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日本全幅無反市佔開始大幅變動?

潛出水面 wrote:
為什麼討論器材優劣的時候
總是會有人跳出來說
提升後面的腦袋,或是自己拍的高興就好
那這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後面的腦袋同一顆,自然是器材越精良越好啊

這篇沒有人在討論這個。。。

潛出水面 wrote:
然後還有攻擊別人態度的,像是"你好激動"之類的
就算一個裸體的醫學博士瘋瘋癲癲用唱的表示他的理論,可能他的理論還是全球數一數二正確的
是不是你無法反駁他,所以才攻擊他的說話方式?

不要說我對號入座,我自已來座,請問你有看完我後續的發言嗎?
就我來說這類的討論,真的是看看就好,不知你也在激動什麼?
還有你現在也是裸體在電腦前打字嗎?

潛出水面 wrote:
更常看到的是A版友客觀的說他的數據,結果B版友自己拿出另一個東西然後說另一個東西是錯的,那跟A版友的發言有何關係阿

那就是B版友有想要提出他的論點啊,這不是討論什麼才叫討論。。。

潛出水面 wrote:
更有次某版友要求推薦相機,主要需求是眼控能力,結果下面有人馬上推EOS R,我就說樓主需求是眼控恐怕A7 III(R)才是最符合需求的選擇,推薦不能AF-C 眼控的EOS R別害樓主了
沒想到就有人截我,說我說推薦EOS R是在害人!
然後一堆沒看我原文的就跟著罵

有些人使用者認為EOS-R的眼控覺得夠用了(當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故推薦!你認為不妥覺得A7才是王道,那你就說你的論點啊!何苦說別人要害人呢?

潛出水面 wrote:
最後一堆怕自己照片沒人看的版友,狂開大樓文PO圖洗版,明明01就有貼圖區...
所以說想在01討論器材我看別妄想了,貼圖自HIGH可能比較適合

然後我想問你,別人在自已使用的器材區開大樓,就算自HIGH好了....
那又礙你什麼眼,你有本事就說說別人貼的圖,那裡拍不好,要怎麼拍會更好!
還有把你的大作貼上來,讓大家學習學習啊~
EOS R日本10/25才上市的呢
A73我也用過四個月,我沒碰到什麼A73能拍EOS R不能拍的狀況

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無痛轉接EF鏡,畢竟二手EF鏡都砍到見骨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賣舊買新損失掉的差價。


他也算是很激烈的無反支持者,偏向索尼那邊
留言都挺偏頗,預設立場十分嚴重
有時可能他自己回頭再看一次
都看得出自己哪裡不合理

blueneo007 wrote:
EOS R日本10...(恕刪)

我可以雞蛋裡挑骨頭嗎?
1080@120(很常用)
同時拍照和錄4K交插混用可以不用考慮鏡頭焦段問題(也很常遇到)
小朋友還小 沒辦法控制 只能高速連拍找出幾張不錯的
如果不是4K錄影或比較極限的拍攝 那很多台都辦得到
當然我主要目的是拍小小孩 選什麼相機還是要看拍的題材是如何
c230 wrote:...拍小小孩 選什麼相機還是要看拍的題材是如何...

是啊,C家錄影規格搞笑早就不是新聞,應該去看P家丶S家(甚至F家現在也行)的器材,

DC都不錯用了,有什麼理由或必要糾結在C家!?
blueneo007 wrote:
EOS R日本10/...(恕刪)


前兩天帶了EosR去拍賽馬,那個連拍速真的讓我損失了很多衝線時的畫面,說實在我覺得EosR並不適合拍運動。

blueneo007 wrote:
01真是臥虎藏龍CEO...(恕刪)

你跟我的想法一樣,那些精闢的數據報只能五體投地了
c230 wrote:


我可以雞蛋裡挑骨...(恕刪)


所以我是說自己的狀況呀@@

然後我最常用的鏡頭是50L在A73上不管是用mc11 還是mb5 afc只能用low連拍,那用EOS R跟A73是沒差別的

A73逆天在眼控對焦連螢幕觀景窗都不用看就能準確對到焦了,但是又講到50L轉接後微暗跟一點逆光對焦就拉風箱,而轉接EOS R任何狀況都是直接對焦

連EOS R還沒有消息就下定決心賣了A73等CANON無反了

當初就覺得真的不能接受就再回頭買A73,還好EOS R表面上規格都差人家一大截,但我個人使用上完全沒有任何不能接受的缺點

我小孩現在也即將滿兩歲,說真的A73拍起來很輕鬆,但比我之前用5D4來講,好用超級多了

我只能說單反玩家不要再欺騙自己對焦後平移是可靠的對焦方式了,單反對焦點真的太集中,目標稍微跑到邊邊一點就能以對焦

目前買EOS R就是支持自己喜歡的系統懶趴捏下去買別其他家規格差但還能用的相機

期許他未來會越來越好,下一台就等三代了,到時候小孩會有更多快速移動的方式或也許我也想錄個4K來紀錄一下之類的,算三年後好了⋯
那時候要是CANON還沒有現在A73的規格的話再出走也是可能的
assis1123 wrote:
附上原文出處
https://www.bcnretail.com/market/detail/20181103_91600.html
比較日本量販店2017.10月-2018.10月的銷售內容(台數及金額)
--寫+算數了兩個小時,下面很長,沒耐心的可以看最後兩段結論---
藍條是APSC
紅條應該是全幅單反(以下略稱DSLR)
綠條應該是全幅無反(以下略稱MILC)
紫條表其餘(M43、1吋機、1/2.3吋機等)
因為沒辦法得到兩個月分實際的銷售台數與金額,
所以姑且用總銷售金額/台數相同這兩個條件去計算。

