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1.爽度問題2.當同樣的畫素,同樣的背景。 但所有的畫素是濃縮到一小塊的感光元件好,還是正常尺寸的感光元件好? 一但用全尺寸下去觀看圖片時,差異就會很明顯。我拿過Nikon D70s,也拿過Canon的550D,但當我等不及拿Canon的6D,我已經敗下Nikon的D600,我才發現全片幅的魅力,雖然我還是拍照的初學者。
上面有同好提出CANON的FF與APS-C風景有差(CANON沒用過不評論)但我個人心得用NIKON的DX與FX拍風景我覺得差異很小...大概是我個人技術受限~兩種相機上腳架只會拍一樣的水平又或是兩者解析度一樣拍出來的也一樣(兩張不同天拍的~但都同個鏡頭~WB設定不同用NX轉JPG~上傳FB)D5000+24-120D700+24-120
其實先前diffusionless提到的一張示意圖已經很接近樓主問的,(因為臨時找不到合適的繪圖軟體,用寫的說明好了)。如果你在被攝體的後方放入等大小的背景物體,你會發現,越大片福,在主體物相同放大率的情況下,可容納的物體越多。以風景照來說,看起來大片福越能夠呈現視野的壯闊感。無腦的說;在同樣焦段下。越大的片福塞的東西越多。
老實說現在apsc在一般生活中已經可以表現的很好了there is a better way這是個老外推薦的blog有興趣可以看看板主從ff(好像是d800吧)換到apsc的fuji系統x100s,x-pro1 and x-e1懶得看英文看圖片就好了目前我覺得升級ff唯一的目的就只有景深問題了其他什麼畫質,空間感,高ISO什麼鬼的 apsc就已經很夠用
剛好手邊有相同場景的兩張相片,拍攝條件不盡相同,不知能否幫得上忙?A.D7000(APS-C)+Nikon Ais28mm/F3.5B.Canon 5D (FF) +Nikon Non-Ai 50mm/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