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za wrote:試著,分別用24mm的鏡頭和400mm的鏡頭,去拍攝一排縱列的柱子或許你會改變你的看法 呵~ 這位大大, 不用把相機影像說的這麼神奇, 確實只是景深的差異.我會說"等效"可能不太相同的原因, 是因為另外一篇 smd747gmail 有幫忙做測試, 跟被攝物同距離下景深變深了,但是如果改變距離景深是接近的.只是這樣, 你已經把相機這種科學的東西, 講得太多玄妙去了~數位影像這種東西都是可以用公式換算出來的, 我想我是忽略到某個變數, 才會誤會了一點小地方,但是並不是說等效不成立.APS相對於FF, 要得到相同景深, 需要更為靠近被攝物體, 也就是說廣角在APS是絕對弱勢.(當然改變與被攝物體距離, 還會引入進光量之類的其他問題, 先忽略)就這樣...24mm跟400mm這要測試什麼? 就麻煩您了~
Wolson wrote:像我就是很蠢的組合了~~哈哈~~我就是那個500D+24-70 L的笨蛋= =" 那1.6的倍率確實要廣不廣...(恕刪) 買的起L鏡總比買不起還在那邊酸人家是器材控的好... 蠢不蠢就見仁見智了~~
APS-C就APS-C,什麼半幅機...那4/3系統不知道要叫什麼幅了...L鏡就是L鏡,不管裝在FF or APS都是好鏡,實在沒什麼愚不愚蠢的問題,不然在5D出現前,買L鏡的人不都很愚蠢了嗎?(先不討論1Ds系列,買得起的人畢竟少數)而且又不是說把L鏡裝在APS機身上,以後就不能裝在FF上面,先用APS機身拍一樣很開心,以後出了平價FF機身再換上去也很OK呀~(抱歉,5DII我覺得還是不夠"平價"...)器材還是依照自己需求買才是最聰明的,如果人云亦云,迷信所謂「一次到位」的說法直接攻頂,結果才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那才真的是愚蠢... 既然「縮圖無爛鏡」,既然「雜訊是可以後製處理的」,那麼FF最大的優勢,可能真的只有「景深」了吧,這先天上的限制,APS恐怕一輩子也無法超越。上禮拜去Canon客服展示中心把玩了很久的7D和5DII,試拍那隻無敵鐵金鋼時,兩相比較之下,真的可以很明顯感覺到FF的景深優勢。當然,還有觀景窗...7D觀景窗很大、很亮,不過5DII的片幅還是佔優勢,所以觀景窗還是比較大...
4dwwstar wrote:之前還沒買5DII時,真的看過板上有一堆人說過,買了之後才知道沒像他們說的那樣啦!就中央點來說,白天對焦幾乎沒對不到過,晚上暗面的確比較不好對,但稍為移到周圍還是對的到,而且相當準,之前450D即使對到還是感覺不太準,我想光這點就值得了 (恕刪) 現在這裡的現象...只要有一小小的缺點很容易會被放的很大...甚至否定整個東西,這樣很容易讓爬文的人造成判斷的誤差...若要直攻頂,請上1DS,謝謝!
呵呵,01果然是鄉民的聚集地,我發文完大致就知道大家會攻擊哪幾點了首先我要說一下我是canon完全的新手,單眼也只玩過D90,而且也沒玩過多久新手為何要想這麼多,是因為第一步踏錯了,以後就麻煩了我標題所說的其實不是指"所有的"的L鏡+半幅機,有看我的內容也知道我在想什麼重點還是在廣角的部分,當然來個17-55鏡皇就解決了,長焦段用L鏡,這也是一些大大說的可行方案但是因為未來也會上全幅就不想花錢投資半幅機專用的鏡頭,所以我才會想說L鏡到底(永遠喔)有沒有可能?因此才有"L鏡+半幅機是不是很愚蠢的組合"這樣的話出來,看來不少大大都誤會我的意思了><||至於下面的白砲,鄉民更不用想太多我只不是說一般"飾演"記者拍片用的不是nikon卻是canon的機組那是不是對導演來說canon這樣的組合更能表現專業的感覺?我沒需要也不會砸錢去買白砲啦.專業的形象對我這種業餘者更沒有任何意義啊^^或許我的標題應該改成,"有沒有人敢永遠用半幅機直上L鏡,不管考慮任何焦段的問題?"^^
我第一次看到"半幅機"的稱號。人類語言的發展果然是不斷的創新。攝影這東西,沒那麼可怕,買錯了,換就是了。更何況APS-C片幅和135片幅,也都有很多人用,片幅不是選機唯一的因素,不然我也不會同時擁有7D及5DII了。如果淺景深是使用者唯一的考量,那麼135片幅是唯一的選擇。當你思考如何拍出更好照片時,機器的因素,可能是沒有必要的考量,除非你要拍運動或是打鳥。寫稿累了,上來看看新文,小憩一下,各位續戰吧。這麼高的點閱率,"半幅機"將成未來的正式名詞了。
Herman老師 wrote:我第一次看到"半幅機...(恕刪) 老師您酸了樓主一下囉不過說真的,好像沒聽過什麼半幅機的要嘛說APS,要嘛說非全幅機半幅機可能會引起誤會,樓主要不要稍微修一下題目說真的,我是被題目吸引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