分析一下:
1.APSC銷售台數成長7.4%,總金額卻沒上升,
Canon有出幾台熱銷新機M50等,但S、C、N舊機型單價下滑,
消費者傾向購買較便宜的APSC。富士不知道是不是算在這APSC裡面。

2.全幅DSLR台數下降7.8%,金額卻下降14.5%,
銷售金額下滑的程度大過台數的下滑,
代表單價降低,沒有誘人的新機,消費者也是傾向購買降價的舊機型。
同期間除了D850確實沒有什麼厲害的DSLR。
一部分銷售台數移動到APSC,一部分移動到MILC。

3.全幅MILC台數成長7.7%,吸收了全幅DSLR以及其他機種的份額,
金額成長19%大過於台數的成長,代表MILC出現許多高單價的新機,
這佐證了各家開發新機,傾向於MILC,DSLR則是以舊機型為銷售主力。
然後"其他"這個類別可能會更新的越來越少?

4.分析C、N、S各家,看第二張圖,
DSLR 台數跟金額都用Sony 0%、Canon 50% Nikon 40%來粗估,
由於第二張圖只有給三家台數的分布,
因此我大概乘上單價來算銷售金額,
大概是Canon22%、Nikon17%、Sony61%

2017年十月到2018年十月對比

C的DSLR 台數下降7.8% x 50%= 3.9%
C的MILC 台數上升(10.6%-0%) x 22.1% = 2.34%,
總銷售量下滑數是3.9%-2.34%= 1.56%
C的DSLR 金額下降14.5% x 50%= 7.25%
C的MILC 金額上升(27.2%-0%) x 22% = 5.98%
總銷售金額下滑數是7.25%-5.98%= 1.27%

N的DSLR 台數下降7.8% x 40%= 3.12%
N的MILC 台數上升(10.6%-0%) x 10.4% = 1.1%
總銷售量下滑數是3.12%-1.1%= 2.02%
N的DSLR 金額下降14.5% x 40%= 5.8%
N的MILC 金額上升(27.2%-0%) x 17% = 4.6%
總銷售金額下滑數是5.8%-4.6%= 1.2%


S的MILC 總銷售量上升(10.6%-2.9%) x 67% = 5.16%
S的MILC 總銷售金額上升(27.2%-8.2%) x 17% = 3.23%

======算了一大堆 5個結論======

a.C跟N的MILC銷售量都有成長但都沒補上DSLR下滑的銷售量
b.C跟N的MILC銷售金額都有成長但都沒補上DSLR下滑的銷售金額
c.N的總銷售量下滑的比C更多,但兩家總銷售金額下滑相同,因為Z7售價高的緣故。
d.Sony的總銷售量成長5.16%,除了吃掉C+N的下滑量,也吃掉"其他"。
e.Sony的總銷售金額成長3.23%,稍稍大於C+N的2.47%
=============================
整個市場來看,C/N還是霸主,
這篇僅僅分析"趨勢"而已,sony擺明了在成長,而且還吃掉C+N整體的下滑份量。
絕對不是市佔從99.7%-->67%,就得出sony遭受挑戰而下滑的結論。
EOS-R/Z7 顯然都還沒補足DSLR端的損失,
後面還有戲、無反時代局面還沒穩,有耐心的人就等著看吧...


恕我直言
你的推論大有問題

C/N 無反僅推出1~2個月
成長當然僅在這1~2個月
但是你在闡述C/N DSLR的衰退時
時間取樣卻是從2017.10~2018.10一整年

然後結論竟然是
C/N 無反的成長無法補足DSLR的衰退

SONY的算法也是有問題
無反持續成長DSLR持續衰退 =>這是正確的
但是你的起算點是2017.10
當時C/N都還沒推出無反FF
所以Sony無反當然持續成長
但是C/N正式推出無反FF後
Sony確實是明顯衰退
而且將會持續下去
小晨勃道尼 wrote:



原本以為CN根本動不了S,結果才短短幾個月,C家1台N家2台,兩位新人市佔卻吃了不少
S從99%直接衰退到67%,而C爬升到22%,N也有10%
這只是一開始,明年大亂鬥感覺會盛況空前啊!果然有競爭才是消費者的福氣!讚

大家覺得C在之後有可能拿下50%市佔嗎?


S從8月就開始掉了(觀望)
C還會再往上爬
N聽說是出貨不及的關係

C可能拿下50%市佔嗎?
如果各再出來一台 EOS R 專業版及入門版
應該有可能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