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3

Canon相機~手動鏡 技術交流 & 分享

kken19 wrote:
拍個照而已嘛!!
何必想那麼多呢??
少拍,,,,,,不代表熱情衰退,
不再購入新鏡頭,
也不代表沒有了拍照動力,
只是,
把這件"消遣"更正常化"生活化"
或許,
大大可考慮"動態"一點的主題,
光是手動對焦跑來跑去的主體,
就可以練很久耶!
PENTACON 135mm F2.8

謝謝Chin大跟ken大的鼓勵,今天我又跑出去拍了,哈哈。
大概相同的景點拍過之後,就會有點膩了,
然後就會想換新的景點,但是愈後面的景點,距離也愈遠,
雖然愈跑愈遠,但相對出去拍的次數也會減少,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環繞全島一周
我偶爾也會練習拍動態的,不過習慣悠閒的拍,拍動態沒太大的定力,很容易一下子就分心了

5D+Vivitar 35mm F1.9 
個人還滿喜歡這顆的色彩表現,單純以色彩的調性跟濃郁度來看的話,跟CZJ35/2.4紅MC有得拼了。






這裡明明就是拍夜景跟日出的好地方,怎麼沒看過有人拍過這裡的作品?
可惜真的太遠了,沒辦法在這裡過夜。

路邊竟然有人在養牛?牛兄的表情看起來很Cynical。


leon-ex wrote:
謝謝Chin大跟ken...(恕刪)

Leon大大免客氣,同好互相觀摩,一樂也!
上個月5D2被學生拿去拍專題,到現在還沒歸還,Schneider Kreuznach Retina-Xenon 50mm/f2這顆舊的送給了英國的姪子也不在身邊了,新的拆了兩顆也還沒空組裝起來,只好貼點舊圖充充數兒:



偷渡一張這次帶Sony A7 + Konica uc Hexanon 28mm/1.8遊瑞士馬特洪峰拍的,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Canon的機身:

chih2003 wrote:
偷渡一張這次帶Sony A7 + Konica uc Hexanon 28mm/1.8遊瑞士馬特洪峰拍的,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Canon的機身:


吉米大哥,

我剛好相反..

除了拍人..拍婚禮外, 現在很愛SONY機身...

又小台,色調也不差...拍人沒Canon那和柔和舒服外..

很棒了...

怎都沒看大哥在A7或A7老鏡大樓分享哩??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ess_tsai/

chih2003 wrote:
偷渡一張這次帶Sony A7 + Konica uc Hexanon 28mm/1.8遊瑞士馬特洪峰拍的,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Canon的機身:

好美的風景
早期的手動鏡時代有這麼大光圈的28mm廣角鏡,真的是非常鶴立雞群了。
Vivitar 28mm/1.9還輸了0.1,而且銳度好像還是輸一些,但是色彩好像比較合在下的胃。

chih2003 wrote:
有啦我有貼,不過不是在老鏡,圖多所以單獨為Konica uc hexanon 28/1.8開了一篇: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444426
A7 CP值算不錯,除了那惱人的光暈....

A7II如果價格跟現在的A7相同的價格,真的會讓我有點把持不住,要的也是它的防手震功能


5D+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DDR 50mm F1.8 Red MC
大老遠跑到觀音去拍蓮花,沒想到蓮花開沒幾朵,有點失望




600D+Tokyo kogaku Topcor 135mm F3.5



桃園高鐵站附近有一片小蓮田也能賞蓮,勉強彌補一點缺憾





後面寫這些年拍照關於片幅方面的小心得:
拍久了之後,開始知道如何去詮釋FF跟APSC的差別。
其實很簡單,就像賓士跟豐田汽車的銬漆為什麼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就是因為銬漆塗層數不同,所以看起來質感自然不同,
這個對有玩模型的人會更懂,
模型塗一層看起來就會覺得塑膠感很重,因為色彩塗層太簿,光線一下子就能穿透第一層塗料,看到底層的塑料原色,塑膠感自然比較重。但如果多塗幾層,加上線條稍加處理,色彩也能蓋掉原來的塑膠底色看起來就是會比較有質感,比較厚實,比較耐看一些。
而FF的色彩層數較APSC多,自然能夠有更大的ISO寬容度跟可以調控的曝光範圍。
APSC的色彩跟FF比起來,就是會讓人覺得色彩比較單簿,有時會以為曝光過度,實際上那是因為色彩層數不夠多,
才會造成光很快就穿透色層直達底層,而有種色彩偏淡或稀簿,甚至變成透明無色的感覺,關於這點各家處理色彩過曝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如果直接變成白色(或者根本就是無色),那會變成好像破圖的感覺,如果能變成有比較明顯的半透明過度色彩,那看起來感覺就是比較多了點FU,我想這也是為什麼C家拍人像會有較其它家多了點被注目的優勢所在。
FF的片幅不是只有寬度比APSC大一號,而是連厚度也比較厚,不然如果只把APSC的片幅加大,但厚度不變,那拍出來的效果恐怕也只是APSC的放大版而已,細節也不會變多,那這樣加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就沒意義了。所以基本上,別說FF拍出的照片取中間裁成APSC的大小,就等於APSC拍出的照片,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細節也不會一樣,不然以前的FF賣那麼貴就沒意義了,變成純粹加大片幅騙錢而已。假設FF的色層有10層,而APSC就只有5層,那FF多出的那5層色層就可以提供給ISO亮度或暗亮部細節方面做運用,圖像也會因此變得更立體些,問題是FF最多就是10層的色層時,ISO亮度跟亮暗部細節,何者要多,何者要少一些,都必須做個取捨,想要有ISO亮度,那暗部及亮部細節恐怕就必須被犧牲一些;同理,亮暗部細節要好,ISO亮度就必須被犧牲一些,所以canon後期機種的的ISO亮度雖夠,但亮暗部細節會略輸舊機種,我想,原因應該在此吧?
結論是,有些鏡頭在FF上跟APSC上頭表現差異很大,有部份是因為APSC能夠詮釋的色彩跟FF是兩回事。跟FF相比,APSC能夠詮釋出來的色彩就那些,詮釋不出來的就會直接被省略,照片的質感因此會變得較光滑,拍人像時,會誤以為膚質變好了,但那其實只是因為那些毛孔細節APSC根本詮釋不出來,直接被省略掉的結果而已,可別誤會了(算是一種"錯誤的"美麗嗎?)。
Nikon Nikkor 55mm f1.2老鏡印像.
~用樂活的腳步,看旅行的角度.
-

我為人正直,從不嘴砲。
Nikon Nikkor 55mm f1.2老鏡印像.
~用樂活的腳步,看旅行的角度.
-

這陣子興趣轉移,拍照熱情也少了一大半,
樓上leon-ex兄的感受,小弟深表認同,
好久沒回來手動版了,
進來看看老朋友,
也希望大夥一切安好,拍照享樂!

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2.8/20mm M42















LOMO OKC6-75-1 75mm f2



  • 6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