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金眶與鐵嘴

凡事都有高低潮,我的鳥攝有否過高潮就不得而知,但這幾天相信也是低潮,

每天只按了50多下快門。唯有期望明天會更好,呵呵。




01.這天終於見到金眶鴴Little Ringed Plover繁殖羽成鳥。留意金眶的腳趾間有蹼,

但與常見的鴨腳趾間的有點不同,但好像也不是〝瓣蹼〞。




02.繁殖羽階段的金眶下嘴基有些黃色(紅箭頭所指)。




03.接著的一隻仍是金眶,但額頭的毛色跟剛才的不同。然而,牠已有黑頸圈,而且

翅膀及背部羽毛沒有〝描邊〞,應該是隻非繁殖羽成鳥。




04.另一角度可看到翅膀基部有白色羽毛,這也是幼鳥所沒有的。




05.同是側面照,這隻卻是鐵嘴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看牠羽毛有明顯的〝描邊〞,

加上頸胸白色部分的形狀,這隻應是幼鳥。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一般雀鳥都怕人,但若披上偽裝,您甚至可與牠接近到3、4米。

因此,使用偽裝,既可拍得較佳的照片,又可盡量避免驚擾雀鳥,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蝦蝦笑

(粵語中〝哈〞與〝蝦〞音相同。)

洋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看來不單是有蟲吃,而且......

標題可能是池鷺的心聲,因為牠連續吃了兩隻蝦,所以極有可能當時是說〝蝦......

蝦......然後就大笑。




01.這隻池鷺Chinese Pond Heron在水溝捉了隻蝦。




02.這蝦大概有食指般大小,還有兩隻長長的螫。




03.池鷺沒將蝦摔得很透切,匆匆就吞下獵物。見牠狼吞虎嚥的吃相,估計牠可能

昨晚沒吃晚餐。




04.正在擔心牠會否被蝦噎住,那知牠又故技重施,再捕到另一隻蝦。




05.連續幾天欠佳的收獲,鳥友還說連鳥叫聲也似乎聽不到。怎知未幾就有大收獲,

狗狗竟然飛近到20米內......(稍後貼出)。




06.接著,百米外的天空出現了這隻東東,觀其外型,與鷗鳥很相近。可惜照片效果

太差,無法進行識別,只可稱之為〝朦鷗〞。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

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鳥界直升機(1)

雖然尚有一段時日才進入鳥季,不過最近本地的鳥攝卻熱絡起來。這與以下

的這位主角的暖場有關。

就算對鳥類認識不多的人,也大概想像得到牠們的飛行是怎樣的。然而,一些

雀鳥的飛行卻可像直升機般懸停在半空,當中最棒的首推蜂鳥。曾見過相思仔及

小翠也可短暫懸停,但接下來牠們就要找地方停下來。




01.昨天,首次有機會在較近距離(約20米)觀察斑魚狗Pied Kingfisher。




02.牠在鏡頭前表演了大概5分鐘,插水超過5次,至少捉了3條魚。




03.在整個過程中,牠在百米範圍內盤旋,但卻沒有在任何地方停下來。




04.最吸引的地方是,明明見牠捕了魚,但一剎那後,牠嘴中的魚卻不翼而飛。初時

以為可能是魚兒掙扎掉回水裡,不過接連3次捕魚都如此。




05.最後,推定斑魚狗除了能在半空懸停,以便伺機捕魚之外,牠更可以在空中吃掉

獵物。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

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鳥界直升機(2)

博客的好處是不用考慮讀者,就像寫日記一樣,所以文章(照片)總是

〝自我感覺良好〞。坦白講,這輯魚狗的效果只是一般,但拍攝時超開心,

而編輯照片時,經左思右想,最後仍挑了一堆。




01.對這隻斑魚狗Pied Kingfisher真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牠令我可以見識到集飛行、

捕獵及進食均在空中完成的情況。




02.從書本上得悉魚狗是翠鳥科中唯一(真正)可以懸停在空中的,而親眼目睹確令人

興奮。




03.恨的是由於魚狗像直升機在空中盤旋,所以拍攝這輯照片就令我面對器材的弱點。




04.拍攝飛行需要高速的快門,但由於7D的背景較〝髒〞,令我不太敢使用較高的

ISO。




05.這使我不能全程選用高速快門,致使魚狗插水的過程全部〝失敗〞。




06.此外,拍攝時總覺得7D的對焦跟不上。看來是時候考慮......




