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Canon 5D Mark III的DxO評分出來囉

MUS wrote:
1:1不大公平? 簡單問一句 - 如果每次都要透過後製縮圖來比, 那D800的3630萬畫素用意是?

要設計高畫素, 就要禁得起別人用1:1檢視, 不然每次都要縮圖比, 那有什麼資格講說自己畫素比別人高?
D800的高ISO就是"即便高ISO下都沒有失去太多細節, 加上高畫素可以後製除噪縮圖來降低雜訊來達到和5D3同畫素下雜訊表現相當", 但是並非在原生畫素下不經後製就可以獲勝.

舉汽車的例子 - 現在是N車油箱先天設計3公升, C家先天5公升, 硬要調整成一樣只裝3公升油, 然後說看誰跑的總距離遠? 問題是您想測試什麼? 單位1公升油誰可以跑的距離較多 (一般油耗測試)? 還是耗滿油箱的油之後誰跑的總距離遠 (環台比賽等長距離測試)?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測試法.


設計成較高畫素,一定會遇到較高雜訊的問題,這是所有感光元件必然的挑戰。

然而,曝光充足下,D800在iso100~1600(3200)的表現1:1表現似乎都優於5D3,這代表的在低iso時,D800高畫素的"解析度優勢"明顯存在。

而在iso3200~6400及其以上時,D800高畫素的高雜訊缺點就會產生了,此時將之縮圖為與5D3一樣,即可得到與5D3相近的雜訊抑制表現力。

換句話說,D800在iso100~1600時能夠發揮高畫素的高解析度優勢,這點是5D3沒有的。

而D800在iso1600以上時,也能經由縮圖至與5D3相同,而達到一樣的抗雜訊表現。

因此,縱合上D800確實較有彈性。

低iso時,高解析低雜訊;高iso時,降解析即可抗雜訊。

---------------------------------------------------------

至於1:1公不公平,其實端看個人標準。

你提出的車子例子應是誤解我的意思。

感光元件本就有其飽和的上限(油箱大小),但是D800的每單位pixel較5D3每單位pixel的小,因此在相同全幅面積的曝光條件下,D800的每單位pixel能吃到的光也較5D3每單位pixel的小(N車裝油3公升,C車裝油5公升),影像畫質的優劣,其實指的就是SNR訊噪比,抹的技術其實應該就是分辨訊與噪後,增強訊抑制噪。

然而,D800因為畫素結構擁擠,因此雜訊大;接著因為單位畫素面積小,收光範圍小,因此訊號小。

分子小,分母大,怎麼想都是最近後數字小,也就是訊噪比小。

而反之,5D3分子大,分母小,訊噪比必然該比D800要好許多。

所以我說,N車吃了3公升的油(光量),C車吃了5公升的油(光量)

誰跑得遠?(訊噪比高)

想也不用想一定是C車。

這跟那一家廠商無關,是舉凡同尺寸FF感光元件,就是這樣。

1:1比較的問題是,兩相機每單位pixel所獲原始訊號量就不同了,所以不公平。

若兩相機縮圖一致來比較,光訊號量公平了,但問題轉變成就如你所言,高畫素優勢何在?

有的,優勢就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D800每單位pixel可以收到足夠多的光,使其訊噪比的"訊"維持高昂,縱使1:1比圖,亦能與5D3的每單位pixel比肩。

在光不足夠的情形下,因為先天結構的劣勢造成"訊"弱,D800每單位的pixel的收光量真的不堪使用,因此這時只能集結幾個pixel的光量,即縮圖,來不輸5D3。

然就DxO所呈現的數據,這辦法只能適用到約莫iso6400左右。

再以上,就是5D3的天下,D800縱使縮圖亦無法抗衡。


阿呆肥 wrote:
問題是5D3不值得賣...(恕刪)


用了就知道值不值得
看到 Nikon 的黃疸色調,講再多都沒有用!如果 Nikon 可以搞出跟Canon一樣的色調,我也想跳! XD
今天上課練習拍的
F4.5
1/100
ISO 6400
有+偏光鏡

高ISO真好用......



DxO的評分若是以解析度作評比,當然是[高畫素得高解析的高分]

D800是以DX的1600萬畫素那片晶圓裁切的FF尺寸,得到DxO評分 95的高分.

下一台D900,若是使用D3200那片晶圓裁切的FF尺寸,約5400萬畫素,在DxO評分 應該可以得到120分了.

