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看著東洋經濟對Canon的報導,似乎明白5D反光鏡召回的理由

好像把人家貶低成壹週刊,自家機子反光鏡就不會噴了一樣,

看不起蘋果和壹週刊?

這種行為就好像被人家拍到自家路霸的行為,

然後振振有辭說隔璧也是這樣呀,

真是劣劣劣劣劣,


手上有Canon機子,檢討它都來不及了,

有什麼好護航的


meridian wrote:
原來Nikon跟Sony買sensor, Sony給Nikon的價格都不含研發成本? 研發成本都Sony自己吃下來喔?
======= 分 格 線 =======
正常來說, 如果總成本分攤到每個sensor之後, 生產成本1000元, 研發成本1000元
那Sony會賣Nikon多少錢一個?



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只是這句話要分兩段

原作者說 Canon 1V 底片機,只換了 CMOS sensor 上去就變貴了 10 幾萬
所以我才說研發要成本,不能單算 電子零件的成本

一樣的電子料,到了 Nikon 成本大概貴一倍以上
因為 Nikon 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 Nikon 的獲利低,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關鍵的零組件技術不再他自己的手上

推測的很有道理

5D推出都三年了

CANON才承認反光鏡的問題

這不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公司

雖然目前身為C家

但是我比較偏好O家敢作敢當的創新作風
ddchabaa wrote:
好像把人家貶低成壹週刊,自家機子反光鏡就不會噴了一樣,...(恕刪)

那你的反光鏡噴了嗎? 還是聽來的而已?
我是不是也可以說Nikon 24-70真是有夠糟糕的, 動不動就折斷, 沒有強大外力衝擊也會折斷.....
Canon會噴反光鏡, Nikon鏡頭會折斷, 真是太可怕了.......

所以說, 當你戴上有色眼鏡再來看東西的時候, 怎麼看都看不到正常的顏色了
meridian wrote:
那你的反光鏡噴了嗎?...(恕刪)



很抱歉,小弟的就是噴過了,

不過,我相信講了您也還是不信吧,

就像01上很多的案例您看了也還是不信,


小弟手上現有兩台5D,它的優點和缺點小弟清楚的很,

因為喜歡5D拍出來的效果,所以留著它,但我可不喜歡它會噴鏡,

我也不喜歡之前一直假裝說沒事的Canon,


不要跟我說不喜歡可以跳槽,

自己所屬的黨輸了就嚷著要移民就跟盲目相挺一個政黨一樣幼稚,
ddchabaa wrote:
很抱歉,小弟的就是噴...(恕刪)

01少有比例或數據的答案
各家的問題,數據上到底有多少使用者呢?

是1/10? 1/100? 1/1000? 還是1/10000?
但往往許多問題是被放大,或縮小的,使用者卻往往不知道確切的答案是...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meridian wrote:
Canon會噴反光鏡, Nikon鏡頭會折斷, 真是太可怕了.......

老實說,N家的24-70的確是該好好檢討檢討
一顆貴鬆鬆的鏡皇讓收藏的人無法安心的丟進包包,還要一一確認是不是轉到50端之類的
這跟5D用戶不喜歡用連拍,因為怕噴鏡是一樣的,
但既使如此,N24-70好性能還是貴為鏡皇等級,使用他以及仰慕他的還是大有人在
5D就算噴鏡,但是身為CP最高的FF機,在災情憑傳的時代,還是一堆人跳進去
這代表事實就是事實,缺點沒什麼好隱瞞或淡化的!因為好的機器或品牌不會被缺點所掩蓋
就像樓上大一樣...好用就是好用,會買就是會買,缺點還是缺點,何必牽拖?

廠商越是裝沒事,越是令人感到失望;越是想淡化支持品牌缺點的使用者,越是顯出不成熟
更無聊的是拿自己的優點來壓別人的缺點(目前這個樓還沒這樣的現象啦...)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meridian wrote:

那你的反光鏡噴了嗎...(恕刪)


講的真好.....

所以我把24-70給賣了~

本來就沒有要去護衛廠商...

只是選擇自己爽的產品吧

但是不可否認~低階部分...是N家給的功能比較多~

最近出的500D有點讓我上面的觀點有點改變了

只是憑心而論

廠商競爭是樂見的...

我不希望N家的鏡頭追上C家後~

價格也同時間追上了..........

最近出的鏡頭實在讓我覺得平實的N家好像消失了

R6.2 wrote:

01少有比例或數據...(恕刪)


小小離題一下....

如果同時間使用雅虎跟01的搜尋

你會發現....M01上所講的不會先爬文嗎?

被討伐的那些人也是很無辜

我覺得現在01搜尋的功能好像跟以前不一樣~

至少我兩年前是可以找到所有的文

現在想要找~有些還找不到....

以上,我是最近不小心發現的

如果有錯誤,請糾正我~
lotus_flow3r wrote:
本來DSLR的價格一...(恕刪)


一件產品的成本不是只有材料費而已說給你聽吧,以後先搞清楚再說:

1.人事成本:每台需占一定%數,各家不同
2.每台模具費分攤:以相機的精度整台模具費加起來不下台幣數千萬
3.廠房,倉庫等場地租金即使是自家場地,折舊,維護..等都需要錢也算在成本內
4.研發費:試作費,儀器投資,折舊....
5.生產設備投資,折舊...

太多了.

舉一個例子 : 一架幻象2000賣數千萬美金,如果把它溶解分離出各項金屬材料來賣
剩下多少價值?為何賣數千萬?自己去想吧.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