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EF 16-35MM F2.8 L II USM真的很棒,是真的喔!!

C.K.H wrote:
看完這影片 我大概懂...(恕刪)


贊成 C.K.H 提到的這段影片 - 相機廠商沒有告訴你的光圈值與 ISO 真相

焦距和光圈都是鏡頭的物理性質, 與感光元件片幅無關.
然而, 實際成像時要考慮片幅, 所以出現 "等效" 的問題.

"等效焦距" 大家都聽過, "35 mm 鏡頭在 Canon APS-C 相機上的等效焦距是 35 x 1.6 = 56 mm."
但這個名詞會誤導人, 這種說法太簡略. 比較完整的說法應該是, 在相同對焦距離下,
"焦距 35 mm 鏡頭接在 Canon APS-C 相機上所呈現的視角,
相當於焦距 56 mm 鏡頭接在 135 FF 相機上所呈現的視角."
(更嚴格地說, 理想狀況要在對焦於無限遠時才成立)

等效焦距代表的是相同視角.
將同一顆鏡頭接在 135 FF 相機上, 或接在 APS-C 上, 它的實體焦距並未改變, 改變的是可見的視角.
想在相同對焦距離, 但不同片幅上得到相同視角, 就得用不同的實體焦距,
所以有以 135 FF 為基準的等效焦距之說.
這一點 17 樓 rawraw 兄的圖解頗為清楚.

"等效光圈" 呢? 這名詞不是我創的, Photozone 用很久了.
它同樣有誤導之虞. PZ 是這麼註解的:
"Equiv. aperture: ... (full format equivalent, in terms of depth-of-field)"
也就是說, 等效光圈指的是景深, 無關進光量.
進一步說, 在相同對焦距離下,
"焦距 35 mm 鏡頭接在 Canon APS-C 相機上所呈現的視角及於 f/2.8 得到的景深,
相當於焦距 56 mm 鏡頭接在 135 FF 相機上所呈現的視角及於 f/4.5 得到的景深."

所以搭配 APS-C 片幅時, 光圈值要不要乘以 1.6?
論進光量, 當然不用.
論景深, 等效焦距與等效光圈都以 1.6 倍計算.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thenelin/ 歡迎參觀指教

ethene wrote:
論景深, 等效焦距與等效光圈都以 1.6 倍計算....(恕刪)

學習了
我比較想看到的比較是相同一管鏡頭

擺在全幅跟APSC兩台相機的成像比較

例如全幅機 24-105mm F4鏡頭,全幅機可以用,APSC也可以用

但呈現出來的畫面品質有甚麼差異

狙擊手EX wrote:
有位同好porsch...(恕刪)
所以最後這是被打臉文的意思嗎~呵呵@@....

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以為只有焦段,但是2者都有用過的情況下(全幅與APS-C),說實在景深的差異說看不出來的我也只能呵呵,這也是大家為什麼都說上全幅能獲得更淺的景深,這篇的探討是光圈!!不是焦段唷
很多大大相信在影片的解說下有增加知識了~當然我也是受惠的其中一員^^
羅漢果689 wrote:
我比較想看到的比較是...(恕刪)


建議可先把討論串看完...
你的問題..
在第三頁..h7878220及bluesystem兩位大大的言論就有正解...

簡單的說..同樣的光學條件下,APSC上面的成像
就等於你把從FF上拍回來的照片,然後自己用後製軟體按照APSC與FF片幅的比例下去裁切
理論上是一模一樣的結果..
就這麼簡單..

所以片幅越大,景深越淺,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說法不知道誤導多少人..
正確來說,應該是相同光學條件下(焦距,光圈,拍攝距離),片幅越大,能承現的散景範圍越大
差別僅在於承現的範圍,而不是模糊程度上的差異~~

羅漢果689 wrote:
我比較想看到的比較是相同一管鏡頭
擺在全幅跟APSC兩台相機的成像比較
例如全幅機 24-105mm F4鏡頭,全幅機可以用,APSC也可以用
但呈現出來的畫面品質有甚麼差異





同一顆鏡頭相同光學的設定(光圈、快門、焦距)不同片幅拍出來的差距

相同部分:景深
不同部分:視角

至於圖片中為何看起來片幅越小越暗,我並不清楚,按照相同曝光設定,進光量應該是相同的,單位時間面積感光元件承受的光壓應該是一樣的,所以有點納悶
重機喜好者
kingjehau wrote:
所以片幅越大,景深越淺,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說法不知道誤導多少人..

之前在這棟樓就已經戰過了
說破嘴皮鏡頭固定景深就固定,一定還是一大堆人急著跳出來反駁你啦
問他們FF+某鏡頭 裁切後景深會不會變深,保證都是已讀不回

我覺得應該不要再用鏡頭焦段XXmm、等效OOmm叫了
應該直接稱這隻鏡頭焦段是角度幾度~幾度~~
用角度的方式說明,大家就容易理解大小片幅影響的根本不是景深
而是成像圈的範圍,這樣小片幅成像角度較小不只容易理解
大家語言也才能統一,更不可能有等效光圈這種奇怪的想法

標示焦距或等效焦距絕對永遠有人聽不懂 還會急著跳出來說你錯了



....看吧 XDD



bluesystem wrote:

如果是我上面舉的例子,這顆鏡頭不管裝在哪個片幅其實在「光學上」
是不會變的,不管是焦長,光圈或是景深. 唯一有變的是「接收平面大小」
不一樣.

假設我有個投影機,投在100吋的投影幕上剛剛好滿, 但是如果鏡頭設定
跟投影機位置都不動,把投影幕換成70吋的, 那就變成本來完整的畫面
只會有中間的區域被投影幕反射出來. FF跟APSC的關係就跟100吋投影幕
還有70吋投影幕的關係一樣.

我知道這個觀念比較難懂,因為我以前有被01的大大指正過,所以才把
觀念改過來的...恕刪)


同理,因為ef-s鏡頭成像圈較小,假如能接上ff的話,因為ff的感光元件面積較大,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會有一圈黑邊,就像70寸的投影機打在100寸的螢幕上一樣
另外f應該是指「光圈值」而不是光圈,因為光圈大小是固定的,光圈值(f)是換算出來的,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光圈口徑,所以光圈最大口徑是固定的,因為接上增距鏡後改變(增加)鏡片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所以換算出來的f值(光圈值)才改變,當然光圈「口徑」的大小跟景深和成像品質有很大的關係
小弟新手,上面觀點有誤的話請不吝指正^^
初學攝影時,會被很多專有名詞搞混,看論壇的意見時又好像一中各表,無法理解誰說的才是對的,於是買了一些攝影書看之後才對攝影略懂一二

只能說,攝影這件事實在太難了
kingjehau wrote:
所以片幅越大,景深越淺,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說法不知道誤導多少人..

是你在誤導人吧

景深定義的Condition裡
就包括放大到一樣的照片(8*10)
用同樣的距離觀看(距離25CM)
在這個條件下
片幅是直接影響景深的

搞裁切這件事直接就脫離討論景深的條件了


相機有不同片幅又不是數位時代才有的事
數位時代能裁切
底片時代也能裁切
搞裁切再放大比較
景深當然一樣
因為片幅變一樣了阿
半世紀前就有結論的東西
現在還在標新立異未免太浪費時間了

回到實際拍照上
正常人拍照滿框就是完整構圖
難道取景構圖時就在想要怎麼裁怎麼切?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