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冷卻式40D-海鷗星雲

imaverygoodboy wrote:
看完書要去睡覺前來發...(恕刪)

總額問題就先不要討論啦~^_^
各位可以先拿自己的相機~把鏡頭蓋蓋起來~用B快門拍10分鐘單張試試
拍的雖然是黑的沒東西的畫面
但是室溫下的溫度~相機本身產生的熱燥
會讓拍出來的畫面產生一點一點紅紅綠綠的熱燥
整個畫面會花掉
如果拍30分鐘更慘不忍睹~~
所以我們會讓相機內部CCD或CMOS降溫到負10度左右
這個熱燥問題就會大幅減少
降到負10度的相機~拍30分鐘單張~拍完後機內溫度大概會到負7度左右~升約三度
這篇文章實在太深澳了

不過在01這種文章反而能激起興趣

請問板大,如果適用底片拍的話,差不多也要有300左右的焦段嗎

底片大約要用幾度下去拍?

100?還是更低...
SONY A7III+24-105/4G+85/1.8
~~炫大也來01放毒照~~平地要拍的這樣需要很用心~~也要很多小朋友的支持阿~~

~~也來分享一張~~同天1月2日~~ d300 60秒x120張~~平地星軌~~

越來越多熟人了耶~魚兄拍的也很不錯唷
和雲一起曬星星
真是好漂亮呀!
台灣玩天文真的要有很多的支持(錢、興趣、家人…)才行。

加分加分!
bmf wrote:
這篇文章實在太深澳了...(恕刪)

其實~您手上的每一支鏡頭都可以拍
不同焦段可以拍出不同的感覺

楊梅拍廣視野的銀河實在很吃力
這幾張廣視野的色調因地面光害有點怪怪的~請見諒!

1.
400D+17-40mm F/4L
在17mm焦段 F5.6拍攝
單張曝光3分鐘共15張
DSS軟體疊合~~共計45分鐘


2.
17mm拍出來的畫面上圈出的這兩個部份 A跟B部位


3.
A部位
400D(改過IR)+135mm F/2.8L+IDAS LPS-P2光害濾鏡
單張曝光2分鐘共5張~~共計10分鐘


4.
B部位
400D(改過IR)+135mm F/2.8L+IDAS LPS-P2光害濾鏡
單張曝光2分鐘共5張~~共計10分鐘


5.
135拍出來的畫面上圈出的這兩個部份 C跟D部位


6.
C部位~~M16老鷹星雲 (Eagle Nebula)
QHY8+PENTAX 105SDHF 700mm+IDAS LPS-V3光害濾鏡
單張12分鐘曝光X3張~共計 36分鐘


7.
D部位~~M17 Omega星雲
QHY8+PENTAX 105SDHF 700mm+IDAS LPS-V3光害濾鏡
單張10分鐘曝光X3張~共計 30分鐘


QHY8 chip跟APS-C一樣大~6百萬像素
也就是這些照片不管是400D或是QHY8拍的~都是1.6倍等效焦距
所以700mm拍這些照片相當於全幅機用1120mm鏡頭拍的視野

8.
老鷹星雲的中心~藍色框框的部位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的經典照片
這2張~~當然不是我拍的~是太空中那台望遠鏡拍的~^_^
E部位

F部位
請問大大
您是如何知道單張要曝幾分鐘?要疊合幾張??
imaverygoodboy wrote:
請問大大您是如何知道...(恕刪)

考慮光害是最大的問題
單張可以拍久一點盡量久
在楊梅
如果不加光害濾鏡
單張3分鐘差不多就快爆了
加LPS-V3濾鏡
單張可以15~30鐘
深空天體都非常暗
所以能多拍就盡量多拍
疊10張跟疊30張
照片的細緻度會差很多
謝謝大大們的分享!

後學什麼都不懂,但在看了這些星雲和天體照片時,感到心中會奇妙的放空,人也謙虛了起來,剛剛還在計較不快的事,就減少了大半...
真的是太強了!

我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

看來要好好介紹同學來看這文

他一直很想拍天文,只是不知道從何開始

沒想到經樓主一說原來普通鏡頭也可以拍的出來

http://www.wretch.cc/blog/JON72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