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 wrote:
1:1不大公平? 簡單問一句 - 如果每次都要透過後製縮圖來比, 那D800的3630萬畫素用意是?
要設計高畫素, 就要禁得起別人用1:1檢視, 不然每次都要縮圖比, 那有什麼資格講說自己畫素比別人高?
D800的高ISO就是"即便高ISO下都沒有失去太多細節, 加上高畫素可以後製除噪縮圖來降低雜訊來達到和5D3同畫素下雜訊表現相當", 但是並非在原生畫素下不經後製就可以獲勝.
舉汽車的例子 - 現在是N車油箱先天設計3公升, C家先天5公升, 硬要調整成一樣只裝3公升油, 然後說看誰跑的總距離遠? 問題是您想測試什麼? 單位1公升油誰可以跑的距離較多 (一般油耗測試)? 還是耗滿油箱的油之後誰跑的總距離遠 (環台比賽等長距離測試)?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測試法.
設計成較高畫素,一定會遇到較高雜訊的問題,這是所有感光元件必然的挑戰。
然而,曝光充足下,D800在iso100~1600(3200)的表現1:1表現似乎都優於5D3,這代表的在低iso時,D800高畫素的"解析度優勢"明顯存在。
而在iso3200~6400及其以上時,D800高畫素的高雜訊缺點就會產生了,此時將之縮圖為與5D3一樣,即可得到與5D3相近的雜訊抑制表現力。
換句話說,D800在iso100~1600時能夠發揮高畫素的高解析度優勢,這點是5D3沒有的。
而D800在iso1600以上時,也能經由縮圖至與5D3相同,而達到一樣的抗雜訊表現。
因此,縱合上D800確實較有彈性。
低iso時,高解析低雜訊;高iso時,降解析即可抗雜訊。
---------------------------------------------------------
至於1:1公不公平,其實端看個人標準。
你提出的車子例子應是誤解我的意思。
感光元件本就有其飽和的上限(油箱大小),但是D800的每單位pixel較5D3每單位pixel的小,因此在相同全幅面積的曝光條件下,D800的每單位pixel能吃到的光也較5D3每單位pixel的小(N車裝油3公升,C車裝油5公升),影像畫質的優劣,其實指的就是SNR訊噪比,抹的技術其實應該就是分辨訊與噪後,增強訊抑制噪。
然而,D800因為畫素結構擁擠,因此雜訊大;接著因為單位畫素面積小,收光範圍小,因此訊號小。
分子小,分母大,怎麼想都是最近後數字小,也就是訊噪比小。
而反之,5D3分子大,分母小,訊噪比必然該比D800要好許多。
所以我說,N車吃了3公升的油(光量),C車吃了5公升的油(光量)
誰跑得遠?(訊噪比高)
想也不用想一定是C車。
這跟那一家廠商無關,是舉凡同尺寸FF感光元件,就是這樣。
1:1比較的問題是,兩相機每單位pixel所獲原始訊號量就不同了,所以不公平。
若兩相機縮圖一致來比較,光訊號量公平了,但問題轉變成就如你所言,高畫素優勢何在?
有的,優勢就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D800每單位pixel可以收到足夠多的光,使其訊噪比的"訊"維持高昂,縱使1:1比圖,亦能與5D3的每單位pixel比肩。
在光不足夠的情形下,因為先天結構的劣勢造成"訊"弱,D800每單位的pixel的收光量真的不堪使用,因此這時只能集結幾個pixel的光量,即縮圖,來不輸5D3。
然就DxO所呈現的數據,這辦法只能適用到約莫iso6400左右。
再以上,就是5D3的天下,D800縱使縮圖亦無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