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1DsII & 5DSR的生態拍攝紀錄

樓主大大對於生態攝影,
無論是您的攝影技術、生態知識或堅持的熱情,
無一不令人佩服。
五分奉上!
感謝您的美言與鼓勵
最近越來越懶的貼文
物種重複太多,貼的很不好意思~
Polonaise wrote:
樓主大大對於生態攝影,
無論是您的攝影技術、生態知識或堅持的熱情,
無一不令人佩服。
五分奉上!
[灰腹綠錦蛇-5DSR] 幼蛇
灰腹綠是台灣最少被記錄到的蛇之一,另一種則是福建頸斑蛇
雖然近年來因為網路資訊的發達,灰腹綠錦蛇不再是那樣遙不可及
但幼蛇被記錄的次數卻仍屈指可數,台灣真正拍過野生個體的少之又少

灰腹綠錦蛇是台灣蛇類中,幼體與成體體色差異最大的種類
成體是全身均勻的草綠色,腹部灰色,腹稜帶點淺黃,還有過眼黑線
幼體則是全身灰色,背部帶有黑色與黃色斑紋,過眼黑線延伸至體側
由幼體轉換至亞成階段,體色會漸漸轉為灰綠、藍綠,以至成體的草綠
身上的紋路也會隨著體長增加而消失,幼體階段保留的時間很短
過去這幾年,頂多就是拍到亞成個體,今年很幸運終於記錄到幼體

以稀有夢幻的程度來說,應該是差不多到頂了...
[翡翠樹蛙-5DSR]
因為是北部限定,拍照這幾年來,只拍過兩次翡翠樹蛙
兩次都是冬天,兩次都是白天,兩次都是拍其他物種前,順便來訪
也難怪,畢竟這麼沒有誠意,所以翡翠樹蛙算是從來沒有拍好過的物種

在台灣,Rhacophorus家族成員一共五種,翡翠樹蛙是當中體型最大的成員
尤其母蛙體長更可達八公分,身形之壯碩已經是不輸給蟾蜍的等級,很令人印象深刻
下一次何時能再北上相會呢?遙不敢想,但或許新的一年會越來越往北跑也說不定
畢竟南部的物種拍得差不多,剩下沒拍過的都在中部以北,要嘛不拍,要嘛認份北上
[台北樹蛙-5DSR] 排水孔霸主~
每年東北季風來臨時,就會懷念起北台灣這片台北樹蛙棲息地
今年決定不再只是想想,趁著鋒面抵達特地北上,在濕冷的雨水中拍攝

看起來彷彿像是在洞口,但這只是空間壓縮感的錯覺
實際上距離排水孔洞口至少還有十公分,閃燈布置限制很多
說起來算是不太容易呈現的場景,但我就是很喜歡這裡的氛圍
台北樹蛙各自佔據排水孔,此起彼落在擋土牆內熱情鳴叫
若不是淋雨已經全身溼透,或許在這聽一整晚也不會厭倦

我總愛樹蛙一臉認真鳴叫的表情,尤其台北樹蛙,頗具反差萌的效果~
尊敬的大神,請問您拍攝時大都用什麼鏡頭呢?是微距鏡嗎?我在想,如果是的話,拍攝毒蛇時實在太刺激了。
我不是大神...

主要就兩顆鏡頭:
EF 100mm f/2.8 Macro USM
EF 180mm f/3.5L Macro USM

拍攝距離比想像的略遠
既使是使用100 mm,若要拍整隻蛇,人通常都在安全距離外
除非是廣角鏡頭,或者特寫頭部等等,才會進入攻擊距離內
艾嘉鎂 wrote:
尊敬的大神,請問您拍攝時大都用什麼鏡頭呢?是微距鏡嗎?我在想,如果是的話,拍攝毒蛇時實在太刺激了。
[台灣姬小灰蝶-5DSR]
台灣最小的蝴蝶,大概只有半片指甲

這兩年很少拍自然光,手持穩定度退步很多
快門1/200,靠在地上,拍攝成功率還是不佳
其實這也無所謂,不架閃燈輕鬆拍攝,很久沒有這麼快意
但若草地上沒有狗屎,應該會更舒適一點,好幾次差點中獎
[標蛇-5DSR] 蛇戀花~
因為山區已經太冷,一整晚沒蛇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要有就加減拍,既使是體型不太理想的贆蛇也很滿足
拍攝幾張後,亮度不足,順手就把閃燈往蛇的方向拉攏
結果剛好壓到一旁的咸豐草,拍攝起來就變成這幅模樣
[無紋蛇目蝶-5DSR]
這裡曾是拍蝶人在南台灣的匯聚地之一,而且一年四季都是人潮熙攘
由於部分訪客在菜園走踏時只顧著看眼前天上的蝴蝶,忽略腳下的菜苗
一直從事有機耕作的在地人,幾年前開始決定噴藥,那年蝴蝶開始消失

很多人常說地點公開有什麼問題?大家只要守法拍照對於環境本來就沒影響
是這樣說沒錯,只可惜人非完人,當母體數量達到一定值,失控的變因就會出現
當這裡的人變多,以前拍蝶人與當地人的和平共處消失,換來的就是一起淪喪
時隔多年再次來訪,無紋一樣守在陰暗的小徑上,總在距離一公尺時突然飛起
抱歉擾亂無紋那天早晨的安寧,也擾亂這幾年來難得的清閒,你愛落葉堆
是否因為如此,其他的蝴蝶銷聲匿跡後,所以無紋依然還在呢?
  • 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