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EF-M的新鏡頭咧?

crazydiamond wrote:
你我都不是相機鏡頭廠商, 在這裡講RF-S 會取代M, 其實都不準, 也不需要替廠商背書, Canon也不是笨蛋, 當初一堆人先買EF-S機身, 鏡頭卻不考慮EF-S鏡的佔多數, 主要還是考慮將來有一天換FF, 鏡頭可以沿用, 問題是...這些人去哪了? 我想大部分還是懶得帶出門, 用手機拍拍就好, 最後上FF還是不多啊! 至少我自己就是, 40D用了10年, 當初就是想有一天會上FF, 手上曾經最多有四隻L, 最後還不是全賣光...換了M6K2, 出勤率比40D高了不少呢!


中肯
被EF鏡頭多餘的成像圈與重量趕跑了,如果EF-M有不需轉接的專用鏡頭就很香
說到這事~
7D用戶都是用EF長鏡頭跟入門用戶需求不同,推測可能會有R7但沒有RF-S這條線去打亂路線
EF-M也該賞一顆超長焦來用吧, 我只是去動物園不想用M50轉接70-300啊...
入門用戶表示轉接55-250很好拍但是太大了
ps: ef-m 55-200焦段太短了就沒有考慮,畢竟aps-c不像FF可以裁很大

chichin.li wrote:
中肯 被EF鏡頭多餘(恕刪)


如果有Rfs,成像圈就和efm一樣了,何來多餘成像圈


crazydiamond wrote:
對啊! 所以你想表達...(恕刪)


你可以確定如推出Efm 10-22 2.8會賣6萬?
現實上大多都是全幅同規格一半以下鏡價
拿本身偏高價的富士比也就不對了,當然佳能近來也一樣就是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chichin.li wrote:...ef-m 55-200焦段太短了就沒有考慮...
EF-S 55250”大”?EF-M鏡筒直徑有限制啊,類似版本EF-M變焦倍率就變小丶然後價格再往上調,有看出問題點在哪裏了嗎?

另外比較一下EF-S 18135與EF-M 18150,後者體積變小變焦倍率還增加(價錢也是),結果不少人抱怨畫質不行光圈太小對焦也常拉風箱;有了體積與價位的限制...一不小心就是另一支價位偏高又評價普普的雞肋鏡,所以寧願忍受稍大的重量與體積去轉接(手上現有的舊鏡),很多人感覺跟Crazy兄很類似,EF(S)原廠副廠有一大堆便宜可以撿丶或是零增加成本直接沿用,說實在的,不少鏡頭並沒有重大到難以忍受的地步,基本上還算輕便只是體積稍大一些些,為了握持感與平衡可以去買副廠的附加把手(來接高畫質大光圈鏡頭或長焦),想要小而輕便的情況下就維持原樣接小支原生鏡,這樣可大可小可進可退,而且現在還有便宜的副廠減焦增光環可以當偽FF...;坦白講,我是RP上市後才去入90D與EOS M6II的,這並非RP有什麼”不好”,單純只是不需要入門FF,中階偏上的APS-C更符合輔助性需求與使用彈性;
flody wrote:
如果有Rfs,成像圈(恕刪)


EF、RF給EF-S主機就有多餘成像圈了呀
RF給R7(aps-c)不用多開一條RF-S路線
可以放點心思往下照顧一下EF-M~
crazydiamond wrote:
當初一堆人先買EF-S機身, 鏡頭卻不考慮EF-S鏡的佔多數, 主要還是考慮將來有一天換FF, 鏡頭可以沿用, 問題是...這些人去哪了? 我想大部分還是懶得帶出門, 用手機拍拍就好, 最後上FF還是不多啊! 至少我自己就是, 40D用了10年, 當初就是想有一天會上FF, 手上曾經最多有四隻L, 最後還不是全賣光...換了M6K2, 出勤率比40D高了不少呢!


在這呢,已經改用RP+EF鏡頭快樂使用中,
現在40D(也用了10年)和M2大全套都躺在防潮箱中睡大覺呢...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Hermitissimo wrote:
EF-S 55250(恕刪)


EF-S 55-250轉接環+遮光罩很霸氣哦

正題:
canon aps-c單反沒有等效 35 f2的鏡頭可用,我室內活動拍比較多,s18-35對焦又不給力
M5後繼機種也是望眼欲穿,最近一波降價就換了RP + rf 35 f1.8 + RF 24-105L
雖然FF在暗部過度帶真的很好看(高動態對比)
但在白天主觀認為APS-C表現跟FF沒有差異,可是大型活動卻更花心思控散景


