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貼近完美的機身蓋」- 蔡頭ZE50/2使用一年後感與購買淺談


navy044 wrote:
可以請大大告知部落格...(恕刪)



這棟樓小弟不是重點
避免偏題,有緣,您就會碰到

時候尚早 wrote:


...(恕刪)


樓主的攝影功力沒話說,但想問一下
上面這個蔡頭的散景真的比較優嗎?
如果把樓主的美言拿掉,不知大家喜歡那個?

nisz wrote:
樓主的攝影功力沒話說...(恕刪)


哈哈哈,我也有註意到散景的部分,個人是比較喜歡第二張的散景表現。
不過兩張的場景都不同,所以又多了一個變數,難以比較。
談到變形, 各家的50mm幾乎都比不上85-135mm這個範圍的鏡頭
50mm低變形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至於抗光性, 基本上這大致上分為兩個層面, 一是有無光斑, 一是對比維持
大多數人通常都會看光斑, 但不見得會注意到對比是否會變差

類似的情況, 討論到抗光性, 大多數人都直覺聯想到鍍膜的好壞
但卻不容易注意到光學組成的影響也不小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這一篇後來難得在01上有這樣相對不錯的氣氛收尾
希望網路上討論能有更多這樣的好網友
Like this posting and discussion....

討論和未必要爭執
好好說大家都更可以理性將焦點放在主題上
不是嗎?



diffusionless wrote:
哪個版本,哪個規格?
LEICA也有MACRO ELMARIT 60/2.8,相對過去CONTAX 60/2.8微距設計來說,傾向中央與邊緣均勻,無限遠素質較優秀。


基本上,微距鏡在設計時後最高解析是定義在1:10放大倍率距離,一般鏡頭是設計是定在無限遠。

所以很多微距鏡頭會使用浮動鏡祖來修正近距像差,只是相對也會影響散景虛化方式。


標準鏡頭是一般焦段中變形最低,而微距標準鏡則是標準鏡變形更低,對焦結構復雜精密度更高。


這顆50/2和另外一顆50/1.4,也是在於這樣先天差異,產生價位差異。(恕刪)



以往爬山時都是揹哈蘇+CF80與CF50FLE為照相主力,EOS 50+EF17-40當備機與測光錶
最近剛入手5D3,現有EF17-40F4L,EF50 1.4與EF70-200F4L三支。由於個人喜歡手動鏡的手感
打算日後另外籌組一個手動鏡組合來拍風景,目前鎖定ZEISS ZE D21與LEICA R50 SUMMICRON,
不知D大對這個組合有沒有什麼建議的。另外如果是35的焦段的話有什麼建議的鏡頭,先謝謝了。

hhp wrote:
目前鎖定ZEISS ZE D21與LEICA R50 SUMMICRON,
另外如果是35的焦段的話有什麼建議的鏡頭

我是用ZE 35/2,R50需要轉接環,操作不方便

ZE50 Makro我也很想入手,無奈價格偏高,一直在猶豫。ZEISS的設計很好(具浮動鏡組),但以Cosina的製造品質,老實說不值這個價。 這顆的小缺點在於無限遠時有場像彎曲的問題,邊緣畫質變差,但縮幾段光圈就很OK。 不過既然是微距鏡,就應該以微距的角度來看待,無限遠其實可以忽略。
phuang3 wrote:
ZE50 Makro...(恕刪)


如果只當它是顆微距鏡,那我想只有1:2的放大率就很難不讓人挑剔

我自己拿MP 100/2倒是什麼都拍,雖是定焦少了變焦的方便
但一顆鏡頭就可以拍近又拍遠卻是另一種方便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如果只當它是顆微距鏡...(恕刪)


小弟也是拿MP50,Horology大的說法小弟也有同感
微距的好處就是對焦距離比較靈活,
只是前陣子和女王去羅東夜市時,
發現在人擠人的地方50mm還是不太好用,根本沒有退後的空間
這時似乎聽到了奇怪的聲音:你為什麼不弄顆28或35mm呢?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