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因上半年的疫情就休業沒工作,天天釣魚意外成就為一個海釣高手,還搞了一艘筏近海用,我跟著收魚煮湯笑哈哈.下半年就得拚全力補回來.........願大家一切平安和樂.
影像辨識是人工智慧應用得最成功的領域之一,而目前已經很普遍的人臉與人眼對焦,也算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初階應用。現在應該沒幾個人不期望自己的中高階相機有這功能吧?當更成熟的深度學習機制進來之後,未來的場景辨識、物件識別,還有許多深入的功能,都將會有可觀的發展空間。應用人工智慧來協助拍美女、極光,或是追焦小孩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可能而已。
幾年之後的相機,除了既有的 CPU 與 IPU (image processing unit or image processor) 外,可能 NPU (neural processing unit or neural processor) 也會如同新一代的手機一樣被整合進來,做為相機深度學習的加速器。透過連網,由雲端的資料中心挾其豐沛的大數據以及強大的眾多 GPU 擔負起 training 的角色,再將結果餵進 edge 端的相機裡,而且日後隨著機器學習的機制而持續增強其能力。
由於手機想要克服先天的限制,目前是 Google、Apple 這些八爪大章魚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及 AI 方面較為積極,跑得比較快,但專業的相機廠未來勢必要有所動作的,否則只會讓有限的中高階市場益形萎縮。
這些中高階相機專業廠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 volume。低階市場早已被擊垮,而中高階相機的銷售量又遠遠不如,因此包含研發在內的每部相機所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極為沈重,這會讓這些專業相機廠相對比較不容易獲利。反倒是手機廠由於銷量夠大,每支照相手機分攤的固定成本比例很低,可以持續投入足夠的資源發展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與 AI。
如果沒有意外,未來這些專業相機大廠還會有人因不堪虧損而收起來。但也不至於會完全消滅,畢竟在鏡頭、影像感測器、散熱、手感上,還是存在一些優勢。只是市場將會趨於兩極化,銷量較小的專業相機的消費者不免要付出比較高的價格代價就是了。
sam720729 wrote:
再怎麼人工智慧化,拍的人的腦袋沒藝術天份,也拍不出什麼,大概就一般生活照吧。
短期是如此沒錯,未來就難講。人工智慧有一個領域叫做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專門在研究如何運用電腦來創作藝術作品,例如繪畫、作曲、寫詩等。微軟的小冰都已經開始寫詩作曲了,雖然現在還不成熟,但以後誰知道呢?就攝影而言,那些什麼構圖的比例、光影的運用,甚至畫面的幽默感等,或許在未來都難不倒人工智慧。
相機要變得更有智慧,就不能只是侷限在曝光與對焦這類技術的層次上,而必須要能分析畫面裡的內容。迪士尼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就有個聯手計畫,研究如何讓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拍攝一場足球比賽。這樣的系統可以自動去捕捉精彩的足球畫面,例如妙傳或預判球路等。
以下面這張簡單的相片為例,雖然畫面裡有許多光影與色彩的干擾,但即使是很初淺的深度學習模型,都可以準確而迅速的辨識出裡面是一輛小汽車。既可以辨識出物體,就可以應用累積的自動機器學習經驗來拍下更好的照片。如果無人駕駛車的技術都已趨於可用的階段,那麼辨識準確度要求相對較低的相機應該也不會太困難,畢竟辨識錯誤並不會出人命。而當機器分析得出畫面的內容,或許就有機會可以在藝術的層次上去發展創作。

人工智慧運用於攝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