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年年有餘

這個兔年沒有年三十,今天已是本年的最後兩天,就藉這輯照片向大家拜年。

恭祝各位龍年身體健康,年年有餘。

之前曾說過,或許由於過度的發展(澳門半島及兩個離島就像個大地盤),踏入

鳥季以來,尚未正式見到黑臉琵鷺。終於在這個月初,在北區灘打算拍反嘴鷸

時,意外見到一隻黑臉。




01.一直都未見過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吃魚,總是見牠們將匙形的長嘴插入

水中,再左右擺動頭部,估計(像反嘴鷸一樣)在吃水中的小生物。原來牠們還是

捕魚能手,呵呵。




02.只見這隻黑臉不斷地用長嘴夾起一條條的魚兒,情景能人興奮。估計牠是利用

長嘴為探測器,當碰到魚兒時,立即使出〝靈犀一嘴〞夾著獵物。




03.有關單位早前公佈說有雙位數的黑臉來澳,然而從鳥友拍得的照片,一直就只有

一隻沒有腳環的未成年鳥。照片中這隻的長嘴呈現粉紅色,仍未是全黑的,這是未成

年鳥的特徵,或許也就是鳥友所拍得的那一隻。




04.拍攝當時,見這隻小朋友超勤奮地以長嘴來回〝探測〞,而且夾到魚兒的機會也

頗高,可惜每當魚兒出水時,半數是被獵物逃脫的。跟旁邊鳥友討論後,結論是牠的

角質長嘴尚未完全硬化,可能無法絕對夾緊獵物,致使魚兒可伺機逃逸。




05.拍攝時的光線情況多變,而且拍白色是我的〝最怕〞,結果是白平衡搞得

一團糟,看來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學名Platalea minor,分類為:

鵜形目>鹮科 >琵鷺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

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真是黑臉捕魚高手~~

在此也先向大大拜個早年~~

龍年行大運囉~~

期待更多好的相片~~


藍喉獻瑞

本來打算在年初三重新投入寫觀鳥紀錄,可惜就是一個懶字,加上要處理的

照片實際太多,所以只好延至今天才開張大吉。

早前曾說過,拍得的照片太多也是件頭痛事。這輯藍喉有接近300張,最後也

得出80多張,左挑右選後才剩下現在的9張,過程確實是有點痛。




01.這個鳥季的候鳥情況真如鳥友所說的:〝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來了。〞




02.之前各鳥友熱鬧地迎接紅喉,不久在同一鳥點又迎來這隻藍喉歌鴝Bluethroat。




03.驟眼看這隻藍喉,牠的嘴角仍有黃色。




04.此外,牠胸前新月形的藍色比網上流傳的美照的要少,初步估計牠是隻未成年的

雄鳥。




05.然而,參閱過OBI/東方鳥會圖庫的照片後,發覺原來藍喉成鳥的嘴角就是這樣的。




06.因此,這隻藍喉並不是隻小男生,而是隻小帥哥。




07.由於還在摸索後製軟件的操作方法,希望能找出一種既方便又有效果的。




08.恰好這次的場地背景顏色多樣化,我也藉此嚐試控制背景顏色濃淡。




09.雖然這藍喉是隻不速之客,但卻為本地鳥友帶來不少驚喜。

藍喉歌鴝Bluethroat,學名Luscinia svecica,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歌鴝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鳥季即將開始,屆時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

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鳥友也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幸福就是......

雖然對繪畫完全不在行,但總希望能以這種藝術來陶冶性情。有位漫畫家的

作品深得我心,他就是阿虫。幾年前曾買了十多幅阿虫漫畫,裝裱好之後用作

牆壁裝飾。其中一幅畫上的題字(大概)是:幸福就是手上的一碗飯。




01.春節之前,去了一次花園,本來是要探訪黑枕,不過或許緣份未足,一直不見牠的

蹤影。正準備轉移〝戰場〞,這時卻遇上這傢伙在覓食。




02.看牠的後趾長度,知道牠是隻樹鷚Olive-backed Pipit。




03.一般來說,樹鷚都是三五成群地出現的,這隻卻是獨自一隻的,而且就在距我約

5米毫無遮掩的地上,可見那隻蚱蜢真是超有吸引力的。




04.吃完美食後,樹鷚呆呆地蹲在沙地上,瞪著大眼睛看著我。




05.曾經不止一次見過與族群失散的雀鳥,牠們先是似有點慌張,接著就會拉開喉嚨

大叫,而同伴就會以叫聲回應,離群的立即循叫聲歸隊。




06.白腰文鳥White-rumped Munia叼著一枝長有種子的禾本科植物,一派滿足的神態。

樹鷚Olive-backed Pipit,學名Anthus hodgsoni,分類為:

雀形目>鶺鴒科>鷚屬

白腰文鳥White-rumped Munia,學名Lonchura striata,分類為:

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鳥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

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但弄致

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過年期間也到澳門走了一遭,感謝afon兄先前不厭其煩的指教,雖然去的幾天剛好天氣不好,又冷又下與,去葡韻走走也沒有遇到什麼鳥.其中一天去大三巴旁的砲台時遇到了下圖這一幕,很可惜的是,最後這隻鵲鴝公鳥還是被抓走了.


