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採訪】Canon EOS 7D Mark II‧睽違五年 APS-C機皇再臨!


wuchengron0812 wrote:
新機總是誘人終於等到...(恕刪)


我在想如果去年先推7D2,今年再推70D(先出高端機再下放)

或許被酸的可能會更少,而銷售量也會更棒...
ironic63 wrote:
原因無他,除了連拍跟對焦等功能性需求外,就是這個1.6X的差距。

在相同畫素下,APSC拍鳥的確會比FF拍完後再裁切能夠保留更多細節...
不過高ISO也的確是APSC最大的罩門。

現在很多全幅已經做到3600萬畫素了,
裁切1.6也有1400萬。

要高解析的話,
7D2的2000萬畫素在APS-C機中也並不算高。

ironic63 wrote:
這也是眾多板友期待7D2關於ISO表現的評測快點出來的原因

dpreview已經出來囉,
7D2表現還不如像素密度更高的A6000。

CUFOX wrote:
現在很多全幅已經做到...(恕刪)


抱歉,我有鏡頭包袱。
閣下提到的機身,我一台都無法買~

CUFOX wrote:
現在很多全幅已經做到3600萬畫素了,
裁切1.6也有1400萬。


嗯?很多…?
不就 D800(E)/D810 和 a7R…中高階機出兩年就改款的廠商,我是不太敢買啦 QQ
CUFOX wrote:
錯了,
手機的鏡頭都太短焦,
除非你可以土砲上高品質的望遠鏡,
不然解析力是沒法勝過nikon V3+大砲的。(恕刪)


或許7d 2解析力沒法勝過nikon V3,7d 2最大的賣點對焦跟連拍,我想對焦nikon V3應該贏不了吧!那脫焦還是太慢對上是會喪失畫面及降低成功率的。
我想會買的人還是會去買
至於比全幅貴 就看自己怎麼想

平價全幅:可以拍奶油散景好棒棒 背景糊到炸感覺就很爽,可是只能慢慢拍 對焦也普普,連拍buffer一下就滿了QQ


7D2:對焦強 連拍強 buffer大 絕不容許錯過任何一個瞬間的相機


當然如果要這兩者的優點 就買機皇吧沒什麼好討論的
自己想一想6D的4.5張連拍夠不夠用、常不常連拍
不然慢慢拍用入門全幅真的比較好

CUFOX wrote:
有望遠需求的話,拿全...(恕刪)

詭異的說法!


35mm全幅又不是甚麼魔法,只是簡單因素造成差異。
也就是在細節解析方面,之所以比較好是在於同樣畫面,越大片幅是需要越長焦距或著越近距離去拍攝,獲得較大放大率的投影。
一旦你拍攝畫面是要裁切APS來比較,那就失去原本放大率上優勢。



相同在影像訊號方面,是在於本身畫素密度較低緣故,所以較大單位畫素造成可以獲的較好訊號品質。
但是同樣越大感光元件,本身的熱雜訊是越高,因此在雜訊方面是比同樣畫素密的小感光元件還差。

這個也就是為何只有35mm感光元件才會強調高ISO,而中片幅不管先前的CCD或著後面CMOS都沒有這樣高ISO。



例如拿35/1.4鏡頭在D800E實驗。
在同樣距離下
FX
DX
中間影像比較
FX
DX


假設FX要獲得DX畫面,就要往前移動,還有往下移動,這個造成景深與透視都產生變化,雖然看起來前面範圍相近。
FX
裁切
diffusionless wrote:
詭異的說法!

35mm全幅又不是甚麼魔法,只是簡單因素造成差異。
也就是在細節解析方面,之所以比較好是在於同樣畫面,越大片幅是需要越長焦距或著越近距離去拍攝,獲得較大放大率的投影。
一旦你拍攝畫面是要裁切APS來比較,那就失去原本放大率上優勢。


你似乎沒有搞懂我們在討論什麼。

diffusionless wrote:
相同在影像訊號方面,是在於本身畫素密度較低緣故,所以較大單位畫素造成可以獲的較好訊號品質。
但是同樣越大感光元件,本身的熱雜訊是越高,因此在雜訊方面是比同樣畫素密的小感光元件還差。

不對喔,
D800畫素密度相當於1600萬畫素的APS-C,
但實測1600萬畫素的APS-C並不能拍出較佳畫質。
CUFOX wrote:
說得更精確點,不論產...(恕刪)

「畫質」牽涉太廣,如果定義135片幅背景較模糊的成像特性為畫質好,那APSC要達到就比較不易。

但如果限縮比較的項目,如高ISO雜訊,則最重要可能是廠商的製程技術。舉例來說,如果把D810的感光元件技術放在APSC(即晶圓切小一些),然後這台相機用上與D810相近的處理器,兩台同接上DX鏡頭,則光看各級ISO雜訊的表現,應該會很相近。

至於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感光元件面世,除了使用者追求高畫素之外,應該也涉及感光元件製造商、相機廠在市場區隔的策略考量。

CUFOX wrote:
你似乎沒有搞懂我們在...(恕刪)

不是說了,大感光元件的熱雜訊部分,造成大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進展比較慢。

也就是你是現在技術所做出來的APS機身都已經是24MP左右,16MP是已經相當早時間才有,以NIKON來說是在2010年的D7000為16MP。


再來就是在比較時候,大片幅的放大率是比較高,所以如果比較同樣區塊,是等於縮小區域去比,'相對小片幅是等於要放大局部影像來比。





否則按照你的言論,中片幅系統的高ISO應該更好,但實際上並不是!



否則你可以說說你所謂一個35mm的影像裁切之後,仍會有較好高ISO的原理是甚麼?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