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ahia wrote:希望有個光圈2.8的...(恕刪) 配上全幅機,廣角端24mm足敷所用,幾乎靠近MODEL約1公尺距離就可以拍全身照可是真的要配上IS,不然F2.8光圈在室內不上閃燈,真的不夠用用定焦又沒彈性
perahia wrote:不太可能走35mm的回頭路...(恕刪) 或許 Perahia 兄說得很有道理, 而且加 IS 比 f/2 變焦應該來得簡單多了.如果從專業分工的角度來看:16-35 f/2.8 II + "35-70 f/2" + 70-200 f/2.8 IS 的組合, 似乎才有更有餘裕將每個鏡頭發揮到淋離盡致。從35-70 中間焦段發展成 24-70, 或是35-105的兩種鏡頭設計取向,我對焦段涉獵不深, 所以覺得都可能囉.* * *IS加在 24-105上比較有市場, 如果推出 24-105 f/2.8L IS, 那 24-70 f/2.8L 就得變成 f/2 才能存活了.
又要超大光圈、又要IS消費者還真難伺候大光圈的優勢不就是速度快嗎?IS運用在廣角段有必要嗎?F2恆定大光圈的體積重量再加上IS, L標 → 超級昂貴鏡我不知道這樣的天價鏡頭C/P值有多高?真的要論成像素質,50/1.4、85/1.8都算是物超所值的定焦鏡預算夠的話買35/1.4L、85/1.2L再搭配一支標準ZOOM這樣的組合已經很夠用了
Taipei 101 wrote:又要超大光圈、又要I...(恕刪) 對呀, O 家都有 Super High Grade 14-35 f/2, 35-100 f/2 90-250 f/2.8... C家輸人不輸陣啦.所以你說的標準 zoom, 我比較喜歡 35-105 (28-85, 30-90 也行) 的取向, 多包含一些人像攝影的焦段, 例如婚攝中也能特寫...* * *我同意 Perahia 兄的看法 24-70, 24-105 比較有市場, 因為用途比較一般化,要拍人像特寫的自然會另外買85L, 135L 也不衝突.不過 24-70, 24-105 讓不少人省去了買 16-35 / 17-40 的需求, 所以也吃掉了16-35 /17-40 的市場, 因為一鏡抵兩鏡.而買了 35-100 f/2 (或f/2.8 IS) 的人, 要拍更廣角的, 不會放棄16-35. 要拍更高品質的人像特寫的, 也不會放棄85L, 135L, 要望遠70-200L, 300L 一樣不能省... 所以我覺得市場價值仍然是很高的.要一鏡多用途, 可當旅遊鏡的, 就讓給 kit 鏡 24-105 這種廣角望遠都包含的鏡頭.* * *而 O家的 35-100 f/2 要1.6kg... 所以1.5kg以內的話, C家可能只能作出 35-70 f/2.這點我贊同 ryanraphaelo 兄的合理預估. 但又同時和 熱心助人的小弟弟 兄有類似的想法, 來管大的吧. (不過不要給我白炮).而要35-70往廣角作出 f/2 變焦的技術層面(24-70), 可能比往望遠端作出 f/2 變焦(35-100), 來得高一些,另外24-70 f/2 容易侵蝕 24/1.4, 35/1.4 的市場, 但35-100 f/2對於50/1.2, 85/1.2 卻比較少影響.Taipei 101 wrote:這樣的組合已經很夠用了...(恕刪) 可惜科技主導需求, 永遠有更夠用的選擇. 以前用從 f/5.6 開始起跳的鏡頭, 也沒想到會"不夠用".唉. 想太多了. 最近頻受 O 家打擊. 抱歉了.
xianchai wrote:我個人認為24-70...(恕刪) 我也覺得不可能,如果出了 24-70 F2.8 IS那等於把 24-105 F4 IS 打死對於他產品的劃分不利屆時沒人買 24-105 F4L IS 對他並沒有好處所以他寧願維持現狀, 讓 24-70 VS 24-105 的比較永無停止~ 每個月就會有一堆文章在比較說到底要買哪一款好~這對於他們才是大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