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也不太需要出動又大又貴又重的FF DSLR,所以反而是愈強調便攜性的系統或DC,
大多會要求在空間已經是抓襟見肘的小機身內…還必須要再塞進內閃!
就拿不同系統的旗艦機身來作例子,1D系列從來就沒弄內閃,各相機大站也不會把它列為缺點,
反而是機身小一大截的(M43)EM1,沒內閃就被列為"缺失"了!
這不是違反常理嗎!?通常APS-C以上等級的機身沒內閃可以照賣,
但是DC沒內閃就勢必影響到銷售,這是使用習慣與市場區隔上的現實!即使是以FF DSLR來看,
大多選擇D800系列而捨棄5D系列的用戶,有多少是以"有沒有內閃"作為採購的決定性要素!?
不同使用取向的商品屬性,列為必要性規格或功能的優先順序當然不同,這不見得是廠商偷懶,
假如缺少什麼功能會引發所有用戶的激烈反彈,廠商為了市場競爭恐怕就不敢不做進去了!
其實,與其要求個小內閃,翻轉(有觸控更好,不給也就算了)螢幕或許更實際一點,
(目前這也被列為"非專業需求")有時候真的很不想趴在潮濕又泥濘的地上!

昨天和前天都是在陽明山和北海岸拍照,風強雨驟的…在擎天崗上更是連站都站不穩,
還是得照拍…!1DX丶5D3與大三元運作正常沒問題,A7R2與NX1就偶爾會出點小狀況,
得冒著冷汗趕快重開機才行…;但最後畢竟還是熬了過來;
至於70D則是有內閃丶有翻轉觸控螢幕,但就是連拿都不敢拿出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