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nzu wrote:就算有本事 也僅限於sony獨規的鏡頭接環不像Canon可以透過轉接環 跨越各家鏡頭...(恕刪) 這裡要釐清,所謂<轉接>,只是簡單卡口幾何光學問題,也就是利用轉接環的<厚度>,來補償在短卡口機身上,可以使得較長卡口系統的鏡頭,回歸到原鏡頭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所以向來是短卡口法蘭距的系統的具有轉接性,而長卡口系統本身往往是要機身內部塞,就得利用改鏡方式,使得內部鏡組往機身內平移這樣距離。當然也可以利用鏡片方式來改變原本光徑,只是這樣效果往往會對於原本鏡頭表現有很大影響。CANON EOS卡口法蘭距是44mm,比起大半SLR系統的卡口還短,因此,可以轉接大半SLR系統。但是自家舊FD系統的卡口法蘭距是42mm,所以無法直接利用轉接環來使用,只能透過改鏡或著鏡片方式來裝上使用。而SONY E卡口和ALPHA卡口最大不同是,ALPHA卡口是SLR系統卡口,本身卡口距為44.5mm,比CANON卡口略長些,而E卡口本身是無反系統,卡口法蘭距為18mm,卡口距極短,本身限制就更小,可以專接鏡頭範圍就更多。講白一些,NIKON F卡口延續過去46.5mm,大半系統都是需要改鏡才能用,這也是過去大多聽到CANON轉接,只是在於原本CANON系統短卡口距成為香爐接環。而E卡口的更短卡口法蘭距,是連CANON EOS鏡頭也都能轉接,在這樣商機下,也使得原本電子專接環可以做自動對焦與光圈控制等支援,過去CANONEOS轉的接環大多是數mm厚度,而沒有太多空間與機會進行。當然就長久經營來說,一個系統不能單靠轉接外系統鏡群,因此FE鏡群的開發與投資也是必須,再來就是整體系統性能也是需要改善。
h.d.hsu wrote:真的好害怕喔.....今天才知道!不過記得好像$ony A7的法蘭距比較短吼@@ 並不是法蘭距比較短就一定比較好. h.d.hsu大如果你有A7Kit鏡的話建議看一下鏡尾最後一片鏡片的位置,你就可以知道用A7轉接其他廠牌的老鏡不一定是好事 ...
rivar wrote:並不是法蘭距比較短就...(恕刪) 不解?是要說28-70得鏡後距很長許多部份吧!不曉得知道55mm F1.8的鏡尾部分?要說接<你就可以知道用A7轉接其他廠牌的老鏡不一定是好事>,這樣說法是有問題。因為問題是出在數位時代,使用感光元件特性與底片不同,以及感光元件前光學濾鏡問題,這些是全面性問題,並不是單純做短卡口產生出來的問題。短鏡後距的設計,在數位一些問題,這個也不是因為卡口做短就會增大或著DSLR系統可以解決問題。像LEICA M或GXR M MOUNT專門對付這些短鏡後距的鏡頭,本身是特別針對感光與濾鏡做特別修正,但也只是相對其他改善程度,並不是完全消除問題。
rivar wrote:並不是法蘭距比較短就一定比較好. h.d.hsu大如果你有A7Kit鏡的話建議看一下鏡尾最後一片鏡片的位置,你就可以知道用A7轉接其他廠牌的老鏡不一定是好事 ...(恕刪) 見識到了。diffusionless wrote:因為問題是出在數位時代,使用感光元件特性與底片不同,以及感光元件前光學濾鏡問題,這些是全面性問題,並不是單純做短卡口產生出來的問題。...(恕刪) 感覺目前技術進步的蠻快的,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等到了。一直告訴自己有夢最美…
diffusionless wrote:而SONY E卡口和ALPHA卡口最大不同是,ALPHA卡口是SLR系統卡口,本身卡口距為44.5mm,比CANON卡口略長些,而E卡口本身是無反系統,卡口法蘭距為18mm,卡口距極短,本身限制就更小,可以專接鏡頭範圍就更多。 diffusionless大大好奇請問一下有電子訊號的轉接環是各家有授權? 還是逆向工程?另外副廠如Tamron/Sigma呢?青龍虎丸 wrote:沒想到這樓還在蓋呀.... 沒意外這樓還再蓋呀....
diffusionless wrote:不解?是要說28-7...(恕刪) 28-70mm的鏡後距往後移之後,鏡內空間Sony精心設計了多層的消光設計,有興趣的大哥可以和其他家的鏡頭比較看看.這代表了一件事...跟一般的DSLR比起來A7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如果你轉接的鏡頭跟28-70mm是類似的情況又沒有這些消光設計,拍照的畫質應該會不如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