樣
成為純粹讓廠商方便洗腦用戶產生"我們的(便宜)東西其實也跟高價產品差不多"這假象而創造出來的名詞.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josephyen wrote:
其實不是很支持用 1...(恕刪)


小弟恨贊同 josephyen兄建議,就應該會減少現在這一些錯誤觀念!


但因為視角會隨著片幅大小而變化,所以如果統一的話,在有交換鏡頭系統時候,像是CANON要在EF鏡頭做多少標示就是個囉嗦的標示!


焦距的標示定義是鏡頭在平行光軸的光線匯聚在焦點,第二主點到焦點距離,所以那是鏡頭在設計與製作的結果,直接表明,對有點光學概念,就知道只會因為鏡片或光學而改變,其他是不會改變焦距!



根本問題在於標示焦距簡單清晰光學參數,但實際視角又會因為最後片幅大小而變化,所以又延伸用135焦距和視角關係作解釋,但實際上只是那些原本就搞不懂,更加迷糊!


標示視角,那就會有各種對應片幅關係,標示就會比較多雜!

tracer1000 wrote:
我沒要辯這些,下交流...(恕刪)



以類似生活實例

像馬力只是輸出功率而已,但至於後面能跑多快是和馬力有關,但是和馬力定義無關!


當要測量引擎馬力時候,會有所謂和轉速的連續曲線圖,廠商都是給一個最大馬力值,一般是在接近高轉速位置,另外還有最大扭力值,轉速是在較低轉速位置!


這在裡就是只會看到有一個單引擎在測量而已,因為本身馬力定義就是簡單輸出功率!



最後裝在汽車上可以跑多快,那個並不是當初定義與測量可以獲得,不同汽車設計可以獲得不同結果!






焦距物理意義與定義,對理工背景可以很快進入狀況,對薄透鏡就只是平行光軸的光線匯集的焦點到鏡片中心距離!
視角和焦距成像上關係,用一些三角函數概念,很快自己就可以計算!


放大倍率就只是在經過透鏡的關係與成像一維尺吋比例,就是這麼簡單!
一顆鏡頭可以相當簡化成凸透鏡,放大倍率就只是再說<這顆鏡頭性能>而已!



畫素其實就是類似在數學上做積分一樣,只是數學是可以有用極限概念去還原,但現實就只能有限能力去接近它!而且實際上,當單位畫素尺寸越來越小時候,又會有涉及到所有S/N問題!
所以一個超高畫素只是讓您接近原本那個,但不會等於原本!







有些問題在01註定要蓋樓的!...

路過中....
chiang名言 : "如果覺得01變了也不相信我,那就離開吧..." 01不過就是這麼玩意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
等校放大在鏡頭計算上,實際上到最後是會被消去的,所以應該沒這種標示的必要。
而且就指一般可交換的鏡頭,是不附帶有感光元件的,廠商應該也沒必要去標示等校倍率,吃力不討好吧。

先假設:全幅=36mm, APS-C= 22.5(方便做計算APS換算為1.6倍等於全幅)
一支定焦鏡頭(1:1 全幅)分別在FF(全幅)與APS機身上,以相同條件拍攝同一物品大小。再原圖上傳mobile01後自動縮圖皆為640*480.
拿第一頁的硬幣小樓作例子:
FF: 2cm硬幣的成像 = 2cm *1:1 = 2cm (此時640寬=實際36mm)
APS: 2cm硬幣的成像 = 2cm *1:1*36/22.5 = 3.2cm (此時640寬=已換算為36mm)
---> APS的照片上的硬幣明顯大很多,因為APS拉至FF照片相同大小的關係。大了1.6倍

若如上所說,要等校放大率,那實際上就需要縮小1.6的鏡頭。
FF+(FF 1:1鏡頭): 2cm*1:1 =2cm (此時640寬=實際36mm)
APS+(FF 1:1.6鏡頭): 2cm*1/1.6* 36/22.5 =2cm (此時640寬=已換算為36mm;若以APS-C計算則為1.25cm大小的物體)
註: FF 1:1.6 = APS-C 1:1鏡頭,如上所說等校鏡頭放大率。假設有這種東西啦。
在這情狀下,上傳的照片,物體是一樣大小的。我想上面想說的是這樣的狀況。

雖然說無非不可,但是就是差別在APS感光元件放大1.6倍,鏡頭縮小1.6倍...那兩各相消去不是更簡單。
不過就前所說,一般感光元件並非與鏡頭固定在一起,並沒有必要把感光元件的放大係數考慮到鏡頭標示上來。

所以前面很多人說了,放大率與感光元件大小無關,而等校放大率這種事也指是造成標示上混亂而已。
Wang_Sherlock wrote:
有些問題在01註定要...(恕刪)


呵呵,我個人覺得討論不傷和氣且不要做人身的批評就好..

我會有疑問的主要初衷也不過是想理解一件事

就是同樣放大率的鏡頭在APS上與FF上的差異...

放大率是不會變,但總有差別吧(優劣)

因為看到有人提出"等效放大率"or類似的說法,小弟才會好奇...

1:1放大率的鏡頭在FF sensor上塞滿的畫面,
那在APS sensor上若只有FF 1/2面積, 只看到50% (大約)

所以若是與FF同樣畫素(detector的密度比FF高)的APS,由於只看到50%的小面積,APS就能看到更細微(小)的部份

是這樣嗎? 量化得出差別嗎?
oxa9615 wrote:
等校放大在鏡頭計算上...(恕刪)


真的很感謝兄台這樣的計算

非常清楚解釋,小弟從沒有說要給"等效放大率"去標示

從頭到尾,只想確定這個1.6 or 1.5 倍除了望遠之外,微距是否也適用罷了

DX or EF-S鏡,也都沒標"等效焦長","等效焦長"反而是DC最流行使用,因為sensor size有很多種..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