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前男友 wrote:
現代數位攝影可以立即...(恕刪)</blockquote
你所謂的底片應該指的是負片吧?
其實負片的寬容度比數位相機大,反而好拍。差別只是事後修圖比較麻煩一些。
尤其是後期出的專業負片至少我用的時候ASA直只是僅供參考,幾乎麼拍都洗得出你期待的照片,關鍵在於沖片技術。
如果用正片拍活動才真需要一定的功夫,例如演唱會時裝秀等早期都是用正片拍商業紀錄供印刷品使用。以正片來說一般寬容度不到一檔就足以讓作品失敗,商業片更要精準到十分之一檔或更低,否則同樣是電筒加閃燈為什麼價差可以到十倍甚至百倍?為的就是快速而精準的光源。
好的攝影師無所謂拍完馬上看的問題,基本上夠格稱專業攝影師的應該所有曝光條件在按下快門前就已經判斷決定了。用這種心態拍照也就無所謂數位或底片(就現在大家很喜歡稱的鹵化銀底片)的問題了。
如果要每拍幾張看preview 校正的話!一來失去瞬間的延續拍攝物觀察,二來業主對你也信心降低。
實際上就是功夫不足以稱為專業攝影師。
也許很多人不認同我的說法,但是小弟還是認為數位只是帶來方便並不是隨便,多數人都把數位化機器當成隨便的工具了導致機器不斷進步腦袋卻不斷退化,怎麼找到黃金交叉點才是第一必修課程吧!
傑夫陳 wrote:
婚攝的價格自己定義,...(恕刪)
真的同意~
消費者自然會去選擇~價格 風格喜好
婚攝價值觀等..這都是決定在新人身上.
攝影者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別去打壓諷刺一些剛踏入這行或事業餘接案的人~
真的有實力這種小動作實在很沒必要~
尤其喜歡在部落寫一長串說自己很會拍的...別人拍很爛的..
就算真的很會拍我也不會找你拍..
幸好這種攝影師還算少數....
zega wrote:
我算半從事相關產業,...(恕刪)
我同意你的說法,空檔看片小心防出錯理所當然,但是我所指的是關鍵時刻邊拍邊看一整個把氣氛的延續截斷了。
客戶當然不會注意你邊拍邊檢查圖檔,但是這種動作久了會養成依賴習慣,慢慢的拍多了也就產生“多拍保平安,邊拍邊修正的潛意思行為”把思考點都放在幾張之後才會有確定想取得的氛圍畫面。
這在瞬間流逝的活動精華片段每個負責的攝影師巴不得融入氣氛掌握並思考怎麼取得最精華畫面,根本不會有時間邊拍邊看邊修正。我也看過不少攝影師真就是入場時或Toast/First dance時候邊拍邊看,當然也看到那些攝影師因為看Prewiev 錯失了不少精彩畫面。
不是不能看而是看的時機點很重要,空檔休息看圖刪圖也應該的,但是檢視的重點應該是人物表情動做等細節有沒有到位,通常都是關鍵時間在瞬間連拍希望取得最好表情氛圍,但是相機的曝光色溫等條件問題是屬於硬體因數,硬體因數在拍攝前就該先解決的問題,應該不是攝後檢查的重點吧!
cklee wrote:
我同意你的說法,空檔看片小心防出錯理所當然,但是我所指的是關鍵時刻邊拍邊看一整個把氣氛的延續截斷了。
客戶當然不會注意你邊拍邊檢查圖檔,但是這種動作久了會養成依賴習慣,慢慢的拍多了也就產生“多拍保平安,邊拍邊修正的潛意思行為”把思考點都放在幾張之後才會有確定想取得的氛圍畫面。
我還是認為多拍多平安這選項很正確,終究是接案子
甚至是多拍幾個角度,終究當事人的想法,並非旁觀者能踹測,
我也看過一場艾美婚禮只有晚宴,沒什麼花樣結果拍了近2000張,
拍攝者是向詠大師相當知名的大師,但裡面有很多廢片嗎?
當然不能所沒有,他是實實在在記錄所有畫面,裡面也有很多保平安的照片
但在這我還是要推廌"向詠"大師,他拍的實在經采!!
cklee wrote:
但是相機的曝光色溫等條件問題是屬於硬體因數,硬體因數在拍攝前就該先解決的問題,應該不是攝後檢查的重點吧!
曝光色溫等條件是硬體因數這肯定沒錯,
但我可以直說,大多數婚禮進場在預演時並不會把"正式進場"時的燈光全部都打開
就算你要求他們,他們也不見得會理你,加上入場時大部份會有舞台聲控燈,
那時很多光源並當下所能預期,你要拍攝前解決是不太可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