在砲台區雖然附近景點都人山人海,不過旁邊的一個小丘斜坡上拍到了共3隻的黃眉柳鶯,樹下還有看到一隻臉頰橙色的鶯科,但動作太快沒有拍到.





最後還遇見2隻大山雀,不過相遇時間很短,只拍到這幾張,雖然此次僅有這些收穫,但是能在澳門遇見這些小可愛也是不虛此行.



這幾天超寒冷,加上自己懶惰,所以直到今天才開始外拍。

或許是遊人太多,否則此時大炮台還有些其他的雀鳥。

afon

迸迸龍 wrote:
過年期間也到澳門走了...(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鳥的食具

由於有了文明及文化,我們從茹毛飲血到講究食物的烹調及使用食具。又因為

人類的食物多樣化,所以我們在進食時會使用筷子、刀叉、匙等等。

雀鳥也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因應各自的食物的特性,得出適合的食具---嘴。

我們最常見的普鳥多是雀形目的,牠們的嘴大都是錐形的。然而,其他目內的

雀鳥的嘴就有很大的變化。




01.今年鳥季渠口來了隻針尾鴨Northern Pintail,而且是隻雄鴨。




02.針尾鴨是雌雄異色的,雄鴨羽色較為亮麗,其特徵是如針狀的尾羽,可惜這隻

小男生的針尾就欠奉。與家鴨同科的針尾,也有相同的扁嘴。




03.因應不同的食物及捕獵方式,有些雀鳥長著最適合的嘴作為獵食工具。這隻杓鷸

的嘴是長且下彎的。




04.從這隻杓鷸的長嘴看來,牠應是大杓鷸或是白腰杓鷸。




05.由於牠只在灘涂上活動,無法從飛行時看到牠的白腰,但從這個姿勢卻看到牠

白色的尾部下覆羽,所以牠應是白腰杓鷸Eurasian Curlew。

針尾鴨Northern Pintail,學名Anas acuta,分類為:

雁形目>鴨科>鴨屬

白腰杓鷸Eurasian Curlew,學名Numenius arquata,分類為:

鷸行(鳥)目>鷸科>杓鷸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鏡海銀鷗

從開始鳥攝至今,只有兩次拍鷗的紀錄,而且兩次都不是在澳門拍的。常聽鳥友

講述以前拍鷗的風光日子,然而上個鳥季牠們就好像失了蹤似的。今個鳥季至今

已約3、4個月了,除了那隻傷了翅膀的紅嘴鷗之外,仍是毫無鷗蹤。直至......




01.春節假期之後,從鳥友小丸處獲得鷗訊,原來已有一小群訪澳。第二次探訪時,

發現果然有約30隻在大水池上嬉水。




02.由於牠們嬉水處離岸邊超過百米,所以選擇了牠們往返水池與大海的飛行路線,

果然拍得牠們的飛行照片。早知鷗鳥品種繁多,而且彼此之間的羽毛特徵接近,

是鳥攝新手識別的難題。幸好聽到鳥友談論,說這些都是銀鷗,所以能縮窄識別

範圍。翻閱資料後,估計牠們是西伯利亞銀鷗Vega Gull。




03.上兩張照片中的應是第一年冬羽的,而這張則是成鳥。




04.成鳥的最大特徵是飛羽端的白點,可惜飛行時卻無法看到,不過仍可看到牠下嘴

的紅點。




05.來大水池外拍,當然不能不拍這裡的常客普通鸕鶿Great Cormorant。

上次拍橙腹葉鵯時,華大俠向F兄講解Capture NX的使用要點,我帶著半信半疑的

心情下了個試用版來試試。嘩!不得了,原來真是比C廠自家的好得多。像這次的

照片,我就摸索著改變灰朦朦的天空,NX只要點一兩下,任務就可達成。雖然第3

張露了餡,但我已不能沒有這個軟件了。

西伯利亞銀鷗Vega Gull,學名Larus vegae,分類為:

鷸鴴目>鷗科>銀鷗屬

普通鸕鶿Great Cormorant,學名Phalacrocorax carbo,分類為:

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

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相思舞

去年春節過後,與同伴去盧園拍白梅時,偶然發現那邊有一班老前輩在拍相思。

雖然這種外拍不太適合自己,不過也是個不錯的練習。因此,今年又去試試。

只見這些小東西圍著紅艷艷的果子盤旋,就像是些綠精靈在飛舞一樣。




01.暗綠繡眼鳥Japanese White-eye,俗稱相思。




02.為拍得這種飛行照片,全程需使用手動對焦。




03.這種看似簡單的拍法其實並不簡單,照片成功率不足10%。




04.看了飛越地球/Earthflight後,開始注意雀鳥的進食行為。相思是不會與同類分享

食物的雀鳥,彼此之間要以叢林法則決定誰先吃。




05.尚未有機會的,就只好在一旁等候機會來臨。

暗綠繡眼鳥Japanese White-eye,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分類為:

雀形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

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看到afon大的作品,只能用真讚來表達內心感受!
飛行版照片更是一絕!

小弟想請益afon大~從7d換成1d4的心得~
其實主要是因為小弟想試試飛行版,7d和1d4合焦速度比較上,
有差很多嗎?@@ 最近一直在想換1d4...靜態來說好像就沒差了 |||Orz
主要是考量1d4的暴力抓拍
希望afon大不吝指教!
也祝大大飛羽作品越拍越多,能更溫暖人心!^^
  • 1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