高畫素密度CMOS在基本ISO下的畫質,原本就比低畫素密度的畫質差,在高ISO時當然噪訊會比較明顯,大家一直都只強調D800在高ISO時比5D3差,就是沒有人在意在低ISO,比較過同樣100%時的畫質差異?大家的作法似乎同樣把圖縮成一樣大小以後作比較,此時當然看不出來3600萬畫素比2200萬畫素畫質相差多少,因為[縮圖後無爛圖]呀!

D800這種3630萬畫素的相機,最適合拍鳥人了.
大砲不夠長沒關係,鳥兒拍小了有足夠的畫素可供裁切,相當於買了一台Nikon D5100 一樣.

某些經常作看板大圖輸出的專業商攝攝影人,直接用3600萬畫素拍照比起用1200萬畫素或2400萬畫素拍的再用PS補插點放大,效果還好些;拿D800當作120數位機背來用,雖然畫質差強人意,但大圖總是遠遠的看,畫質差些應該是看不太出來的.

以上這些是高畫素的優勢.

只是普羅大眾的攝影人中,上述兩種需要高畫素的需求之外,那高畫素所帶來的利弊差異,值得嗎?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魯獅 wrote:
D800是以DX的1600萬畫素那片晶圓裁切的FF尺寸,得到DxO評分 95的高分.

下一台D900,若是使用D3200那片晶圓裁切的FF尺寸,約5400萬畫素,在DxO評分 應該可以得到120分了.


魯大

d800&d800e的感光元件,並非您所說的這樣,由1600的那片裁切而來

平安、健康最重要
魯大師出聲了 大家可以準備板凳了
marklin888 wrote:
然而,曝光充足下,D800在iso100~1600(3200)的表現1:1表現似乎都優於5D3,這代表的在低iso時,D800高畫素的"解析度優勢"明顯存在。

而在iso3200~6400及其以上時,D800高畫素的高雜訊缺點就會產生了,此時將之縮圖為與5D3一樣,即可得到與5D3相近的雜訊抑制表現力。(恕刪)


其實弟所強調的是Native, 您所強調的是"post-processing".
低ISO下D800完勝靠的本就是高解析力, 高ISO下無法勝出也可以靠後製縮圖來達成相同的雜訊表現.
但是問題是拿原生比後製就沒有意義了, 相同的5D3亦可用後製拉高解析度, 就像先前曾有人以D300的圖去後製成7D的畫素大小, 表現並不亞於7D一樣.

要強調原生, 就都用原生去比, 儘量不考慮一方用後製一方用原生, 因為這反而相對考驗後製的能力, 對於機身的比較投下了更多的變數.

marklin888 wrote:
1:1比較的問題是,兩相機每單位pixel所獲原始訊號量就不同了,所以不公平。

若兩相機縮圖一致來比較,光訊號量公平了,但問題轉變成就如你所言,高畫素優勢何在?(恕刪)


弟老實說, 這些算法就真的跟油耗算法一樣, 有可能遺漏了部分考量. (不過先跟您致歉, 油箱引喻這一點未能跟您一樣) 為什麼? 雖然單就最終結果會有其意義(油耗是低速車勝出, 高ISO畫質在D800處理後與5D3可以相提並論), 不過這些結果都沒有考慮時間成本.

油耗的話必然在時速8~90公里下達到最省油的情形, 問題是當事人在意什麼? 是低油耗背後代表的省油費, 只是8~90公里時速下, 相較於行車120公里時速的人要多付出多少時間? 是25%~30%總行車時間. 這25%~30%時間代表的成本是未納入考量的.

不同機種在相對科技能力對等的情形下, 畫素高的機種必然佔有低ISO高解析力和高ISO雜訊表現較差, 以後製來取得高ISO雙方相對的表現, 沒錯這樣是可行的, Kent兄也以實際例子去展示. 但是如果在平日就大量接案的人來說, 後製時間能省就省. 當然, 可以做Patch沒錯, 但是5D3可以做到高ISO下, 若曝光正確就可以隨拍隨交圖, D800卻需要除噪縮圖(而且需要先挑高ISO的圖來後製以免連低ISO也一併除噪了), 這就是時間成本的差異.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其實弟所強調的是Na...(恕刪)


是的,在如婚攝等大量拍攝並需高iso的情況,D800的後處理時間成本確實高昂許多。

其實不止時間成本,硬體成本如記憶卡、硬碟與燒錄光碟,亦為成本負擔。

在商業需求面,這些確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是以我個人亦本來規劃入手D700下一代機種,當看到D800這樣的畫素規格反而高興不起來....

現在只能看向貴死人的D4~~




gy29002201 wrote:
今天上課練習拍的F4...(恕刪)


我可以再問一次,大家的照片有多少比率是用ISO6400以上拍照的 ?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