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胡果威:單反數碼相機一最大的騙局 (很值得探討的主題!)


其實那個反光鏡有很多缺點,最主要的就是不同鏡頭精準度會不同,會有移焦的問題,
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GeorgeC/9113698

mirrowless 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更換不同鏡頭不會有移焦的問題,
但是目前對焦的速度還比不上專業的DSLR ....

這是一個技術演進的過程,DSLR要等它的優勢都被取代之後才會退休

nebulaforest wrote:

我想您也太小看人類對時間的感覺了。
以人眼為例,對畫面的更新頻率大約是24fps,畫面播放速度小於此的話,
人眼就會看出是一格一格的個別畫面。

24fps大約就是每0.042秒一張畫面的速度。

人耳對聲音的分辨度較差,大約要相差0.1秒才聽得出來是兩道聲音。
所以快門延遲只要大於100ms,大多數人都會有感覺的。


我的看法是該細膩的時候細膩...

該放鬆時就放鬆點...

人的能力總是有限

不可能處處都要求到那麼精準

100ms應該是0.1秒沒錯吧...

不否認的確有人能辨別這種程度的時間差

但說實在的...

對大部分人手頭上的相機來說

終其一生也許拍個十幾萬張照片...

會有多少張照片需要縮短快門延遲的要求?

我的意思是...現今的相機在這方面假設都已經有95分的水準了....

你會願意花多大的代價去換96分這種細微的差異?

我個人是覺得開發硬體的工程師....

才需要在這種技術細節上斤斤計較...

不然這種些微的差異對大多數人來說仍是沒有意義的....

或者換個說法...有它不嫌多...沒它也無所謂




觀景窗看到的是一條與成像光路"相近"的光路,並非成像的光路。
看觀景窗的眼睛也不是成像用的CMOS。

以"相近"的光路,非用來成像的眼腈,去估算拍出來的相片。
這件事本身就不嚴緊。過程需要嘗試及調整去拉近兩者之誤差。

另一方面,LIVEVIEW取景則以成像光路,成像用的CMOS去產生預覽。
相較觀景窗所看到的的更接近,甚至乎等同拍攝的結果。

哲學地看:
一邊是預覽著OUTPUT去調整INPUT。另一邊是估算OUTPUT去調整INPUT。優劣立見。

稍微看了一下,作者的主旨大概就是現在數位時代只要景象透過鏡頭投射到CMOS再成像到LCD上觀看就好了

反光鏡、五菱鏡等裝置其實都是多餘的...

這樣...

其實還真的滿偏激的,尤其是文末的幾句,廠商根本不會去告,因為根本沒必要

不過說真的,喜歡聽反光鏡拍打的聲音(快門音)而喜歡DSLR的人我想應該還滿多的吧??

安特的果實 wrote:
內子常說,我有世界上...(恕刪)

註記一下!
文章內容很有深度,有空慢慢閱讀!
airport724 wrote:
觀景窗看到的是一條與...(恕刪)




扣除掉視野率這個變數來說...
單眼相機的光學觀景窗只能看到"相近"的光路?

不知這樣的說法是基於怎樣的事實或理論根據而來?

願聞其詳?

用Live view取景的確也有某些優勢沒錯

但在強光環境下的囧況也是存在的事實

況且目前live view在DSLR機身上也已經是非常普及的功能了

其實也算不上是無反光鏡的獨家賣點了吧....

相反的DSLR可以讓使用者視情況自己選擇....

在售價上也不會因為多了光學取景就比較貴

要說優劣的話....
學習擁抱科技的進步並不難

難的是放不開心中大石頭

拍照最大樂趣就是分享

等照片洗出來.大家都散場了.不是嗎?


觀景窗的優點:
1. 看來比較尃業
2. 別人看不到你在拍什麼,就算你在拍爛相,人們還以為你是大師!

安特的果實 wrote:
內子常說,我有世界上...(恕刪)



拿掉觀景窗??

只留LCD?EVF?

那DSLR還可能有一顆電池拍2500張的機會嘛?


讓我想到
映像管與液晶顯示器的戰爭
一堆人說了映像管的不可取代性 說甚麼才是專業
不可否認
液晶現在還無法完全取代映像管某些優勢

但現在大家桌子前面的映像管呢?
我認為單眼反光鏡相機有可能如此

當我們現在在戰甚麼傳統無可取代
後人看到我們這些前人如此篤定的態度
但沒幾年就被打槍
他們應該覺得很好笑

他們笑的不是那些前人沒有預知能力
而是笑 明明有些蛛絲馬跡了
還固執己見 話說很滿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