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翻譯] L鏡的故事 & L鏡的挑戰

魯獅 wrote:
請問您是在哪篇的哪段...(恕刪)

整篇看下來的感覺 如果您沒有這個意思我跟您道歉
hylui123 wrote:
請問一下
L鏡比起其他家的High Grade鏡頭(金圈?蔡司?)
有甚麼不同之處?
畫質更好?


不是這樣講~

L鏡代表用更多的預算與用料成本去研發給消費較頂端的使用者用的...

Nikon 也有金邊Pro級的鏡頭系列對吧~

日本大廠牌都有這種級距的產品, 這叫做各級距買家的市場通吃...

長久以來 Leica 專做頂端的市場(手動的), 在自動的廠牌中(如 Canon/Nikon/Minolta/Pentax/Olympus)

也想辦法要讓高品味的買家進入他們的系統, 因此推出高成本與高研發費用的大光圈奢侈鏡.

各廠的頂級鏡就是頂級鏡, 沒什麼好跟他廠來比較的, 每個人通常一套系統就夠了(除非玩器材的人),

Canon/Nikon/Minolta/Pentax/Olympus 水準差不多, 工程師就長那樣, 以公司給的研發預算為準~

----------------------------------------------------------------------------------------------

題外話 ,

Leica(Leitz) 比較特別的是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一代宗師帶領光學研究的團隊 (如 Mandler宗師),

以這種領導尖端技術的神人在帶領, 與公司經營理念的支持, 再加上頂端市場消費者的期待,

當時的 Leica 是 135之王也是很正常的~

那現代的 Leica 如何 ? 我想除了公司經營的理念頂端市場消費者的期待沒變外~

最讓老玩家沒有向心力的應該是缺少了一位光學宗師級的偶像英雄人物....

現代的 Leica 鏡頭團隊都是些年輕小鬼在翻著老前輩舊基礎資料, 在最先進的電腦上演算最佳化的程序操作而已~

但是所謂的光學宗師級的偶像英雄人物, 又是在科技落後的時代下才需要的....

這點可能就是一個既弔詭又明確的地方~
討論下來,似乎L鏡只在 大景+縮光圈的邊緣畫質 才會被大師打槍
以實用度而言
1.超音波對焦
2.鏡頭防手震
3.防塵防滴
4.完整的焦段範圈
Canon L鏡賣這麼好,不是沒有道理的 。
希望Canon在畫質上再更上一層樓,Sigma & Tamron 追得緊啊....


開玩笑一下,
這段討論串有種車版的感覺
大家在討論日本跑車進步很多很快,好開賣價又便宜時.
一定會有人說:德國&義大利純種跑車才是真理。
P200 wrote:
開玩笑一下,
這段討論串有種車版的感覺
大家在討論日本跑車進步很多很快,好開賣價又便宜時.
一定會有人說:德國&義大利純種跑車才是真理。

哈哈哈~說的好!說的真好!
可能只要是"大師"都會念舊吧~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P200 wrote:
討論下來,似乎L鏡只...(恕刪)


同感+1

東西要看用在什麼地方 才可以顯示出他的價值
萊卡或菜頭再怎麼好 畫質再細膩
沒有防塵防滴 沒有高速AF 很多場合都不能用

另外萊卡菜頭是真的只是畫質好? 還是有其他原因?
比如說 手感? 組裝品質? 整理質感? 品牌情節? 身分地位的象徵? 用萊卡=前輩?

我想到的例子是
騎日本四大車廠的重車 看不起國產速克達
騎BMW/Ducati的看不起日本車
騎哈雷的看不起BMW
當然不是全部 但玩車的 這種人還不少...
其實這種議題不用太嚴肅,對非靠拍照吃飯的人來說,
攝影本來就是一種自我陶醉的過程,照片呈像的感受各人不同。
相信自已的器材,喜愛它、体會它並不一定要導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方向上去,刻意貶低其他器材並不可取,
多年前就存在的CN大戰..ooxx大戰大概就是玩家們太過認真的結果...
為了一個興趣就爭的面紅耳赤是有點奇怪
雖然勇敢的說出自已的感覺也沒啥不對,對方不認同就一笑置之就好
不要太認真....

另外我提的C/Y鏡陰天發色明顯的優於C、N兩家是植基於底片時代的個人經驗,
可能有人有不同的經驗。當然,數位時代鏡頭的發色特性被感光元件給統一化了,
也不知是好還是壞.....
文章不到十五字不得po,其實是一種作生意的的方式
我在56F的全文說的是

QQYING23 wrote:
Zeiss 21/2.8縮到f8,nikon 14-24@21縮到f8,canon 17-40mm@21縮到f8,景深會有差異嗎?周邊畫質會差很多嗎?

