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una wrote:
你這個實驗根本不是重現"鏡頭如何聚光到感光原件上"
用了似是而非的實驗反而誤導了許多沒有研究的群眾
canon系統的鏡後距是44mm
所以你要正確呈現的話就要將紙張固定在鏡頭後44mm的位置
基本上你的光不會呈現一個很亮的點
在成像圈範圍都會有光的感覺但不會很亮
成像圈的大小會是直徑27.04mm以上
而且在沒有光害的情況下你還能看到顛倒的影像
絕不是你影片中所呈現的連1mm都不到
樓主的實驗並沒錯。
從影片可以看到,鏡頭打在紙上的不只是一個光點,還有整個窗戶的影像。這就是正常的相機曝光狀況,而對焦點就是太陽。事實上你所說的 27.04mm 成像圈,在影片中已經出來了,只是這個成像圈太暗你看不太出來如果樓主在戶外實驗的話,就可以輕鬆看出來成像圈的大小。大家都只把目光聚在太陽的成像的光點,而忽略了窗戶的影像。
如果像你所說,移動鏡頭以達到 27.04mm 的亮亮的圓。那只是把太陽的散景弄得跟成像圈一樣大而已。
其實自己在家裡的燈光下,用鏡頭實驗就知道了。有幾個燈就會有幾個光點。如果燈的尺寸夠大的話,還可以看到燈的形狀,而不只是一個光點。
只是感光元件並不會像紙這麼脆弱,也不是黑色的這麼會吸光。同樣的狀況用在感光元件沒這麼恐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