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像機最出名的就是 ALPA 了, 網路上曾看過一篇文章, ALPA 的崛起主要是在兩次大戰期間, 由於瑞士都是中立國的關係, ALPA 逃過戰火的蹂躪. 因此當歐洲各國陷於戰火之際, ALPA 反而在這個時代獲得長足的進步, 奠定戰後在相機界的地位. 不過 ALPA 只出產機身, 鏡頭都是來自其他大廠, Kern 即是其中之一, 代表作就是 Macro-Switar 50/f1.8 跟 Macro-Switar 50/f1.9. 不過 Kern 主要還是生產攝影機鏡頭為主, 相機鏡頭似乎不是他們的主力.Kern Macro-Switar 50/f1.8哈克大師...
西洛 wrote:瑞士的像機最出名的就...(恕刪) 看來沒有戰爭的地方,對工藝的進步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這個世界的戰爭,不再以武力論勝負,改個方式來比,重要的是不要有傷亡比工藝、或是改成象棋也不錯 @_@我手上有顆 ZeissJean 35-70,光圈最大f3.5鏡身是塑膠的,很輕,畫質銳利,以2k台幣入手,算物超所質了上個星期天出外走走隨拍幾張~
西洛 wrote:瑞士的像機最出名的就...(恕刪) 哈哈哈, 告訴西洛大一件祕密,哈克大年輕時比較白也比較瘦也算白面書生啦, 現在就....ccc曾想搞一支Switar 來玩玩但老外開價實在讓人吃不消只好Contax 1.4/50mm 加減拍然後再準備收個賽破銅...這樣就好了...ccc這支實在是又利, 又鮮艷,又帶點油,又精準和瑞士錶很像...ccc
西洛 wrote:Kodak Cine Ektar 102/2.7 是隻很銳利的好鏡頭, 我也有一隻改 M42 的, 不過上全幅有暗角, 所以自從換了 5D2, 好像就都放在箱子理沒出勤過了..其實美國攝影鏡頭也很不錯, 有些還蠻便宜的, 介紹一隻比較少見的:Elgeet Cinematar 75/3這隻我買的時候不到 50 美金, 可是它的散景我很尬意, 也是二線性表現的另一個例子: 是呀! Kodak這支就可惜在不能上全幅, 不然真的是很棒的一支電影鏡, 味道十足!Elgeet我也蠻喜歡的, 這牌子也貼過Kodak 102/2.7, 但數量稀少, 只看過對岸有人有..表現起來是一樣的!我最近是有入了Elgeet 75/2.9 還沒改, 價格也不像西洛大買的這麼平價就是了...續貼Helios-44 58/2 13-Blades 如果重覆了請包涵嘿!出售中 M42 Meyer Primotar 135/3.5 斑馬
kings23 wrote:想問一支Carl Z...(恕刪) 剛好兩三個月前買了兩支 CZJ Tessar 50/f2.8 ,根據品相 or 新舊構造大概 1.xK ~ 3.xK 左右,我的鋁鏡、12片光圈葉片版買 3.2k (結果鏡尾在 EOS 5 會打板,只好轉去給 FD 機身用)黑鏡、6片光圈葉片版 1.5k 。
kings23 wrote:6 blades 同...(恕刪) 基本上白鏡的表現多半勝過黑鏡...我的黑 50/2.8 也沒什麼拍...不過 Exakta CZJ Tessar 50/3.5 T 倒是試拍了幾張...和你分享~
kings23 wrote:6 blades 同12 blade影出來差得遠嗎???有無佳作可以俾小弟欣賞一下?????...(恕刪) 沒有照片可以看耶,因為一直陷入趕專案地獄中無法脫身... 應該是影響焦外散景的形狀吧,我猜?...
guess wrote:是呀! Kodak這...(恕刪) 你說的是這隻吧!之前收的,品像幾乎全新,可惜因為不能上全幅,又一直等不到師父有空改這隻,不小心被我賤賣掉了.想想還蠻後悔的.這隻跟kodak 102/2.7聽說是有血緣關係,但是不是貼牌,這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