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片看接環比EF/EF-S的小一點接環上的是白點~~ 不是白正方/紅點如果硬塞EF-S鏡入去, 這次不是打反光板了... 是打CMOS....不過應該塞不了入去接環看來小一點EF-M 22 F2 STM可以倒轉塞回去60D 嗎XD35 F2 STM 很吸引!至於機身 比起60D/7D真的很小~如果是真接用EF 接環就好了
從圖片看起來,放置感光元件的位置並沒有挖洞.法蘭距的距離縮短,鏡頭接點增加為九個,可以判斷應該是新卡口了.如果感光器規格約等同4/3的尺寸,雖然犧牲了一些些的淺景,卻可以換來輕小的鏡頭體積.如果感光器規格約等同 APSC尺寸,機身鏡頭的比例大概就是NEX左右了.
照片摘自dpreviewPS了一下,尺寸大概是這個樣子sensor應該可以確定是1.6x的APSC,所以22mm這顆沒意外也就是等效35/2的鏡(這焦段光圈也太合我胃口了)卡口比較一下,感覺似乎比EF的小了一個尺寸
抱歉抱怨連發,因為原來實在抱著太多的期望。不過看了這些照片....Canon到底想把這台定義在哪裡?我是從300D的時代從Minolta跳槽過來Canon的,一直到現在換到50D。雖然因為荷包不深,沒有買太多的雞絲,但好歹也是一機三鏡(定焦50/1.8、17-55/2.8跟小小白)用了好幾年。會動念頭想要買Mirrorless主要就是為了在方便攜帶與相片素質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終究平常帶著兩個小孩出門,身旁大包小包的,還要扛一堆鏡頭太不方便了。但是看到這樣的 "Mirrorless solution" 實在不知道 Canon 想要定位這台相機在哪裡?1. 手上什麼Canon單眼設備都沒有,想從傻瓜機跳過來的大眾市場?講真的你連個內建閃光都沒有,機背螢幕還不能翻轉過來自拍,鏡頭只有兩個選擇,不然就是要買轉接環,然後接上其實不太容易擺在隨身包裡頭的EOS鏡頭。這樣的產品,你是要怎麼吸引大眾市場?2. 手上有幾顆鏡頭,想要好好照相,但是不想扛整組機器出去的攝影愛好者。沒有EVF、沒有PASM模式在轉盤上、機背長得跟傻瓜相機(而且是很傻的傻瓜)一樣。真正的攝影愛好者會想要用這個取代手中的數位單眼的有多少?最後剩下的市場就只有手上有幾顆鏡頭,也不想再買鏡頭了,只想隨便買個小一點的機身當做備用機的人。對於操作性跟功能也不太要求,反正有就可以。我很懷疑這樣的人有多少?當然啦,要說我自己「一定不會買」,在這個階段還是嫌早了點。如果這台出來畫質能夠比NEX或m43的陣營好,對焦速度可以接受,而且價格(加上轉接環以後)明顯能夠比650D之類的入門單眼便宜,那還算符合我的需求。再怎麼說手上還是有好幾顆Canon鏡可以用。尤其如果可以轉接EF-S接環的話,17-55在需要的時候還是一顆很不錯的鏡頭的。但是算入所需要花的成本與實用性....說不定真的Canon DSLR + mirrorless NEX/m43 這樣的組合還要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