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Canon EOS R5最新規格再曝光

還沒上市的相機也能有如此熱烈的討論,看來一定會大賣!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個人最實際的做法就是等他上市三個月,再來看它實測的結果再來決定要不要買進,例如標示ISOXXXXX的,不需要太興奮,實際可用數值絕對不是聲稱的值.個人Sony A7Sii只拿來錄影用,那個夜間攝影就真的值回票價,確實是CP值很高的機種.不管你怎麼錄,還是要到PC上剪輯的,電腦跟相機能否互相搭配支援,需要做一番整體的財務規劃考量,這一搭下去數字是不小的.前一陣子仔細看了Canon Cxx系列,那個ISO就真的藏了一些要特別注意的差異.一錄一看就知道,Sony的手法也不惶多讓.
朋友因上半年的疫情就休業沒工作,天天釣魚意外成就為一個海釣高手,還搞了一艘筏近海用,我跟著收魚煮湯笑哈哈.下半年就得拚全力補回來.........願大家一切平安和樂.
未來的相機走向人工智慧化已經是個趨勢,這不單只是應用於照相用手機而已,專業或半專業的相機也難以避開這個浪潮,差只差在應用到多廣的範圍,以及腳步有多快而已。較專業的相機雖仍有鏡頭與影像感測器的優勢,但物理的極限畢竟在那裡,如不將更多的人工智慧技術納進來,未來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影像辨識是人工智慧應用得最成功的領域之一,而目前已經很普遍的人臉與人眼對焦,也算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初階應用。現在應該沒幾個人不期望自己的中高階相機有這功能吧?當更成熟的深度學習機制進來之後,未來的場景辨識、物件識別,還有許多深入的功能,都將會有可觀的發展空間。應用人工智慧來協助拍美女、極光,或是追焦小孩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可能而已。

幾年之後的相機,除了既有的 CPU 與 IPU (image processing unit or image processor) 外,可能 NPU (neural processing unit or neural processor) 也會如同新一代的手機一樣被整合進來,做為相機深度學習的加速器。透過連網,由雲端的資料中心挾其豐沛的大數據以及強大的眾多 GPU 擔負起 training 的角色,再將結果餵進 edge 端的相機裡,而且日後隨著機器學習的機制而持續增強其能力。

由於手機想要克服先天的限制,目前是 Google、Apple 這些八爪大章魚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及 AI 方面較為積極,跑得比較快,但專業的相機廠未來勢必要有所動作的,否則只會讓有限的中高階市場益形萎縮。

這些中高階相機專業廠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 volume。低階市場早已被擊垮,而中高階相機的銷售量又遠遠不如,因此包含研發在內的每部相機所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極為沈重,這會讓這些專業相機廠相對比較不容易獲利。反倒是手機廠由於銷量夠大,每支照相手機分攤的固定成本比例很低,可以持續投入足夠的資源發展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與 AI。

如果沒有意外,未來這些專業相機大廠還會有人因不堪虧損而收起來。但也不至於會完全消滅,畢竟在鏡頭、影像感測器、散熱、手感上,還是存在一些優勢。只是市場將會趨於兩極化,銷量較小的專業相機的消費者不免要付出比較高的價格代價就是了。
canon r5
and c r6 camera

coming on july-2 2020

first week of July 2020. Most probably on July 2, 2020
locuscc wrote:
未來的相機走向人工智(恕刪)

再怎麼人工智慧化,拍的人的腦袋沒藝術天份,也拍不出什麼,大概就一般生活照吧。
lulu94205086 wrote:
http://inf...(恕刪)

好一個「停五次」。
sam720729 wrote:
再怎麼人工智慧化,拍的人的腦袋沒藝術天份,也拍不出什麼,大概就一般生活照吧。


當時間流逝後,生活照對一般人才是最有價值的。

不過把生活照、紀錄照吹成作品,正是許多攝影人的弊病。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是啊,作品基本上至少還要有一點點想法與觀點,自從手機可以拍照之後,很多人超高興不必再”受限於”貴又難用的專門攝影器材了,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然後誤以為拍照就“等於”攝影,AI可以取代後面那顆腦袋,還自我感覺超級良好拿個尚不存在的東西來”瞧不起”攝影的”老方法”,沾沾自喜,看了真是嘔吐不止!

一但遇上要抓動態中的瞬間就洩了”小底”的真面目,難道拍照僅限於連樹葉都不能動的靜物就叫做”攝影”!?隨便按按搞個AI套個APP濾鏡就當成是攝影的一切,這充其量當成是個人的小趣味差不多了,還拿這種東西來宣教,很明顯就可以知道是有”多懂攝影”了;
1000K wrote:
OK,既然是業內人士(恕刪)

將來沒人知怎樣。
現在來看。
1)手機所謂100x變焦,但完全不是相機鏡頭70-200mm的對手,更不用說更遠的焦距。

2)相機用F1.4大光圈鏡頭,影廣角夜景,大部份情況ISO 3200已經可以。
不過手機AI技術也有好處,例如使用F4光圈鏡頭,AI影夜景便很重要。

3)即使手機追焦技術強過1dxiii,但我不相信手機潛望鏡解像力比相機鏡頭好。

4)相機例如a7sii 40萬ISO錄影夜景,我相信手機難以做到。

5)相機錄影其間改變淺景深,我相信手機也難以做到。
sam720729 wrote:
再怎麼人工智慧化,拍的人的腦袋沒藝術天份,也拍不出什麼,大概就一般生活照吧。

短期是如此沒錯,未來就難講。人工智慧有一個領域叫做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專門在研究如何運用電腦來創作藝術作品,例如繪畫、作曲、寫詩等。微軟的小冰都已經開始寫詩作曲了,雖然現在還不成熟,但以後誰知道呢?就攝影而言,那些什麼構圖的比例、光影的運用,甚至畫面的幽默感等,或許在未來都難不倒人工智慧。

相機要變得更有智慧,就不能只是侷限在曝光與對焦這類技術的層次上,而必須要能分析畫面裡的內容。迪士尼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就有個聯手計畫,研究如何讓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拍攝一場足球比賽。這樣的系統可以自動去捕捉精彩的足球畫面,例如妙傳或預判球路等。

以下面這張簡單的相片為例,雖然畫面裡有許多光影與色彩的干擾,但即使是很初淺的深度學習模型,都可以準確而迅速的辨識出裡面是一輛小汽車。既可以辨識出物體,就可以應用累積的自動機器學習經驗來拍下更好的照片。如果無人駕駛車的技術都已趨於可用的階段,那麼辨識準確度要求相對較低的相機應該也不會太困難,畢竟辨識錯誤並不會出人命。而當機器分析得出畫面的內容,或許就有機會可以在藝術的層次上去發展創作。



人工智慧運用於攝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