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片幅&拍攝問題


northtw wrote:
哈哈哈哈!!!!!...(恕刪)


有人認為不是要發揮老鏡頭的話,FF沒有比APSC優,好像是這樣,其它不重要

seer_far wrote:
有人認為不是要發揮老鏡頭的話,FF沒有比APSC優,好像是這樣,其它不重要

我覺得目前的FF像素密度還沒有APS-C高,因此對鏡頭解像力需求沒有APS-C高,所以不需要去接老鏡
FF感光元件較APS-C大,所以會有較大優勢,但也因為感光元件較大的物理現象出現一些反效果
只要能夠發揮優勢減少劣勢當然FF就會比APS-C還優
在相同構圖下FF要比APS-C靠被攝物較近或用更長焦的鏡頭而造成景深較淺,安全快門需更快的結果
這些都是在暗處拍攝較不利的因素,而FF和APS-C如果畫素相同ISO只有一級的差距當然不夠
但如果FF的畫素高於APS-C,例如FF的3600萬畫素和APS-C的2400萬畫素(用其他的優勢來彌補)
或FF的畫素低於APS-C,例如FF的1200萬畫素和APS-C的2400萬畫素(ISO就有二級的差距)
只有畫素相同時才是FF和APS-C差距最小的時候
所以SONY A7II(全幅2400萬畫素)才要加入五軸防震來拉大A6000(APS-C 2400萬畫素)的差距

ihomecheng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M4...(恕刪)


FF 空間感 景深 發色 對比 細節 等等差異

一看見分曉

攝影愛好者 wrote:
FF 空間感 景深...(恕刪)

花個小錢,買個全幅機,幾乎所有問題都解決了!XD。

wizardry91 wrote:
我覺得目前的FF像素密度還沒有APS-C高,因此對鏡頭解像力需求沒有APS-C高,所以不需要去接老鏡
FF的畫素低於APS-C,例如FF的1200萬畫素和APS-C的2400萬畫素(ISO就有二級的差距)
只有畫素相同時才是FF和APS-C差距最小的時候
所以SONY A7II(全幅2400萬畫素)才要加入五軸防震來拉大A6000(APS-C 2400萬畫素)的差距
...(恕刪)


你到底在鬼扯什麼...
APSC解像力需求高過FF~所以其實APSC鏡頭更優~應該賣貴一點?
老鏡不等於高解像力~你真的用過老鏡?
畫素差一倍~ISO差兩級~你的根據?
所以A7.2400畫素~在他加入防手震前其實跟A6000差不多?你真的用過?
wizardry91 wrote:
所以SONY A7II(全幅2400萬畫素)才要加入五軸防震來拉大A6000(APS-C 2400萬畫素)的差距...(恕刪)


這種結論到底是怎麼下出來的?
我還是省點口業吧...
雪飛 wrote:
你到底在鬼扯什麼....(恕刪)


我以前就曾經問過一個問題:

假設APS-C和FF有相同畫素,把同一顆EF鏡頭插在這APS-C和FF機身上,在同一個位置拍一張照片,由於APS-C畫素密度較高,拍出來的照片質素是不是會比FF的更優,且更能夠發揮鏡頭的解析能力?我當時也認為,APS-C放大100%能看到的細節和清析程度應該會比FF要多和清析才對,一切都因為畫素密度較高,結果有人跟我說APS-C 100%放大和FF 100%放大並不是如我所想,叫我自己回去拍拍看,後來我也沒有這個條件做這種測試,在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後來我把APS-C賣了,上了FF機身,感覺是美很多。

seer_far wrote:
假設APS-C和FF有相同畫素,把同一顆EF鏡頭插在這APS-C和FF機身上,在同一個位置拍一張照片,由於APS-C畫素密度較高,拍出來的照片質素是不是會比FF的更優,且更能夠發揮鏡頭的解析能力?我當時也認為,APS-C放大100%能看到的細節和清析程度應該會比FF要多和清析才對,一切都因為畫素密度較高,結果有人跟我說APS-C 100%放大和FF 100%放大並不是如我所想,叫我自己回去拍拍看,後來我也沒有這個條件做這種測試,在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後來我把APS-C賣了,上了FF機身,感覺是美很多。...(恕刪)


理論方向正確。

用 APS-C 規格去搞的鏡頭,分辨率要比 FF 高。
4/3 的鏡頭解像力又更高。

FF 鏡放到 APS-C 上,在中心處所得的畫素提升的確會對最終成像有幫助。
但一來 FF 鏡普遍不需要這樣高的解像力,二來提升的程度不是等比提升,
所以實際上看起來提升有限,沒有什麼驚豔之處。

或許,如果拿出 OTUS 來試的話,可能 A6000 就足以一戰 A7R。



雪飛 wrote:
你到底在鬼扯什麼...
APSC解像力需求高過FF~所以其實APSC鏡頭更優~應該賣貴一點?
老鏡不等於高解像力~你真的用過老鏡?
畫素差一倍~ISO差兩級~你的根據?
所以A7.2400畫素~在他加入防手震前其實跟A6000差不多?你真的用過?


APSC 解像力需求的確高過 FF。
但是他不需要涵蓋整個 FF 的成像範圍,所以價格又拉回來。
你要是以 APSC 24MP 規格去設計 FF 鏡頭,那可相當於要承受 50MP CMOS 的光學素質。
現今能夠輕鬆說「 50MP 小 case 沒問題」的鏡頭,價格多少呢?

A7 的 CMOS 技術世代和 A6000 差不多,畫質本來就只是 1 級上下的差異。
-= 散仙 =-

cchangg wrote:
你要是以 APSC 24MP 規格去設計 FF 鏡頭,那可相當於要承受 50MP CMOS 的光學素質。
現今能夠輕鬆說「 50MP 小 case 沒問題」的鏡頭,價格多少呢?
A7 的 CMOS 技術世代和 A6000 差不多,畫質本來就只是 1 級上下的差異。
...(恕刪)


照你的邏輯~買FF鏡頭裝上APSC的人不就很蠢?

可能小弟才疏學淺~不知道設計鏡頭會以畫素為出發點
Planar結構可以承受2000萬畫素~
Distagon結構可以承受4000萬這樣?

你探討的畫質如果只停留在ISO跟100%檢視數毛
而做出兩種片幅畫質沒什麼差別的結論
那我也只能表示羨慕

雪飛 wrote:
照你的邏輯~買FF...(恕刪)


只需要實地測試把相片拿出來比較就行了,可惜我沒有像素和處理器都相約的器材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