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l640707 wrote:1.因為鏡頭會重要帶...(恕刪) 相機不是不能愈做愈輕,而是現在的重量大多數客群還是能接受1D/D3這種體積我當然不能接受,但我不是客群所以沒差非EVIL系統也可以更輕更小,但不是得省略一部分性能,就是得增加用料的技術成本結果5D2少了200g一台十萬還砍了一兩樣功能,沒人會買,依然沒用
R6.2 wrote:相機不是不能愈做愈輕...(恕刪) R大說的有理不過小弟是覺得C家過太爽現在每一家都在搞輕量化/縮小化我不相信C家的RD部門沒有壓力不過S家的腳色比較像以前的FD時代的C家沒有鏡頭的壓力就可以直接砍掉重練搞新系統現在的C家就像以前的N家EF鏡頭群會是最大的包袱RD想必正在為如何把大鏡頭接在小機身上順便出兩顆餅乾鏡大傷腦筋吧可惜這仍然不是現在我想要的能夠N點迅速準確對焦的中高階機身不過再兩三年後因為半導體工業進步我想LV對焦的速度會追上來反光鏡拿掉後暴力對焦跟高速連拍也不會是高階機的專利這才是C家規劃產品Road Map時所面對的最嚴峻問題吧
其實這本來可以是個"可討論"的議題,像我買550D也是先考慮到重量問題....有的人提出中高階不能輕量化的原因,有的人提出新材料來討論未來相機的走向,這本來就是很好的交流,怎麼才討論沒多久又有一些練身體的發言以前的黑金鋼手機收訊超好,待機超久,手機超耐摔,為什麼不叫現在的人練身體去適應那些重量,反而追求又輕又薄,功能又多的"現代"手機!?難道我們也該批評那些人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嗎!!?討論可以持目前的科技和材料難題來說明"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或"為什麼不需要這樣做" 來表示,但實在不太需要用批評的口氣來一味的叫人用"適應"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些大大直接提出物理或科技的論點來證明他們對重量的意見,我就覺得這才是討論的精神,也讓看的人吸收,理解資訊和明白其困難點,這樣不是很好嗎?
amon192 wrote:以前的黑金鋼手機收訊超好,待機超久,手機超耐摔,為什麼不叫現在的人練身體去適應那些重量,反而追求又輕又薄,功能又多的"現代"手機!?難道我們也該批評那些人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嗎!!? 以手機來做例子, 顯然你沒分清楚手機和相機的差別.手機主要的技術問題在於電子零件的微小化,黑金鋼時代的半導體技術當然不能和現在來比.相機輕量化的問題並不在於電子零件的技術,而是在於相機本身的機械結構發展已經達到極限,我們可以看到從底片機時代到現在的相機機身,它們的大小和重量其實改進不大.換個材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人提議用碳纖...老實說碳纖只能當外殼不能當相機內部的骨架,因為碳纖是有彈性的材料, 而不是如同金屬一樣是鋼性材料.用碳纖來做相機是會輕一點, 但結構反而不穩.其實這個世界上早就有樓主想要的輕量中高階機身啦!去看看LEICA的M9吧!是全世界最輕量的全片幅機身,只是一台賣20幾萬...如果樓主有錢, 就去買吧!沒錢, 就去練身體吧!
自從買了 RICOH GXR A12後‧重的跟磚頭一樣的單反就愈來愈懶的背出門了,雖然A12對焦真的有夠雞肋,但認真的思考攝影背後的涵意及反芻當初機械式相機之操作,對專拍風景照的我,對焦快慢似乎並不那麼重要,畫質與輕便反而是我考慮之重點。
跟過去相比,現在的C家用戶至少還有7D可選。在7D上市之前,一大堆進階使用者都在抱怨沒有適合的二號機。不過在實際用過7D之後,小弟發現7D不上手把的時候,其實比1D還難握。雖然數據上比較輕,但因為體積較小,所以實際用起來對手腕的負荷反而大過1D。就小弟自己的經驗來說,重量減輕固然是好事,但體積縮小卻只有便於收納的優點。尤其是搭配小白等級,甚至是328等級的鏡頭時,太小的機身實在很難維持安定的姿勢。機身跟鏡頭的輕量化小弟是絕對贊成,但是若把體積縮得太小,或許會造成操作上的困擾。其實小弟跟R6.2兄一樣,比較希望CANON能出台體積小一點的FF機身,就算是EVIL也OK。
版主要的相機應該是這樣的吧:高ISO表現和影像品質和1Ds系列相同其他連拍、對焦、和防水等功能和初階機一樣不要雙轉盤,也不用機頂LCD,也不用太好的觀景窗和視野率這樣重量可以輕很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麼強固的機身功能可是沒有廠商出這種相機,應該是評估過需求不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