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Canon 發表 EOS R8 與 EOS R50| 搶攻全幅與 APS-C 入門市場,同時帶來兩顆新鏡!

Bello Mondo wrote:
出了R50…但沒復刻EF...(恕刪)

恩.M環神鏡 22F2真的很重要...
R50根本就是M50換接環 老佳
連廣告頭都擺白色機 擺明就是要叫M50 的妹仔用戶都移過來
至少國內 超多女性YOUTUBER是拿M50白色機
我看 Canon官方廣告裡 貌似 還有 銀白色的RFs 18-45
跟R50搭起來真的是外貌無敵!!!

當然 老佳要是想更快衝市佔 最好趕快出一顆RFs 22 F2

再補一下對RFs的想法
很多人一直吵說 RFs原生鏡 不夠 我真心覺得是假議題...
RFs是可以直接吃 RF接環的
以現在的RF鏡陣容來說 頂多就是 超廣角不夠
只能用16 f2.8 或RF 15-30
其它 RF 標準.望遠.大光圈.變焦.定焦鏡
也差不多是 "只有你沒錢買 沒有什麼缺的焦段" 的程度了

再說別忘了 RFS 也是 可以轉接 EF跟EFs的
比鏡頭相容數量 RFS 應該是目前C家相機能吃最多鏡頭的一個接環
前面講的 缺超廣角問題...可以轉接 EFs 10-18 就解決啦
然後 還有 22F2...雖然這顆幾乎無可取代
但是 如果只看鏡頭體積 可以考慮接24 F2.8 撐著用
以上兩顆 鏡頭本來就都不大 轉接也不會大太多
另外 EF轉RF 可是同廠轉接 官方就出轉接環的
跟隔壁SONY用戶沾沾自喜的3異廠轉接(相機.轉接環.鏡頭都不同廠)
那種性能相容度真的差很多
要不是 我用慣FF 實在沒辦法接受APSC的高ISO了
不然我真的也考慮 買台白色R50了
harvey50247

裝RF鏡頭就不小巧了 轉接環同理

2023-02-09 15:33
simon074

轉接EF/EF-S那又何必買R50機身呢 M50機身繼續用就好 完全沒辦法吸引用戶換機身或是換成RF系接口啊

2023-02-10 10:34
之前的單反不也是沒有機身防抖
講得好像沒機身防抖就沒辦法拍照一樣
R50應該又要賣一波了
台灣定價應該不會超過25K吧
uhan wang
ntsan wrote:
機身防震在超廣角下錄...(恕刪)

我也是不懂 為什麼一定要有 IBIS...閹掉IBIS換售價更便宜 也不是什麼壞事吧?
當然 其它家 性能售價 如果一樣 但是有IBIS...真的這麼在意 就去買其它家囉
競品S家 A7C 加個IBIS 5萬多 N家Z5 是4萬1 也都可以考慮拉

以我自己使用 我是真的用不到IBIS
拍照 不會用到超慢快門 不用怕手抖
錄影 我根本不會走動狀態下錄 長時間錄 一定市上腳架 有沒有IBIS意義不大
就算要 一天到晚邊走邊錄 IBIS的幫助 也不如直接上穩定算了...

當然不是否定IBIS 有當然很好
但是對我這種窮鬼來說 沒有 IBIS但是比較便宜 我覺得更重要

我是RP一出就買的使用者 R8 真的是 完全針對我這種RP 窮鬼用戶的生級版
特別是 完整無裁切的4K錄影 甚至官方宣稱不會過熱 所以可以錄長時間
這真的就像為我量身訂製的一部相機
BikeLover

N家Z5 平輸, 好像不到3萬呢...

2023-02-09 14:37
flody

可是,z5大電池有防震才賣1399usd,r8哪裡便宜?

2023-02-09 16:05
wSm0927 wrote:…好像沒機身防抖就沒辦法拍照一樣…
痾…所以哪台相機不是為了拍照而生,哪台相機是”沒辦法拍照”的!???

單反幾乎都停產或不出新機了,所以無論個人主觀如何認定,它們早已步入淘汰的階段,應該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了吧?當年單反幾乎都沒給IBIS,大家自然就都沒得選;現代IBIS在無反當中,又應該已經算是普遍而非昂貴的好康規格:搭配原生鏡IS+機身複合防手震,表現更上層樓;接上無IS的定焦或老鏡,不必上架手持拍攝,保守省個三四級ISO,不香嗎!?

現代類似定位與價格的機身,幹嘛畫地自限,謝主隆恩不作合理挑剔!?

