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1D以上的機種,不然只有中央對焦點會回報測光結果給閃光燈,所以善用FE-LOCK功能很重要。1D以上機種則是有19個對焦點可以跟閃光燈連動。
2.
跳燈強弱除了取決於閃光燈出力外,反射燈光的物體(如天花板)遠近,也是影響強弱的因素之一。
光線會隨著行進距離減弱,而跳燈本來就會讓光線擴散之外,還會大幅減弱出力,因為讓光線行進了至少多一倍的距離(閃光燈=>反射物折射=>主體)
因此有時候在昏暗的室內以跳燈拍攝,有時候還要視情況加大光圈,或者增加進光量(增加曝光時間或提升ISO值)。
如果碰到天花板是黑的或者過高...那還是另外找其他方式補光吧。(不要懷疑,我就碰過天花板是黑的情況)
3.
既然是1D以下的機種,那麼只有中央對焦點會和閃光燈連動,想必這裏很多大師都知道某些情況下,會讓相機誤判測光結果,如碰上畫面大半是白色背景的情況。
尤其有些人習慣對焦後重新構圖,碰上上面提到的狀況,若不使用FE-LOCK,或者預先設定補償值,來先決定好閃光燈出力的話,自然依據相機回報的結果來決定出力的閃光燈,可能也會跟著誤判所需的出力值。
有時候有好機器,也要使用者懂它能為自己做哪些事、做到哪種程度,才能發揮它的全力。
在我而言,沒有什麼神燈,只是看使用者會不會用,暸不瞭解自己手上的器材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