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是屬於技術先決派的
之前許多前輩都有提到, 自己走了許多冤枉路而不希望新手重蹈覆轍
但我認為...也許各位前輩之所以被我們這些新手供奉為"前輩"
絕對不是因為你們比我們早買那些"昂貴高級"的器材
而是你們從那些所謂的"冤枉路"學到很多高超的技術
加上"昂貴高級"的器材而成為厲害的"前輩"
"冤枉路"是當你回頭跟現在比較的時候說的
就如同新手一入門便被說服購入大三元/1DM?
當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模糊的時候
他會認為是自己姿勢不對, 技術不好, 還是"鏡頭的IS技術還不夠好"?
新手以他想花的價錢買個喜歡順手的機種
再買之前問前輩哪些東西價錢差不多cp值反而更好的東西
這才是讓新手少走"冤枉路"的方法
技術是要磨練出來的, 用既有的器材訓練技術
當技術夠了, 器材已經到了極限之後便是勸拜的時候
那時候的新手就知道如何“榨“出高級器材的實力
而那時候, 新手已經不是新手了....也就是各位厲害的前輩了...
獨孤求敗的武器:
[450D]
第一柄是一柄青光閃閃的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5D]
第二柄是「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此劍已被棄之深谷,故不在劍塚之中,以一長條石片代表。
[1D]
第三柄是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外表黑黝,劍身深黑之中隱隱透出紅光,三尺多長,共重八八六十四斤,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圓圓的似是個半球。
[小DC]
第四柄是柄已腐朽的木劍,原因是獨孤求敗「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由此可見,獨孤求敗晚年身邊就只有留下1D,450D和一台小DC。
楊過比較幸運,在古墓拿木劍(DC)、鐵劍(1000D)練功,後來又到絕情谷拿到君子劍(350D),再來就直接拿玄鐵重劍了(1D),當然最後還是可以練到草木竹石圴可為劍呀。
這也是印證開樓大大的本意,靠器材衝到頂之後,才知道怎麼拍才是"好照片",不再受限於器材,武功大進後,就算拿手機或DC都可以拍出很讚的作品。
當然拿青光利劍(450D),也是可以成為武林高手。楊過拿君子劍(350D)也是頂呱呱不是嗎?
若是對象是限定在攝影愛好者來說,小弟亦認同怪醫大的觀點。
不過如果對象拓展成包含初次接觸攝影連自己是喜歡攝影
還是只是忽然看到別人背大砲能吸引展場清涼的辣妹而覺得自己"應該喜歡攝影"的話。
小弟可能改成支持"熱情先決"吧。就是先搞清楚自己是為什麼喜歡攝影?是不是真的喜歡攝影?
只要熱情不減,不管經濟好不好,一次拉到頂或是慢慢存慢慢換,
都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小弟是從高中開始迷攝影,
當時當然沒辦法一開始就拉到頂,而是偷存吃飯錢存了很久才敗了人生第一部全機械相機Yashica Super2000
永遠記得....機身加上一隻兩光Kid鏡頭總共6000....當年是人生第一次買這麼貴的東西....
不過從這部機身小弟打下自己最重要的攝影基礎,
因為遇到測光電池沒電時,就要人眼測光,
高中畢業前至少能做到沒有任何測光輔助的情形下幾乎7成的相片曝光是正確的,
約9成的相片可以靠洗片時修正,只有一成左右的作品會曝光失敗或是修完仍然效果不好。
光圈、快門、景深的基本功也都是當時靠這部最入門中的入門的機身練出來的。
構圖則是隨著時間才慢慢成長。這些都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
怪醫大的文中已經清楚提到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去作選擇,
希望衝動而又三分鐘熱度的人不要自動跳過這句話喔! 呵呵
敗家怪醫 wrote:
寧可買的慢,不要買到爛...(恕刪)
這樣的精神是沒錯的,
我很贊成。
但深究其中,
東西的好壞也是相對值,
各家區分不同級距的標準也不一樣。
以我熟悉的o家為例,
不管是哪個等級的鏡頭,
「原則上」是以所能得到的最大光圈大小及鏡頭做工、防塵防滴等為區分標準,
亦即kit鏡雖然光圈小,但畫質上並未犧牲很多,
另外E-3/E-520/E-420雖然功能、對焦系統等有差異,
但感測器基本上是同一塊,影像處理IC是同一顆,
畫質差距有限,
如此一來,是否一定要「到頂」才能學習攝影,
才會不受限工具,
其實也不盡然.....
對某些特殊題材而言,
如拍鳥,焦段不夠長就是不行,
或是有人想拍散景,只有追求大片幅大光圈,
或是某些攝影場合,需要微光下拍攝、需要快速追焦、連拍(狗仔記者!?)
這方面工具不行就不行,沒辦法....
但如果是拍拍風景照、紀念照,
我相信還有太多器材以外的技巧可學,
和高貴的鏡頭比起來,省下的錢也許一支穩固輕便的腳架和黑卡更是划算。
同樣地,一部輕便的機身伴隨著自己拍遍全世界,
恐怕也比帶著三四支一公斤以上的鏡頭要輕鬆....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
不管別人怎麼說,
學攝影都要花錢的,
而且不可能不花冤枉錢,
除非器材有得租借,而且可以一租好幾個月,
否則沒有親身體會,不會知道那種東西適合自己....
畢竟器材逐步升級也許枉花錢,
難道一次到頂的人回頭追求輕便機身時,之前的高檔配備住防潮箱就不可惜了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