這邊老鏡族群貌似聲量很小,但實際上在惦惦著用,同時在一旁觀察的老手…絕對比表面上看來的多出太多;這長期積累下來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
leon-ex

"現代類似定位與價格的新機身,幹嘛畫地自限,謝主隆恩不作合理挑剔!?哈欠"樓下已經有人詮釋了。只能說盤子也是要有人當吧?[^++^]

2023-02-09 15:04
Bello Mondo

錢在各自的口袋裡,我管不著,也不該管;單反我也都還有,兩三年前就預期瀕絕,還特地因此多入了一台末代全新機身備著;不過無反是另一回事,沒IBIS的絕對是剁手拒買![挖鼻孔]

2023-02-09 15:24
Leonarka wrote:

Leonarka 2023-02-08 19:41 29樓
雖然這兩部一定也是好用的相機
但這手機當道的年代,實在沒必要閹割太多功能
有但是不給,也得看不給的是不是普遍的功能

高階機應該是要生出更多更好的功能來吸引人
而不是怕入門機搶高階機的市場

以前所謂高階機的功能,現在早就不值得一提
還在用防手震跟電池還有一些刻意的限制,來區分入門機
真的是過時的政策了

當大家都沒有,你也沒有,那就算了。但當別人都有,而你卻沒有,消費者的觀感跟購買慾便會跟著下降。
或者說Canon想靠連拍張數的優勢來洗去消費者的不好的觀感,
但我個人覺得連拍張數歸連拍張數,那個有那群需求的市場,不是每個人都是要連拍幾十張才能拍照吧?

而要全幅機身夠輕巧,以現在的攝影市場,大不同過往,你的價格大概最多只能3萬出頭才有那個吸引力吧?不然消費者還有其他有機身防手振機身的選擇咧。至於你的連拍張數如何,那其實講白一點,就算你的連拍張數到達不了幾十張,也不至於該台相機就不能用了吧?但沒有機身防手振,那就是拍照起來會抖就是會抖,只要你接沒鏡頭防手振的鏡頭或老鏡(自動也好,手動也好),低快門下拍照失敗時糊掉就是糊掉,照片不能用時就是不能用,那就是很現實的問題了。

當拍照手機當道,而市場也不是你一家獨佔的情況下,全幅機身防手震成了必備普偏的功能時,你還要用有沒有機身防手振當作自己的市場區隔的方式,我也只能佩服你們Canon的經營理念了。可能是Canon高層就是這樣吧?你要嘛,就是機身跟鏡頭都買他們的,如果鏡頭想用別家的,不想買他家的,那就拉倒,他們也不屑賺這個機身的錢了吧?
熱血熊寶貝 wrote:
我也是不懂 為什麼一...(恕刪)


你可能比較沒在低光源拍攝
在國外一些不能用腳架的場合很好用
你去看Olympus的搭配雙防有人等效24mm可以撐至少1秒以上(據說有人搞到6秒)
或是去旅行不想帶腳架
有機身防震ISO至少能不要開那麼高
錄影的話,至少拍定景能派上用場
超廣角的話不要邊走邊錄影只要PAN一樣能用
出國拍至少能擋著用,除非你是瘋狂者出國還帶RS3那種三軸去

真有體驗過再來說那個東西有沒有到底差多少

還有要說加上去會很貴?? O和P的多數機身都有機身防震中階機也沒貴到哪去,多年前出的G85水貨機身也才2萬,不想加只是要強迫你去買貴的,都給你了那貴的要賣誰??
Bello Mondo

是啊,M43無論入門還高階,IBIS幾乎都標配了,缺的還是極少數;但這種”小”片幅的系統拿出來講常遭白眼,”上不了檯面”;只是跟FF共存我一樣都慣用;優勢明顯應用範圍廣,所以最新的機身何樂而不挑呢!?

2023-02-09 15:48
Wahaha214

IPHONE防震都標配了你CANON還搞這套? CANON你是當你自己是相機界的APPLE嗎?(只要我不想有啥不可以)

2023-02-09 16:03
錢不夠就去搶銀行謝謝
Allen1997

wonly 這邊canon版可以貼啊,管那麼多誰比較奇葩[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3-02-09 20:45
wonly

Allen1997 歹勢是我孤陋寡聞啦!奇葩真是無所不在,謝謝您讓我開了眼界!

2023-02-09 22:06
轉接又跟早期SONY一直被人詬病頭重腳輕的問題一樣
moronNZ wrote:
等A7C2出來這台就...(恕刪)


認同
A7C2 只要有4K60無裁切
我就願意直接購入了
我的 YouTube 頻道網址 【youtube.com/@TZWG】
flody

如果用3300萬的底就肯定沒有了

2023-02-09 23:05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