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我沒有批評,我只是問...(恕刪)
鏡頭解像力可參考廠商公佈的MTF曲線. 在同一條件(焦段, 光圈)下, .L鏡/定焦鏡"理論上"會有較佳表現.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如果L鏡真的那麼好,且我相一分錢總有他一分價值,扣除了 "成像品質" 外的優點(如組裝啦、用料啦、防滴防塵啦),L鏡與其他非L級原廠鏡頭,以及副廠鏡頭(如湯姆龍啦,西格馬啦)相比,是否能讓人一眼就可以感覺的出來,真的有差,如果大家的想法還是那種停留在 "抽像層次的感想" ,我想我還是不能了解
上面的問題再補一段好了:
我相信有許多拍的熟練的人一定能看得出來(因為有用過嘛),但是否拍出的照片,也能讓沒用過的使用者、消費者體會的出來呢?
我前面也提了一個液晶電視的感想,Sony V.S. 國產電視的例子,我當時的感想是,國產電視不論怎麼調,在畫面的呈現上就是比不上SONY,(價格也是國產的2倍就是了) 這差別讓每一個路過的客人一眼就能看的出來(沒記錯的話,當時應是接色差+BS-HI),但也因為在這樣的訊源下,好壞才能一見分明,但如果接第四台的話,我想這差別應沒那大。
但是要說 "成像品質較優異" ,這一點若只是還停留在一種 "抽像體驗層次" 上,沒有實際的呈現方式,似乎很難成為去說服一個從未玩過攝影的消費者會購買的動機與理由。我沒買過車,也沒試過車,不曉得買車的板友們,是否會實際去開過準備入手的車款,與曾經坐過、開過的車子,就可以知道價位差別會表現在,如馬力啦、扭力啦、初速啦...etc(我沒買過車也不開車,不知道怎麼比 Orz..),但為何相機鏡頭 "成像品質" 卻更難去做一個客觀的比較? 這一點我不大了解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