如果出了M5 mk2再補幾顆ef-m的焦段,價錢雖比較貴但也比不上L鏡,體積上更是小很多
可能就是故意冷凍EF-M吊我們這種客群上鉤
chichin.li wrote:...如果出了M5 mk2再補幾顆ef-m的焦段...
我是高度懷疑會不會有EOS M5II(與7D3)丶然後即使出了訂價多少,所以想想乾脆不用等,EOS M6II先入了再說吧;之前也猜測EOS M50II因為市場定(價)位因素,大概就是炒炒冷飯不會有啥”突破”,事實上也證明大家看了都在打哈欠;

今年中有傳出4支EF-M新鏡,規格有點意思但說實在也沒啥了不起的,體積價格的天頂蓋就壓在那裡,不會出現什麼奇蹟的;假如把APS-C只作單一系統考量...應該去入富士X-System,價格還好與高貴的鏡皇都有,平均光學素質與外型質感又好,比較明顯的痛腳只是缺了一支便宜的大廣角,但APS-C當中只有老佳願意這麼幹,其他家是不大自願放棄金雞母的!說句現實的,富士APS-C有壓力但老佳沒有,不弄出一台X-S10來好像不行,不似後者目前FF無反火力全開傾力推展,缺貨的問題都還沒解決呢,能有多少餘力去顧及相對利潤不多的EF-M!?

不久之前也有流出一台有IBIS又貌似M5機身的專利圖,但很奇怪為什麼就不確定是什麼卡口的?EF-M或RF不過一念之間,只是我猜測出RF的機率更高,因為售價因素與未來發展比較有望,利之所趨是商人天性;至於幾年內小M絕對死不了,但還是一定會維持中低價位的市場屬性,只要有人肯買就不會砍生產線,老佳連入門APS-C單反都還有再更新呢(Rebel T8i,850D,Kiss X10i,地區型號不同),因為北美市場單反與無反的銷售比例仍然是1.7:1(歐洲好像是1.47:1),只要有市場需求與銷售沒有理由不做,不像01這邊總是把單反當瀕絕恐龍在嫌,只是要求老佳要去更新什麼EF-S系列的鏡頭...這大家都知道是緣木求魚,好幾年前就已經不予理會了;
flody wrote:
你可以確定如推出Efm 10-22 2.8會賣6萬?


不是啊...我明明就寫"如果賣三萬有人買單嗎?"

然後你看EF-S17-55/2.8 & EF 24-70 2.8II的價格差距, 其實是不準確的, 以上市日期來說, 應該是對應到EF 24-70/2.8 一代的價錢, 那時候的差距並不是一半, 不過大概也是個6折左右, 因為我兩隻都買過, 只是實在是太久了之前的事情...記不太清楚當初入手價, 可是, 可以確定是, 近幾年推出新鏡的價格都屢屢讓人嚇到吃手, 說真的, 3萬我覺得是低估了

Hermitissimo wrote:
單純只是不需要入門FF,中階偏上的APS-C更符合輔助性需求與使用彈性

H大寫的於我心慼慼焉, 只是我更在意體積, 所以強大的EF-M機身剛好可以符合我的需求, 但哪天Canon腰斬了M系列, 我的下一個選擇就是剛把定焦小三元補滿的RF, 不過我還有一個小小的需求, 就是現在的DPAF都是一字對焦, 希望到時候新的十字型DPAF已經下放到入門機種, 這樣我就滿足了(要對牙膏廠說一聲: 謝主隆恩)

mocca6361 wrote:
在這呢,已經改用RP+EF鏡頭快樂使用中,
現在40D(也用了10年)和M2大全套都躺在防潮箱中睡大覺呢..

能堅持下去的人不多啊! 身邊好多將550D, 60D遺忘在防潮箱的朋友不少哩! 大部分就像我說的, 手機拿起來拍一拍而已, 連我自己在40D後期也鮮少帶出門, 如果不是M6K2, 可能我也是手機派了
crazydiamond wrote:...新的十字型DPAF已經下放到入門機種, 這樣我就滿足了(要對牙膏廠說一聲: 謝主隆恩)...
這我倒是沒去注意到...老佳入門機砍一些莫名其妙的規格早就是老伎倆了,單反熱靴中間的通用觸發點都可以偷掉!這大概是廠商與消費者之間都有的共識所造成的:現在的入門機身已經不錯用,畫質也差不多(尤其前代APS-C),所以必須搞出一些奇怪的缺點,給消費者朝高階去買丶同時即使不願多花錢的也不至於負氣跳家的藉口!有些想想還真是頗”苦心孤詣”到令人哭笑不得...不太會明顯注意到丶但等真需要用到時又會很受不了(比如說77D的ISO級數丶250D的通用觸發點,以及C兄的一字AF點...etc.);

假如RP系列出了下一代...維持同價位的話”真的很難講”...就像EOS M50II到底昇了什麼東西我也搞不清楚,要推薦的話會直接建議去撿更便宜出清的上一代;只能希望別家也出了類似價位,但AF系統與向上位階又差距不大的新機身,有競爭壓力在丶老佳改善的意願才會更高些,所以只能說”Good Luck”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