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0926167548 wrote:
請問有人知道canon 135M F3.5 FD 這顆畫質如何跟售價嗎?
Canon FD/FL轉接Canon EF卡口的轉接環都會加一片校正鏡片,畫質會降低。
你可以有其它的選擇。
手動鏡的135焦段,各廠家都有一定的水準,
例如:Carl Zeiss jena 135mm/F3.5,
Tokyo Kogaku Topcon Re Topcor 135mm/F3.5,
Pentacon 135mm/F2.8,
Yashica ML 135/F2.8,
Olympus Zuiko 135mm/F3.5,
Carl Zeiss Contax 135mm/F2.8,
Pentax Takumar 135mm/F2.5及F3.5
leon-ex wrote:
Canon FD/F...(恕刪)
喔~所以只有canon 自家FD 的老鏡會多那片呀!@@
感謝大大的回覆!!
因為那顆售價真的讓人心動(30萬.....越盾 台幣約450元@@)
z0926167548 wrote:
喔~所以只有canon 自家FD 的老鏡會多那片呀!@@
感謝大大的回覆!!
因為那顆售價真的讓人心動(30萬.....越盾 台幣約450元@@)
Canon早捨棄FD/FL卡口,這種卡口的鏡頭跟現行的EF卡口是完全不同的,Minolta的MD接環也會加,因為鏡頭與感光元件的法蘭距都較Canon EF短的關係,所以才要加校正鏡片。
法蘭距比EF短一點的鏡頭(FD/FL、MD)可以靠加校正鏡片轉接Canon EF相機,但短太多的,往往很多鏡頭連裝都不能裝,除非把鏡頭塞進Canon EF機身的卡口裡頭才行,例如Leica M鏡及Contax G鏡(沒人會真的這樣破壞自己的相機吧,雖然我很想看到有勇者試試),想玩老鏡,請先看底下"法蘭距"的連結,以Canon EF為基準點,小於它的,都有轉接上的問題,大於它的,都可以轉接,但仍要注意打板不打板的問題,基本上除了Pentax的鏡頭(自己動手拔光圈連動桿跟護環也行)跟部份Contax鏡頭有打板問題,理論上是28mm以下的少數M42鏡頭才會有打板問題,其他的打板問題都不嚴重。除了前述提到的問題,一般可以轉接的50mm以上的鏡頭幾乎沒有打板問題。
法蘭距
justinlee1230 wrote:
600D + Samyang 14mm T3.1
由於600D 的觀景器太小, 常常看不清楚究竟是否準焦。。。
想請問一下, 裂像對焦屏用於600D幫助大嗎?
小弟600D沒有用裂像對焦屏,合焦方面到目前為止都聽合焦晶片發出的合焦指示音,
困擾好像並沒有那麼大,LV也很少在用(因為LV在大太陽底下或光線不足的地方根本就看不清楚......)。大大手中這顆鏡頭不知有沒有合焦晶片?理論上,廣角鏡多數用在拍大景都是縮光圈,合焦環轉到底不是嗎?除非你想要開大光圈對準某個比較接近的物體當主題來拍攝。
小光圈想要聚焦的話, 基本上合焦指示音是還滿準的,不過對焦點要選好才行。
下圖聚焦點在右邊這一大片楓葉,為了讓每片楓葉都看得到細節,所以光圈就縮到8。
Nikon 18mm F3.5 + 5D(標準模式,可點小圖看大圖)

還有建議去申請Flickr來貼圖,不然01上傳的畫質是有名的慘烈。
目前手中的5D使用到微菱對焦屏,個人經驗是覺得,純粹是參考用的,
作用是讓自己知道離合焦的時機還差多遠,但最終想要完全合焦,還是得靠眼力及經驗(原合焦指示音轉前一點或轉後一點),還有運氣......,不然就是用"漸近式合焦法"(註解1)。
我沒用過裂像的,這方面要其他先進來提供經驗了。
另外,全幅機的景深更淺,考驗會更大喔.......。
註解1:通常都是把對焦環轉到底,但是是最近對焦距離的方向,也就是要進行微距攝影時使用,當然你也可以先把合焦環轉到你想要的焦距再開始對焦,但只適合用在近距離拍照,遠距離用這招就很不容易用了。這時,把身體湊到最近對焦距離的範圍內,藉由把身體當合焦環向前或向後移動來合焦,這是微距攝影時常用到的方法,通常聽到嗶嗶聲響起時,立刻停止動作,再按下快門拍照,準焦率會比轉動合焦環合焦高出許多。這就是我這邊說的"漸近式合焦法"。
續貼Vivitar 28/2 + 5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