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討論]Sony無反全幅微單A7及A7R對Canon所帶來的衝擊

Wahaha214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人用過富士經典Sx PRO系列,目前的CANON顏色表現和那個年代的富士相機比有沒比較出色

我記得是存取太慢,影像銳利度不夠,機身對焦能力好像也不太好。
人像膚色確實優於Caonon,其它倒還好。

Wahaha214 wrote:
因為對焦點太多常常會抓錯對焦點,除非使用對焦點少一點的模式,例如45點變成11點
有用過EOS 3的可以出來發表一下心得

那個我看別人的心得是,對焦點不能設太多,大概就9點還是11點之類的選項是比較好用,太多點就不準了,
剛開始使用時,要先校正一會兒讓相機定位準確後就能順暢的使用了。
但我想這東西應該是可以改善的,只是不懂為什麼Canon會不繼續改善它就直接砍掉不再用了?

leon-ex wrote:
確實沒有,看起來,Canon還是有它的品牌媚力,我想很多時候拍照直出不用調,


看法不相同, 我不覺得是品牌魅力而是 a7 或是 e 接環本身不成熟, 再加上canon有進步.
A7 剛出時鏡頭群少, 對焦也差.可能要等到 a9 對焦系統下放 a7, 在對焦 a7 才追上 6d.

以APSC的無反來看也很明顯. Canon EOS-M 剛出的時候銷售非常慘.
直到出了 11-22mm 鏡頭廣角神鏡以及改善對焦系統後才打開銷售.
反觀 Sony 這幾年似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全幅無反, APSC 幾乎棄守.
入門機種 a5100 三年還沒下一代. 新機都是貴森森的高階機種, 也沒甚麼新鏡頭.
自然不用期望 sony 在 APSC 無反在銷售上有甚麼表現.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消費者多少有品牌情節, 但並沒有大到蒙蔽雙眼.
這點反觀 Nikon 就知道了.

leon-ex wrote:
機身對焦能力好像也不太好。


忘了是S1 PRO還是S2 PRO用NIKON底片機F65的機身對焦很遜也是正常

leon-ex wrote:
但我想這東西應該是可以改善的,只是不懂為什麼Canon會不繼續改善它就直接砍掉不再用了?


其實10D的反光鏡室有預留眼控對焦感應SENSOR的空間

cuteyu wrote: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消費者多少有品牌情節, 但並沒有大到蒙蔽雙眼.


另一個原因是鏡頭包袱,要跳別家勢必大虧

chris0202 wrote:
下圖是佳能自己的概念圖。這樣就可以減輕畫面一半在前景,一半在後景的不良表現


我覺得CANON這個影片怪怪的,對光學上來說,前面固定鏡組的光軸中心位置是不變的,是中間段防手震浮動鏡組改變光軸的位置,有沒一併改變成像圈的位置要懂光學設計的人出來解釋(理論上改變光軸就改變了成像位置)

如果鏡頭沒防手震是機身防手震就是SENSOR在成像圈的範圍內移動,所以有可能不會落在鏡頭的最佳成像範圍內造成邊緣畫質下降
下面這張不是鏡頭爛,這是機身防手震相機拍的,快門1/3秒,中間偏左有在手震的修正同步點上,但是最左邊就沒那麼好,最右邊有手震,這也是為什麼做雙防手震出來的原因


Wahaha214 wrote:
另一個原因是鏡頭包袱...(恕刪)


我覺得鏡頭包袱有, 但並沒想像大.

幾年前 DSLR 還在大賣時有看過一篇統計報導, 有過半 DSLR 消費者只買一個鏡頭,

很多還是 kit 鏡. 絕大多數消費者買不到三顆鏡頭.

然後貴的名鏡頭脫手價格並不差, 就算是買同一顆鏡頭, 舊鏡換新鏡也是要多花錢的.

把跳家多花在鏡頭上的錢想成是折舊費用,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並沒大到不能接受.

至於便宜的kit鏡, 用個幾年也夠本了.

所以我覺得廠商要保有業績還是要跟上時代持續努力啦.
今年我把一大堆Sony鏡頭跟機身出售, 包袱甚麼的對我來說沒差

不過面對Canon M6/M100 索尼還想繼續用N年前的 A5000/A5100對戰?

cuteyu wrote:
我覺得鏡頭包袱有,...(恕刪)
出來混就不要怕被笑 wrote:
沒有影響, 感覺AMD對上Intel一樣, AMD在市場佔有率上面一直翻不了身,從小弟第一台電腦Pentium 75的時代就一直這樣子了..

這位84樓大大,10年後世界還真的變了

因為leon-ex大大在小弟的發文下留言
我就特地把這篇10年前的文章再從墳裡挖出來回顧一下
預測未來本來就是無比困難的工作
所以回頭看看當年市場的看法是很有意思的
無論當時預測對錯,大家開心拍照就好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lml640707 2023-12-21 17:32

458樓

這位84樓大大,10年後世界還真的變了

因為leon-ex大大在小弟的發文下留言
我就特地把這篇10年前的文章再從墳裡挖出來回顧一下
預測未來本來就是無比困難的工作
所以回頭看看當年市場的看法是很有意思的
無論當時預測對錯,大家開心拍照就好

在下的留言讓lml大突然想到這篇?其實我都忘了我有發過這篇文章了耶,哈哈。
再回頭看結果,確實有如某位大大所言,是核彈級的改變。
今天C, N兩家已全面跟上無反全幅的腳步了,今天回頭看這篇文章,確實五味雜陳。
C家還是有很多死忠的支持者,有反過渡成無反,愛好者的支持度變化好像不大,反而Nikon的晚出,比較有實質受害的感覺。但是真正異軍突起的卻是手機拍照功能,現在強到已經快蓋過一般無反相機用低階鏡頭拍出的畫質了,好幾家的鏡頭都有蔡司、徠卡、哈蘇等的加持。所以說後來再不輕量化,可能相機很快就會一起手牽手邁向諸神的黃昏了。如果C家早點覺醒,早點規畫好,或許現在旗艦機的代號就是R1,而不是還在難產中,R6可能還是會是初階無反全幅的代號,可能也不會有R, RP, R8這些實驗型的機種代號了,一切按照正軌推陳出新就行,不用搞得現在這麼混亂了。至少我個人是覺得無反全幅的普及率應該至少會比現在高一些吧?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