只論景深畫質,我看nikon 14-24在f8時也可以跟R19、Zeiss 21/2.8不會差很多

拍風景縮到f8應該很正常吧

只單純論畫質,部份的Zeiss與leica的領先應該在較大光圈比較有優勢(很多C與N的變焦甚至不比Zeiss與leica的定焦差)

Zeiss與leica也不是每支都很強,L或NIKON的金圈N鏡也未必差
...(恕刪)


請注意,我說的是『只論景深畫質,我看nikon 14-24在f8時也可以跟R19、Zeiss 21/2.8不會差很多』,而且您一開始也只談景深畫質

我也沒認為「canon 17-40mm」可以跟定焦相提並論,而且canon 17-40mm這支的銳利程度有些人還認為比18-55差(我認為F8時畫質不會差很多而且拍無限遠景深差異不大)

所以您問我『不知您曾經使用17-40mm和24-105mm的f11和f16與C/Y的18mm,21mm,25mm,28mm和28-85mm拍過相同一個景,比較過景深嗎?…』質疑我的提問有問題。

要跟ZEISS D21比,拿NIKON 14-24來比還差不多,NIKON 14-24身為一支變焦,這樣也夠神了

您第2個說法
魯獅 wrote: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任何廠牌鏡頭,要想知道該鏡頭的景深,只要在景深計算器上輸入系統標準鏡焦長(如 135 系統為 50 mm,645 系統為 75 或 80 mm ),再輸入該鏡頭焦長,使用光圈多少,對焦在幾米處,就可自動算出其景深.

這個公式會準嗎?也就是說,任何相同焦距鏡頭在相同光圈下,景深都是一樣的嗎?

只有實際應用過,再檢視所拍照片結果比對,就會曉得,根本是不準的.

也就是說,雖然鏡頭焦距(焦長)相同,但鏡片所用材質不同,設計組合不同,它的景深是不一樣的.

再舉一個例子:
在同一時間,同一景點,使用相同光圈,不同鏡頭(不同廠牌或不同焦段),快門速度會一樣嗎?

很多人都會說,既然光圈相同,進光量一樣,當然快門速度也是一樣的.

大家仔細試試看就知道,不可能一樣的;如果一樣的話,使用入射式測光表測光後,再把所得結果套用拍照不就得了?相機還需要用分甚麼多區評價測光,蜂巢式測光,單點測光,中央偏重測光.....嗎?...(恕刪)



看看我在另一個大樓的一串說法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1378788&p=11#17013965

我們的意見在這點並沒有很大差異,甚至部份可以說是相同。

但是,景深在縮到F16又拍無限遠,差異不會很大的

鏡頭在只看待景深與畫質上,沒有您想像中的大

您的限制是:拍風景+景深+畫質..................拍無限遠的景深計算差異有您講的那麼多變數??

如果要給圖,只要蔣大不刪,我可以給出那個連結,那種測試方式可不是三腳貓的測試法,您能貼出什麼照片嗎?

再如您一篇談「畫素」的文

請問您,您說17-40L完敗於C/Y的18mm,21mm,25mm,28mm和28-85mm

請問您,您是看百分之百發現差異的還是輸出幾十吋後發現差異的?

還是您從4*6或800*600的照片中就看見差異?
85/1.2/1.4 test: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28818
qqying23 wrote:
再如您一篇談「畫素」的文

請問您,您說17-40L完敗於C/Y的18mm,21mm,25mm,28mm和28-85mm

請問您,您是看百分之百發現差異的還是輸出幾十吋後發現差異的?

還是您從4*6或800*600的照片中就看見差異?
...(恕刪)


補充一下這個提問

在800*600的小圖就能看見差異,而且是拍無限遠的風景,我必須說這是不可能的

魯獅大大不妨SHOW幾張能看出差異的照片,留下EXIF以供檢驗,看看17-40與那幾支zeiss縮到F16拍無限遠的景深有何差異
85/1.2/1.4 test: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28818
我自己用的是N家
不過之前拿朋友的24L玩玩
雖然說使用螢石是為了減少色散差
不過24L那個發色給我的感覺很像N家的玻璃老鏡
飽和濃郁艷麗....和N家一般的光學塑膠鏡頭有著很不一樣的感覺
害我差點也忍不住了XD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