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看著東洋經濟對Canon的報導,似乎明白5D反光鏡召回的理由

大家忘性真好
都忘了D80的十字死點(GOOGLE:D80 十字)
CCD長曝的邊角紫光

CCD:掯~躺著也中槍


看完這篇報導

我會買Canon的股票
然後買Nikon的產品

站在管理面上來看
不可能達到產品0缺點
0缺點是自欺欺人的高績效下的假象
(比如汽車銷售統計客戶滿意度
結果業務一在拜託車主回答很滿意)
企業要獲利所須達成的是
在可接受的缺點內達成最大的利潤
如以投資者的角度來看C家的表現
雖然有缺點但是利潤更大
因此缺點不算是缺點

當然
站在消費者立場
我會選擇缺點少的產品

PS:
從圖表上看不出約聘制度跟產品品質的直接關聯性
而且兩家公司的管理方式通常不一樣
很難拿來當證據作對照
最好是拿C家本身在導入約聘制度前後的影響來比較
才會比較客觀一點
chihung1105 wrote:
看完這篇報導

我會買Canon的股票
然後買Nikon的產品



+1

總體來說,標題下的倒是也很正確,Nikon不是沒問題,但問題比較沒Canon那麼全面性及嚴重。
或許對N偏頗了點,但是先拿掉與N的比較
那些問題的確是存在的,拿『忽略N的缺點』來搪塞,也顯得太不成熟了吧...
畢竟這個文章不是在N家版上耀武揚威,而是在C家裡面檢討(檢討有點言重了..應該說討論)

但是說到C,大部分的人推崇的還是他的發色以及成相品質,但是相較之下,硬體部分略顯劣勢
但是在DC市場,C的數位DC硬體又如此強悍,那為何DSLR市場的硬體卻遲遲不願提昇
所以講到性能上的『閹割』或『下放』,身邊的C家人總是氣得牙癢癢的
真不知道C社葫蘆裡到底在賣啥藥...

話說,5DII的黑點問題是『解決』還是『改善』?
如果是解決,列為缺點實在不是很公正...畢竟把軔體當做一個好壞的評比,不是那麼精準就是了..
個人覺得C最大的痛,還是反光鏡會噴這一點吧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lotus_flow3r wrote:
本來DSLR的價格一直就非常的高,如果把機械部分跟電子的部分分開來看的話,簡單講就是這樣:一台EOS 1V當年最後才賣多少錢?五萬就算貴了,快門系統,對焦系統,測光系統的等等等,才值多少錢?不論如何就是低於五萬,之後,去掉底片的捲片馬達,底片室,外加一塊CMOS,主機板,幾顆影像處理晶片,等等等的其他電子部分,一台變成十幾二十萬。


原來研發不用成本喔??

你的計算太草率

請你去查一下 Canon 有多少專利權在 CMOS sensor 上,花了多少錢

反觀 Nikon 只能花錢和 SONY 買 CMOS sensor

+1

贊成閣下論點,分析很正確,Nikon不是沒問題,但問題比較沒Canon那麼全面性及嚴重。
vix wrote:
拿這些似是而非資料起舞的,還真有趣啊,不管是這本週刊,或是引用這本週刊的人。...(恕刪)

也許東洋經濟就是日本人的壹周刊?
哈哈......這種文章寫法的確有這種感覺
泰瑞莎修女 wrote:
原來研發不用成本喔?...(恕刪)

原來Nikon跟Sony買sensor, Sony給Nikon的價格都不含研發成本? 研發成本都Sony自己吃下來喔?

======= 分 格 線 =======

正常來說, 如果總成本分攤到每個sensor之後, 生產成本1000元, 研發成本1000元
那Sony會賣Nikon多少錢一個?

答案大約是5000元

半導體生產本來就是種暴利, 有技術的人絕對不會賤賣自己的東西
看看Intel生產CPU毛利高達50幾%, 台積電代工項目那麼雜, 但毛利還是40幾%
(扣掉每年的研發經費/廠房擴建/設備折舊攤提, 最終營利率當然不會這麼高, 但依然還是有30%)
所以像Canon好幾年前就投資了半導體工廠, 這麼多年來設備折舊早就攤提完了
現在等於是有生產就有賺(註1: 像8吋廠因為設備折舊攤提完畢, 產能利用率20~30%就不會虧了)
而且Canon還是生產image sensor這種賣出去毛利超高的東西
對手要5000元去買, 自己製造只要2000元, Canon利潤會高其實都是長年垂直整合的結果
像台塑企業也是啊, 台塑化, 台塑, 南亞, 台化等等垂直整合起來, 毛利不高才有鬼
(註2: image sensor都只用成熟製程生產, 像1ds3的sensor就只用8吋晶圓量產而已)
雖然一直有大大嚐試拉回引用報導(原雜誌)的初衷,但似乎還是不能消消大家的火氣呀= =
新聞上看的是「藍、綠」對決,mobile版上看的是「紅、金」對決~真是太精采了
不過小弟倒是長知識了不少,謝謝各位先進的分享

(謎之音:希望以後不管是n家還是c家,都能拿出誠意來,讓大家用的安心,也用的開心)
meridian wrote:
也許東洋經濟就是日本人的壹周刊?(恕刪)


也許吧,連李登輝都被邀請當過專欄作家寫八卦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266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