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D解析度是4752x3168, sensor尺寸是22.3x14.9
然後馬賽克排列CMOS要用4個像素才能顯示一個顏色, 所以實際能顯示的色彩變化就是除以2
解像力高低是黑白相間的線條, 所以還要再除2
結果就變成4752/22.3/2/2 = 53.3 lines/mm
30D的解析度是3504x2336, 片幅是22.5x15
所以需要的解像力是3504/22.5/2/2 = 38.9 lines/mm
現在問題來了
要30D與50D解像力完全分不出差別, 必須讓大於40lines/mm的MTF = 0%
問題是現在哪有這麼遜的鏡頭? (全開超遜的50L F1.0已經停產了)
連那種全開遜到不行的50L在30lines的時候都還有40%反差哪

其實原圖RAW的雜訊蠻明顯的, 轉成小張的jpg就看不出細節了
不過跟之前用350d比的差別已經是大非常多了
iso2000, F4, 1/100s, 無閃燈
機身銳利度拉到7, 其餘無處理, 直接轉jpg
不過24-105真的解象力不太夠吧, 怎麼看都糊糊的
上次試D300+18-200VR感覺超清析的, 光從機身看就看得出差別
難怪怎麼看都會有移焦的錯覺
NICK 82 wrote:
小弟不太明白某個大大...(恕刪)
我只能說,不好意思,我手邊只有5D,可能沒辦法幫你做這個測試
但是meridian大有給一些連結,你可以連過去看一下
50D的圖,就算是ISO200,原圖看起來也是有點糊糊的(你可以跟5D ISO200的圖比)
我覺得很明顯,50D的圖感覺就有一點是數位變焦,或是說把圖放大再去雜訊的感覺
可是你縮小一點看,就會發現還是很清楚
換個角度講,就是用300D或是350D拍出來的圖,也許放不到這麼大,但是放到一樣大小的時候,看起來感覺應該差不多
當然這個部分是我推測的,因為跟我之前用40D和現在的5D的感覺是一樣的,感覺就是5D的畫數實在多了
先跟meridian大說聲不好意思,因為你的想法跟我的有點出入,所以我才會這樣說
而且我有附上我的解釋,如果是我有錯,那也請告知,謝謝
馬賽克排列CMOS要用4個像素才能顯示一個顏色,應該沒錯,但是實際顯示的色彩變化應該是不用除2
因為可以用其它旁邊的點算出中間的點的顏色(這個部分如果有錯,還請大大指正)
所以如果是50D,應該是106.6lines/1MM
30D是77.8lines/1mm
如果是這樣,應該就知道是鏡頭跟不上了吧
還有幫大大補充一點
並不是MTF=0%才算分辦不出來,低於30~40%就幾乎分不出來了(有一點機率的概念,看起來就會糊糊的,而且軟體銳化也不見得可以分的清楚)
不要說1MM 106條了,光圈全開的解像力能到77條有40%的有幾顆鏡頭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