07.從這張較清晰的照片可看到魚狗的腳跟其他近親的有著相同的特徵---腳超短。




08.小翠捕魚時,一般會蹲在離水面1至2米高的地方,而這次見魚狗卻停在約10米高的

地方,所以估計魚狗捕魚時的水深要比其他近親的深得多。由現場觀察得知,牠在較近

捕魚的兩次均是開始退潮的時候。換言之,牠不會與小翠般在退潮後也來水溝捕魚。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這魚有點大

為擠出7D的剩餘價值,昨天重讀一遍一年前買的指南,然後將抑噪及追焦的

功能再設定一次。今早以新設定拍攝飛行,結果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照片的

雜訊超多,編輯時間倍增。此外,估計7D的AI Servo對20米外的小型鳥是

無能為力的。




01.曾見過翠鳥及鷺鳥吃蜻蜓,然而,這隻膽大包天的蜻蜓竟停在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的頭上。




02.大概有3隻小翠輪番蹲在這竹桿上捕魚,不過這隻小翠叼著魚兒竟不摔魚。




03.只見牠在桿頂停了很久,卻毫無吃魚的準備。




04.莫非這魚有點大,小翠就等魚缺水後才進食?




05.最後,有另一隻同類從桿底準備飛上,居高臨下的小翠立即撲下,接著兩隻就

一邊〝纏鬥〞,一邊飛走了。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

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這魚有點大為擠出7D...(恕刪)


蜻蜓那張可以按10個讚嗎?



過江學習

昨天與F兄去了香港,目的是去拍海鷗。或許與牠們無緣,在碼頭等了兩個小時,

連海鷗的影也沒有見到。後與那邊的一位鳥攝前輩聯絡,他二話不說就約我們到

青衣公園拍小翠。




01.澳門是個最遵循領導人教導的地方,方方面面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自己已

鳥攝了一年多,但對一些鳥類的資料及拍攝方法都只可以閉門造車,想當然地進行。

特別是飛行的拍攝,有時想從高手的照片的EXIF中〝偷師〞,然而大部分照片的拍攝

資料均被刪除,所以要拍好飛行真是件難事。




02.香港這位前輩W兄頗有古人之風,無論外型及作風均像大俠一樣。他不厭其煩地

向F兄及我講解飛行的拍法,而且還幫我們找尋目標。




03.這幾張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的插水動作,可算是我鳥攝以來最好的。




04.雖然青公的拍攝環境與澳門的不盡相同,但W兄的指點卻令我茅塞頓開。




05.在結束這次學習前,有一家三口的喜鵲Common Magpie來池邊喝水。

或許兩地的氛圍各有不同,在澳門鮮有獎掖後進的〝高手〞,可能是本地人比較含蓄

內歛吧。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

這些樹枝稍稍拉開。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壽帶帶壽

幸得K兄的仙人指路,才得以見識到這隻亞洲天堂鶲(壽帶的英文名稱直譯)。

人們總喜歡彩頭,特別東方人更愛吉祥的事物,以下這隻是叫壽帶Asian Paradise

Flycatcher。




01.不知不覺地,鳥況漸入佳景,相信已踏入鳥季,一些過境雀鳥陸續抵達。自己

錯過了那隻橙頭地鶇,幸好能見到這隻壽帶。昨天初次相會,只見牠們三五成群地

在捕獵蜻蜓。當時已覺得牠們的行為有點眼熟,待查閱資料後,得知壽帶的英文名稱

有Flycatcher(鶲)這個詞,而且牠是屬於王鶲科的。




02.牠們總是躲在樹冠內,拍得的照片談不上有效果。




03.然而,已可從這些鬆朦照得知這隻壽帶是紅棕色型。至於資料上說雄鳥有長尾羽,

但現場所見的壽帶均是短尾的。究竟繁殖季節結束後,長尾羽會否脫落?




04.樹林中也有其他雀鳥,這隻應是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




05.雖然早知拍林鳥需要更多機動性,所以帶了456鏡頭,但想不到拍攝地點是一條

頗斜的馬路旁,腳架變得無用武之地。因此,全程只可手持拍攝,加上樹蔭導致光線

超暗。




06.最後還拍了這隻,可惜只看到牠有眉紋及黃色的下嘴基和腳,保守估計應是

隻柳鶯。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

外拍時,試試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堅強的小鵲鴝

由於鳥攝,所以同時也對雀鳥有了濃厚興趣。在這一年多中,除了認識這些小動物

之外,也開始更尊重大自然。然而,在觀鳥的過程,有件事仍未學習得到。這就是

勿帶著人類的眼光及感情來看牠們。




01.在等候橙頭地鶇時,見到這隻鵲鴝Oriental Magpie Robin幼鳥的站姿有點怪。




02.一般幼鳥的驚戒性較低,這隻小鵲鴝竟在相隔4米左右的樹枝上停了很久。




03.終於看清楚了,原來牠一直都只以一隻腳站立。




04.在旁的小丸說,已多次見牠,卻從未見牠以兩腳站立。




05.看來牠的左腳受了傷,經觀察後,不見附近有其同伴,即是已獨立的幼鳥。




06.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鐵律。秋季才剛開始,盼望這小鵲鴝能堅持下來。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

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版主拍得很漂亮
認不住要對你按個讚
  • 1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