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L鏡的優點大概有的人也用不到,例如變形率小,用在APS-C上面一裁切就沒優勢了,有的紫邊不嚴重沒放大也看不太出來
先不說跟自家鏡頭比,還有很多高階副廠鏡確實也有很好的品質...價錢又便宜不少
我是覺得對使用者來說夠用就好
另外....
我想樓主的意思是說為什麼不像之前做鏡頭測試一樣拿相近焦段的非L鏡來截圖比較?(不限廠牌)
別人測試的環境也不是你平常會拍攝的環境
說真的還是自己用過才知道
我自己的例子
因為有小孩後,我大量拍攝小孩的照片,超過12個月,同樣題材同樣場景同樣光源同樣風格同樣ISO甚至同樣光圈,拍攝超過兩萬張
而且經常100%檢視,因為我很在意眼睛的清楚,我都用最大光圈拍,景深很淺
之後,在換鏡頭之後,又繼續不停的拍攝
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畫質的改變,也發現自己刪照片的次數變少了,發現光線色彩都更滿意了
發現現在照的照片的確就是跟之前兩萬張照片有不同了,但我所有的一切東西都一樣
只有鏡頭不一樣
不過我不是非L換成L,還是C 50 1.4--> S 50 1.4,兩顆焦段、光圈規格一樣的鏡頭
還是能看到差別,但真的差距不大,但有差距是不可否認的
我手上的L並沒有相對應規格的鏡頭可以比較
所以以這個例子當作感想囉
melou wrote:
起樓的大大,我覺得您...(恕刪)
我沒有批評,我只是問有實際使用的人
身邊沒有一個人玩DSLR,我連L鏡也只是在展場摸過幾下,根本沒有機會裝在機身上去拍上一段時間。
且我回文的許多內容,並非是我個人意見,而是我轉述了部分人的意見,加上我對這意見的看法
為何不去租來玩玩? 當然想,但查了一下租一隻一天不大便宜(好像要簽本票!?)
對於一個外行人來說,不得怎麼試會比較客觀情況下,租回來也不見得能體會出來
也許我表達問題的方式不是很清楚,我再重新的問一個問題好了。
如果L鏡真的那麼好,且我相一分錢總有他一分價值,扣除了 "成像品質" 外的優點(如組裝啦、用料啦、防滴防塵啦),L鏡與其他非L級原廠鏡頭,以及副廠鏡頭(如湯姆龍啦,西格馬啦)相比,是否能讓人一眼就可以感覺的出來,真的有差,如果大家的想法還是那種停留在 "抽像層次的感想" ,我想我還是不能了解
上面的問題再補一段好了:
我相信有許多拍的熟練的人一定能看得出來(因為有用過嘛),但是否拍出的照片,也能讓沒用過的使用者、消費者體會的出來呢?
我前面也提了一個液晶電視的感想,Sony V.S. 國產電視 的例子,我當時的感想是,國產電視不論怎麼調,在畫面的呈現上就是比不上SONY,(價格也是國產的2倍就是了) 這差別讓每一個路過的客人一眼就能看的出來(沒記錯的話,當時應是接 色差+BS-HI),但也因為在這樣的訊源下,好壞才能一見分明,但如果接第四台的話,我想這差別應沒那大。
今天如果我是賣電視的,我會用這方式來推SONY的電視,高單價不見得高利潤,至少營業額帳目好看,這種對照方式也是普遍賣場會做的方式,消費者在比較,實際看了就有所差別,一看就 "爽了,買了",但如果用這種方式,今天我是賣鏡頭的商場,我想主推L鏡的好處,雖然他的更多優點是很難呈現
,如PTT DSLR板上有人說他的鍍膜比較耐用,但這優點也很難讓消費者馬上就能體會;說他防滴防塵,這就比較簡單一點,自外觀說明就很快讓消費者接受;
但是要說 "成像品質較優異" ,這一點若只是還停留在一種 "抽像體驗層次" 上,沒有實際的呈現方式,似乎很難成為去說服一個從未玩過攝影的消費者會購買的動機與理由。 我沒買過車,也沒試過車,不曉得買車的板友們,是否會實際去開過準備入手的車款,與曾經坐過、開過的車子,就可以知道價位差別會表現在,如馬力啦、扭力啦、初速啦...etc(我沒買過車也不開車,不知道怎麼比 Orz..),但為何相機鏡頭 "成像品質" 卻更難去做一個客觀的比較? 這一點我不大了解為什麼。
以網路討論空間我認為會比去評價一部車來得更容易,至少貼個原檔、照片,稍加說明一下拍攝所有的環境與設定應不難,但要說明一部車開的多爽,只能自己親身去試了才能知道,但在這裡與ptt dslr兩邊討論同樣的話題,似乎這答案還是無法討論出一個實體的答案,停留在一種 "FU" 的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